劉華秀
(重慶萬州外國語學校 重慶萬州 404000)
微課是新課改以后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的功能,把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視頻,以數字化的形式展開的教學活動。與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教學有許多的優勢,它不僅能夠豐富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而且能夠為小組合作學習創造適宜的情境,提高團隊成員學習的效率。但是就目前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現狀來看,一些教師小組合作學習開展比較流于形式,教師不善于利用微課輔助教學,導致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在合作學習的大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合作學習模式,重視微課對教學的作用,有效的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促進他們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
初中數學中有許多概念、公式以及定律等,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超強的記憶力,才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推理一些艱難的數學問題。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良好的培養。但是,就目前來說,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對學生更深層次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不到養成。因此,在合作學習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優化課程的設置,而微課能夠改善傳統教學的不足,學生通過微課可以查漏補缺,提高數學思維,進而優化了課程的設置。
傳統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教師先進行知識的講解,然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合作形式單一,并且也只是為了響應新課改的理念號召而流于形式的展開,學生合作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效果也不佳。而微課應用到合作學習以后,為學生營造了合作的氛圍,調動起了學生合作的熱情,從而提高了數學合作學習的效率[1]。
課前預習和導入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時,通常是讓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課本上的教學內容,這樣的預習方式不僅不能夠幫助學生預習到真正的知識,而且也不能夠激發起學生的預習興趣。信息技術發展以后,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進行課前預習和導入,讓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課,初步了解學習的內容,然后再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深入分析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預習興趣,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團隊合作學習能力[2]。
例如,有關“變量和函數”這一內容的教學,教師在課前事先把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課視頻,視頻中教師主要展示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并展現其圖形,讓學生初步了解變量和函數這一內容,在展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導入,視頻主要內容是“柯南根據案發現場的腳印,鎖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然后讓他們小組合作探究問題,進而有效的提高他們的合作學習的能力。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師很少真正的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展開自由的合作學習,往往都是教師強加思想給學生,學生的主體性難以突顯,而微課應用以后,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課,讓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幫助小組成員更好的理解重難點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全等三角形”這一內容的教學,教師可以首先提出幾個問題,測試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如“怎樣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利用微課把教學重難點的知識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接著教師繼續提問學生“全等三角形的見和邊都有什么關系?”繼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派代表回報結果。這樣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效率。
課后輔導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延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時間只有僅僅的45分鐘,教師很難把所有的教學內容都一一傳授給學生,但是教師通過課后輔導可以有效的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以便更好的鞏固學生的知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把微課利用到課后輔導之中,把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錄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課后進行觀看,這樣學生之間不僅可以形成優勢互補,而且還可以促進小組成員共同進步。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二次函數y=ax2的圖像與性質”這一內容時,由于這部分的內容比較難,而且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分別把二次函數的圖像、概念、性質等錄制成課后輔導的微課視頻,把重點的內容細化,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學生之間可以把不懂的問題拿出來進行探討,互幫互助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
總之,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打破了以往線下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把微課應用到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等各個環節,促進學生積極的展開合作探究,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