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翠
(西藏自治區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 西藏拉薩 850000)
在當代的高中政治教學中,立德樹人已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老師要在教學中想方設法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但就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學來看,普遍存在教學手段、教學資源都比較落后的問題,這就會導致政治課堂十分枯燥乏味,政治課演變成為了對政治知識的理論灌輸,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還會導致政治課程資源的浪費,這樣的政治教學沒有任何的意義。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政治老師,必須要明確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要利用新媒體手段對政治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和科學利用,更好強化政治學科教學的效果[1]。
在新時期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十分重要,但具體的整合與利用過程中,只有遵循時代性、社會性和拓展性的原則,才可以真正將優秀教學資源助力高中政治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2]。
高中政治學科涉及知識點的領域較多,再加上該學科的知識本就比較抽象,在學生無法理解知識的過程中,自然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記憶。所以,老師在整合和利用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就必須要遵循時代性原則,也就是將時代主題資源進行整合,并以信息化教學方式對其進行化復雜為具體的講解,這樣就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感受政治學科的實用性以及內涵,端正政治學科的學習態度。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老師除了需要讓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外,對學生政治思維的培養也十分關鍵,而在對學生政治思維的培養過程中,聯系社會事件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途徑。這是因為政治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課程,政治學科設計的初衷不是讓學生成為思想家,而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和實踐應用知識,達到知行合一的理想教學境界。
高中生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考試成績固然重要,但通過政治學習建立普遍聯系哲學發展觀更為關鍵,這就要求老師要注重對教學的拓展延伸,也就是將學生帶入對具體社會事件的深入分析之中,讓學生在社會事件的分析中,更加清晰應該持有怎樣的觀點,促使學生學以致用。除了從學生已學知識的拓展延伸外,還可以從下節課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點入手,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對新課內容有一定了解,并會對新課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探究想法。另外,老師還可以從拓展綜合性題目入手,給學生提供知識聯系與分析對比的充分時間和空間,助力學生科學分析和發展意識的建立。
在新時期的高中政治教學中,老師要想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徹底從應試教育思想和模式中走出來,遵循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以學生知識和思想協同發展視角入手備課與教學。老師通過準確定位自身的教學角色,課程資源的整合會更加有利于學生,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引導和啟發,促使學生思想的和諧發展,也更好保障學生政治學習的積極性[3]。
現在高中生與網絡的接觸十分頻繁,而高中生的正確價值觀又沒有形成,網絡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老師課程資源的整合過程中,可以以學生感興趣、關心的問題為出發點。比如講解“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知識點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這部分內容,甚至形成了錯誤的觀點,如人民幣幣值是否穩定由國家決定,我們能做的就是服從,并不能夠參與其中。針對此,如果僅靠老師個人語言層面的糾正,對于學生正確課程理念的形成并沒有太大幫助,此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網絡上一些名家公眾號的熱門文章,如吉林大學2018年畢業典禮上,李曉敏教授關于“中美貿易戰,對我們每個人意味著什么?”的文章,通過對該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價值進行真正了解,還能夠讓學生產生努力學習、振興國家的想法,并付諸實際行動。
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大量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概念知識,由于該類課程資源的難度大、枯燥性、乏味性較強,學生對其學習不感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具有以趣促學的教學意識,要將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課程資源引入教學中,讓政治課堂教學更具有條理性和層次性,這樣就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學習情緒,既能夠保障學生對知識的有效學習,又能夠促使學生智慧的不斷成長。
比如在教學“推動認知發展”一課時,該節課的原理知識十分拗口,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改變自己授課的模式,直接在網絡中搜集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以新老師授課的方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積極看、聽、思的過程中,對理論知識進行了理解。另外,老師還可以在該節課的教學中引入一些淺顯的數學或者物理學真理,將學生帶入分析、自我觀點表達、討論以及辯駁之中,讓學生共同對真理進行印證。
利用新媒體對高中政治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利用,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還能夠讓學生形成求知務實的學習觀念,讓學生更為靈活的利用政治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政治綜合能力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