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蛟
(河北省秦皇島市新世紀高級中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0)
讀后續寫是新高考以后出現的全新的英語題型,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要想寫出內容具體并且生動形象的續寫部分,并且獲得比較高的分值,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詞匯量,而且需要語言的生動和細節的刻畫。但是,就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一些教師還秉持著傳統的教育理念,把課上大把的時間投入到語法、句型等的教學,不重視學生詞匯量的擴充,也不善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讀后續寫能力欠佳,英語成績也得不到提升。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重視英語閱讀教學,并且根據閱讀內容的特點,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具體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四方面的策略來開展教學活動:
目前,基礎薄弱生讀后續寫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他們的閱讀能力欠佳,并且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材料篩選上存在問題,導致他們對閱讀缺乏興趣。閱讀是學生讀后續寫的基礎,閱讀內容是學生進行作文續寫的依據,寫作的內容和語言形式是學生讀后續寫的基調。所以說,對于基礎薄弱生來說,科學有效的選取閱讀材料是他們寫出高分英語作文的基礎條件,也是學生閱讀興趣以及寫作興趣被調動的因素[1]。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讀后續寫的教學時,要合理的篩選閱讀材料,并且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推薦閱讀材料,具體的選取和推薦原則如下:
一是教師所選取的閱讀材料要貼近基礎薄弱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從學生生活實際中選擇閱讀材料,可以拉近英語閱讀與學生的距離,激發起他們的閱讀熱情,從而使學生對讀后續寫產生情感的共鳴。二是選取的閱讀內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趣的閱讀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在閱讀之后能夠有效的進行續寫,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科素養。三是教師所選擇的閱讀材料要符合基礎薄弱學生的認知范圍,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適中,能夠保障這些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難度過大,往往會導致學生讀完什么也不懂,從而不利于后續的寫作。
理解閱讀材料、理清整體脈絡是基礎薄弱學生進行讀后續寫的關鍵。學生只有對閱讀材料進行充分的理解,并且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閱讀文章進行知識的擴充,并且梳理好文章的整體脈絡,才能夠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進而模仿文章的寫作形式,續寫出高效的英語作文[2]。因此,教師在對基礎薄弱學生進行讀后續寫教學時,要深入的剖析文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閱讀材料,理清文章的整體脈絡,進而提高他們讀后續寫的效率。
例如,有關“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這一閱讀文章故事的讀后續寫。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被林巧稚醫生偉大的醫學事跡所震撼,從中受到啟發,勵志從事醫學事業的故事。面對這一文章,教師讓學生進行讀后續寫時,就需要幫助學生從when,who,where,what,how,why故事開展的六要素,進行文章結構、情節的梳理,進而掌握文章的整體脈絡,為讀后續寫做鋪墊,以免續寫偏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讀后續寫的水平。
基礎薄弱學生讀后續寫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閱讀文本的理解。二是語言輸出的表達能力。但是,學生只是對閱讀文本有足夠的了解,而沒有堅強的語言輸出能力,或者是語言輸出能力比較強,但是缺乏對文本的理解,那么其讀后續寫效率也不會理想。所以,只有二者配合的足夠好,且產生的協同效應默契度高,這些學生寫出的文章才越是理想[3]。在我國高中階段,以記敘文為話題的讀后續寫題型較多,所以本文重要以記敘文為例進行分析。具體的協同效應有如下兩點:
一是語言協同。在閱讀所需續寫的文本時,學生往往會進行一定的語言輸入,進而了解文本中句型、語法的形式,然后學生會根據該文本進行句型、語法等的模仿來續寫,進而使前后文保持語言上的一致。例如,該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定語從句,并且運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學生在進行讀后續寫時也要盡量模仿。二是情節協同。情節是記敘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篇記敘文只有具備良好的情節,才能夠講述出動人的故事。所以學生只有理清閱讀材料的情節,才能夠進行思維清楚的續寫。
總而言之,對于英語薄弱生來說,教師采取有效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讀后續寫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點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深入的把握讀后續寫這一新題型,從閱讀選取、關鍵詞句立足以及文章脈絡的把握等多個方面來有效的實施教學活動,有效的激發高中生的語言潛力和大腦的豐富想象力,從而促進他們英語學科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