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源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充粟水庫管理中心 廣西玉林 537637)
水庫,即具有灌溉、發電、防洪和漁業功能的人為水利建筑,其中,自然形成且具有同樣功能的水庫被稱為自然水庫。“三位一體”體系的提出和建立,對水庫日常操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能夠起到有效的監督和管控作用,可大大降低用電事故帶來的危害。
不同行業、領域對“三位一體”的解釋不相同,在電路安全領域中的“三位一體”主要是建立在現場環境、電力設備、人員操作三個方面的一套系統化的預警體系,其系統構成有檢查預警、數據預警、人員預警。通過建立“三位一體”的安全預警體系,可以及時、及早發現線路、設備以及人員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從而保障用電安全,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1]。
“三位一體”用電安全管理體系是一種基于對水庫電力設備、人員操作、作業崗位、作業環境風險標準的評價和管理系統。通過相應工作數據的對比、檢查以及人員規范操作的檢查,對其中存在的隱患或是錯誤行為進行糾正,讓一切不符合標準的操作、設備工作數據、設施工作狀態統統處于被監控中,從而形成一種“防患于未然”的預警、報警系統[2]。其原理是通過相應設備、儀器的使用,對水庫用電設備、電路線路以及不當操作進行提前報警,之后通過警報引起值班、監控人員的注意,及時制定和啟用安全用電預案,從而降低水庫事故發生幾率,從源頭上杜絕安全事件的發生。水庫不同于其他單位或機構,一旦電路或是帶電設備出現問題,由于水體的導電性,會直接將小型安全事故上升為重大安全事故,給國家水庫、工作人員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在日常管理、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水庫相關電力設備的操作和管理,強化水庫人員安全用電意識、規范操作意識,增強水庫危險預期、免疫危險事故的能力。
水庫安全用電一直都是水庫管理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水庫的建立對一個地方具有一定的戰略性意義,如防洪、供水、灌溉和旅游等,這些功能的存在,使其已經成為一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水庫管理人員通常在20人左右,且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因此,在管理使用水庫電力設備的時候,一般不會設有專人進行現場監督,使得用電安全管理出現盲區,從而影響整個水庫用電系統。在水庫管理過程中,用電屬于日常行為之一,同時,由于管理人員需要參與一些會議或是參與其他活動,在打開和閉合電路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粗心,出現應閉電路久開不閉或是應開電路忘記打開等問題。
上文提到水庫具有灌溉、旅游等眾多功能,想要將其徹底發揮出這些功能的效果,首先需要水庫自身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處理能力以及應急能力,其次是對各類工作人員、來訪人員的管理和培訓。相應基礎管理工作做到位,必然可以進一步推動水庫的管理和發展。但在人員管理方面,由于水庫功能、能力、環境的差異性,水庫的人員管理項目也有較大的差異,如對水庫施工人員的用電管理、對旅游人員的用電規范、對參觀人員的安全用電告知等[4]。在實際水庫管理過程中,很少有水庫人員能夠做到這些,只是一味地對本水庫內部設備用電安全進行防范和管理,給水庫電路系統埋下了安全隱患。
水庫是一個綜合功能較強的場所,用電方的地方比一般場所要多上許多,水庫用電主要集中在水庫設備、辦公場所、住所場所以及一些旅游項目上。因此,水庫方面需要時刻做好相應用電設備的日常檢查和升級工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監控設備的使用壽命較長,一些水庫在日常檢查、管理中,存在檢查、巡查方面的疏忽,使得監控設備出現線路、鏡頭、旋轉軸等部件出現破損問題,一方面會增加水庫用電監控的工作漏洞,另一方面會給工作人員、參觀人員、旅游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
“三位一體”系統是一種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上的管理系統,它最大的特點是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全面性[5]。這套系統具體構成有智能出入管理系統、智能作業監督系統以及智能區域預警系統,通過多元區域、體系的相互干預,可大大提高水庫在用電安全方面的管理能力。
出入管理系統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水庫人員管理效力,從側面降低水庫用電安全事故的發生的幾率。而智能化水庫出入管理系統的應用,融入了多項數據及技術內容,如生物識別技術、公安部公民身份大數據、管理業務人員系統、水庫車輛信息數據等,通過對這些數據和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加強水庫流動人員的識別效率,自行對非工作人員、可疑人員、游客進行管理,并根據系統數據開啟相應權限,使水庫可以正常運作。
同時,編撰《水庫安全用電手冊》《水庫安全急救手冊》《水庫突發事件應急手冊》等書籍,切實將“安全第一”思想落到實處,讓水庫人員和外人員樹立“安全意識”。手冊內容盡可能做到簡單、直觀、明了,充分發揮手冊安全用電及人員安全培訓的作用,加強水庫進出人員的安全自覺性、防范性,將一切電路安全事件杜絕在萌芽中。
線上出入管理系統和線下人員培訓的同步開展,無疑是一種最好的選擇,既能提升水庫設備系統的先進性,又能提升出入人員的安全意識,二者的同步運作,能有效降低水庫自身安全隱患以及外來人員的蓄意破壞幾率,實現水庫的高效、快速發展,將當地經濟帶上“高速公路”。
智能作業系統也被稱為智能作業監督系統,它主要用以監督水庫管理人員的操作是否得當和規范,從水庫內部杜絕安全用電事故的發生。該系統是一種集合了智能可視化功能、大數據分析功能的完整系統,通過可視化功能,對電路、設備使用人員的操作過程中進行實時監督、跟蹤和定位,并借助自身水庫用電安全事故數據庫對人員的操作流程、規范程度進行分析,一旦發現存在操作不合規、疏漏等行為,智能作業監管系統會自動報警提醒操作人員,三次提醒仍舊沒有改正操作錯誤,系統會自動上報到相關水庫用電安全管理負責人電腦或手機系統,從而形成多方面監督、監察的效果,從根本上解決個人作業過程中的失誤,從而及時糾正問題,讓操作人員在日常用電中可以做到高效、安全和規范,進一步提升水庫用電安全的標準化。
其次,做好操作人員的操作培訓工作。在傳統的水庫人員培訓過程中,要么采用的是純理論知識的培訓,要么采用的現場實操培訓,這兩種種培訓方式對水庫管理新人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和作用。而在“三位一體”用電安全系統中,除了對工作人員的日常操作監督和預警,還包括VR實景培訓系統。在VR實景培訓系統中,水庫新人可以通過VR實景答題、實景訓練的方式,提升自身對水庫用電設備、用電安全事項的了解和認識,如安全帽的正確檢查方法、觸電急救方法的掌握、心肺復蘇術的學習以及專業化操作流程等,從而有效提升整個作業流程中的安全用電水平。
區域預警系統是一套區別于智能操作監督系統的同功能系統。智能區域預警系統,具有人臉識別、可視視頻、人員定位、數據分析、多終端交互等功能。該系統在水庫管理體系中分布面積較大且分散,通過不同位置設備的安裝,實現對水庫不同區域的有效監管和預警。人臉識別功能和數據分析功能,能快速識別可疑人員或具有可疑行為的內部人員的身份,一旦出現數據庫中的可疑行為系統會自行預警,并將可疑人員的特征、信息聯動到其他區域設備,同步監督可疑人員動向,確定可疑人員行為目的。
在區域系統預警后,相關視頻、信息也會同時傳送到監控室、手機APP上,將水庫管理人員有效集中到一起,降低單獨搏斗可疑人員的危險性。如可疑人員在破壞用電系統的過程中引發了火災,預警系統會發送警報信息,告知管理人員攜帶滅火設備,并及時關閉相應總電閥門。另外,在日常工作中,應當成立安全用電監督小組,制定多套安全事故預案,避免出現事故后無法合理應對而增加水庫整體經濟損失。
水庫安全用電是保證水庫正常運作的前提和基礎,水庫管理或工作人員應當時刻牢記“安全第一”,不斷提升自身對操作泄洪洞、泄洪閘、溢洪道等相關設備的專業水平。同時,堅決聽從局黨委的正確領導,積極落實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勇于創新思想、注重實踐培訓,科學應用現代化技術,努力提升水庫用電管理系統和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