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芹
(福建省大田縣鴻圖中學 福建大田 366100)
部編版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是需要學生自主閱讀的,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對于課堂教學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適當的點撥不僅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自讀興趣,拓展他們的閱讀思維,而且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但是,就目前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教學的現狀來看,一些教師不太重視自讀課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是讓學生自主展開閱讀,在學生自讀的過程中教師也不善于對自讀內容、自讀環節、自讀的問題等進行點撥,導致學生的自讀能力缺失。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自讀課文的教學,合理的設計自讀內容、自讀環節以及自讀問題的點撥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構建高效的自讀課堂。具體的自讀課文點撥方法如下: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自讀內容相比于高中語文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大多數學生經過略讀、精讀等都會理解文章的基本含義。但是,學生僅僅通過自身閱讀,有時很難把握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感情。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開展自讀之前,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做一些適當的講解,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啟迪。所以,教師就需要根據自讀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梳理和設計點撥的內容,在具體的點撥時,重點對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寫作手法等做介紹,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信息支持,方便他們更好的閱讀,有效的提高他們的閱讀素養[1]。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秋天的懷念》這一文章的教學,教師在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后,對文章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從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主題情感方面對學生進行點撥,文章主要創作背景是史鐵生先生癱瘓七年之后,為了觀念母親而寫下的,作者以回憶的寫作方式,來把零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母親是如何耐心的、忍辱負重的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進而歌頌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從這個角度讓學生開展閱讀,對文章細細的品味。學生根據教師的點撥,找到文章中作者對三次看花的態度,有效的提升自主閱讀的能力,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科素養。
傳統的自讀課文教學,教師往往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由閱讀,學生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往往都是為了閱讀而閱讀,教師也不會干預他們的閱讀并且不善于給他們一些閱讀的指導,在整個閱讀結束之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獲,從而導致學生的閱讀素養得不到提升。自讀課文教學不應該是學生的自由閱讀,而是需要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干預,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以及流程等的點撥和幫助,以促使學生更加順利的進入自讀的環節。這就需要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教師要深入的了解自讀的課文,準確的把握重難點。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自讀的能力以及基本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設計自讀教學方案。最后,教師要合理的對學生的自讀導入進行點波,以讓他們更順利的進行自讀[2]。
例如,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三顧茅廬》的自讀教學,在教學之前,首先教師要對三顧茅廬這篇文章做深入的了解,了解其主要寫的事件,掌握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劉備三顧茅廬時的誠心誠意,體會并理解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對三國演義的了解,并通過調查分析他們對該篇文章的自讀能力,然后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教師有針對性的對他們的自讀點撥。最后,教師要給學生觀看三國演義電視劇中三顧茅廬的片段,通過視頻的方式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讓學生對三顧茅廬有大致的了解,并且通過視頻吸引學生的自讀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的進行自讀,有效的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
在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教學中,教師點撥的目的主要是對學生起到啟迪性的作用,教師點撥的太多,學生沒有自己思考的機會,學生的思維也就得不到啟迪,而教師點撥的太少,學生思考點無從下手,對于學生的自讀也就起不到促進作用。所以說,教師的點波尺度的把握很重要,教師只有恰到好處的點撥,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因此,在實際的自讀課文教學中,教師不妨讓學生提出一些疑難問題,教師對他們的質疑適當的給予點撥,會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植樹的牧羊人》的教學,教師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讓學生把在閱讀中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并在閱讀結束以后反饋給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梳理,并根據課文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做出具有針對性的點波,讓學生根據教師的點波對重點段路進行精讀,最后師生共同分子解決疑難問題,通過這樣對問題的點撥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語文認知,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自讀課教學中,教師的點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在自讀過程中的疑問,而且能夠發散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于自己的點撥方式給予足夠的重視,多給予學生自讀的機會,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