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張 平 劉 琦
江西省萍鄉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部,江西萍鄉 3370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攜帶者均可通過母嬰、血液和血液制品、破損的皮膚黏膜及性接觸傳播,臨床表現為乏力、畏食、惡心等癥狀[1]。接種乙肝疫苗后可對免疫系統造成刺激進而產生保護性抗體,當乙肝病毒出現時可及時發揮作用,將其完全清除并防止感染的加重,且對機體肝臟等重要器官無較大損傷,可有效達到預防乙肝感染的目的[2]。乙肝疫苗接種兒童家長的對疫苗接種的認知情況直接影響疫苗接種情況,關乎該地區的疫苗接種工作的開展。本研究旨在探討萍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乙肝疫苗接種兒童家長的認知情況及影響因素。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萍鄉市第三人民醫院接種乙肝疫苗的60例兒童家長進行關于乙肝疫苗接種的問卷調查,根據家長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水平分為高認知水平組(44例)與低認知水平組(16例)。診斷標準:兩組兒童以《中國肝癌一級預防專家共識(2018)》[3]中的乙肝疫苗接種為依據。納入標準:①兩組兒童均進行接種乙肝疫苗并由家長協同;②兒童屬于首次接種乙肝疫苗者。排除標準:①共同參加其他研究者;②依從性差者。本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萍鄉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批準。
本研究均由調查人員面對面或者家長自填式對問卷調查[4]進行填寫,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水平、職業、戶籍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對國內疫苗事件了解程度,最后調查人員統計乙肝疫苗接種知識調查問卷的得分情況,共10個問題,總分10分,得分≥7分表示認知水平高,<7分表示認知水平低。
對兩組家長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水平、職業、戶籍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對國內疫苗事件了解程度。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低認知水平組中年齡>40歲、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戶籍所在地為外地、不了解國內疫苗事件的家長比例高于高認知水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影響家長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情況的單因素分析[n(%)]
對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因素作為變量進行賦值(表2),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家長年齡>40歲、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戶籍所在地為外地、不了解國內疫苗事件均為家長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情況的影響因素(P<0.05)(表 3)。

表2 變量賦值

表3 影響家長對乙肝疫苗接種認知情況的多因素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乙肝患者不僅導致自己肝功能的損傷,而且還可能傳染給家人或周圍的同事,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在我國為了預防乙肝的發生,孩子在較小年齡就進行疫苗的接種,能夠有效地防止乙肝的發生[5-8]。
本研究結果顯示,60例家長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情況,低認知水平組的比例為26.67%,高認知水平組的比例為73.33%;且低認知水平組中年齡>40歲、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戶籍所在地為外地、不了解國內疫苗事件的家長人數比例均高于高認知水平組,與姚暢[9]研究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年齡>40歲的家長對網絡不太了解,了解不到接種疫苗的信息,且接收到的信息缺乏有效性與即時性,從而使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比較低,易忽略接種的重要性;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家長對于乙肝疫苗接種的宣傳資料難以理解,保健意識差,無法有效理解接種疫苗對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導致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比較差,接種幾率較低;戶籍所在地為外地的家長,關于接種乙肝疫苗的信息無法順利接收到,對有關乙肝接種、流行傳播等宣傳內容缺乏了解,從而使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比較低;不了解國內疫苗事件的家長對于乙肝的危害及接種的重要性不了解,從而影響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情況[10-14]。臨床上可加強對家長的健康教育,重視對外來者的健康知識宣傳,社區開展免疫接種服務等,盡快開展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種,提高接種率與保護效果。本研究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40歲、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戶籍所在地為外地、不了解國內疫苗事件均為家長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情況的影響因素,與史臨愛等[15-16]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年齡>40歲、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戶籍所在地為外地、不了解國內疫苗事件均為家長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水平較低的因素,可通過相應措施來提升家長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