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華,(1965.12-),女,漢,內蒙古興安盟人,高級審計師,本科,研究方向,審計學。
摘要:一是論述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定義、目標,二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加強對內部審計指導和監督是審計局重要工作內容,(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審計機關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和監督必要性,(2)內部審計機構的現狀,(3)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和監督采取措施和主要方法,(4)針對內部審計機構存在問題提出了宏觀建議。
關鍵詞:國家審計; 內部審計指導與監督工作
引言:國家審計機關是由專職機構和人員組成,依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評價經濟責任,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宏觀調控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內部審計是指由部門和單位內部設置的專職審計人員對本部門、本單位及下屬單位進行的審計,它包括部門內部審計和單位內部審計,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的審計目的都是加強財政財務管理,維護國家財政經濟持續,促進廉政建設,提高經濟效益,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但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審計目標是不同的主要表現在,審計機關的審計目標是主要側重于維護國家經濟次序,促進廉政建設,改進政府行政管理;而內部審計目標主要側重于促進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國家審計機關多年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圍繞經濟中心開展審計監督工作,較好發揮了審計建設性作用,為維護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促進和改進各類財政資金的管理使用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近年來國家審計機關把加強對內部審計指導和監督作為審計局工作的一項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1 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性表現在
1.1" 2018年1月《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屬于審計機關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屬于審計機關監督對象的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審計機關可以通過內部審計自律組織,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币虼苏f,對內部審計工作實施指導和監督,是國家審計機關必須履行的法定職責,是審計機關依法履職的需要。作為國家審計機構的輔助部門內部審計機構,是國家審計的重要補充,是國家審計機關“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內部控制、完善權利制約和監督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審計工作,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主要措施規定中指出,審計工作實施審計全覆蓋,要求對涉及財政資金部門、基本建設基礎設施、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建立健全與審計全覆蓋相適應的工作機制,形成審計成果資源共享,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不能只抓國家審計機關業務學習,忽略對內部審計部門審計人員的業務指導,提高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業務能力提高,國家審計機關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與監督采取主要措施之一。
1.2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和監督是國家審計機關審計機構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的需要
2019年5月23日,審計委員會成立后,國家領導人強調,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是加強對審計工作領導的重大舉措。深化審計制度改革,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審計理念,及時接示和反映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情況、新趨勢、也是加強對全國審計工作的領導,強化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加快形成審計工作全國一盤棋,要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力量,增強審計監督合力。所以說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與監督是新時代新形式下新要求,大形式大氣候大數據時代要求,新形式下迫切需要國家審計機關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與監督。[1-2]
2 目前內部審計機構現狀
內部審計具有獨立性,具有客觀性、權威性及公正性。獨立性原則是內部審計區別于單位內部其他只能部門的重要標準。
當前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審計機構設立了,部分單位內審機構形同虛設,沒有很好開展審計業務。
(2)內部審計人員配備不到位,主要由于人員緊張 、編制落實不到位等因素影響,沒有配備專職審計人員,而是財務人員兼職,所以很難開展審計業務。
(3)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不強,部分單位配備了專職審計人員,開展了審計業務,但審計查出問題不被領導重視,存在問題處理不了,影響了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機構無法客觀公正地發揮審計監督評價職能。
(4)審計項目質量有待提高。內部審計方式方法落后,只對某一特定審計項目或某一類型的審計進行審計。
(5)部分單位隨著機構改革,基層內部審計機構存在面臨危機,甚至在行政部門制定三定方案由于受人員編制所限,導致內部審計機構面臨被取消現象。
上述問題是內部審計機構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我們審計機關應迫切需要解決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解決不好,就不能很好實施審計全覆蓋,實施審計資源共享。
3 采取措施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和監督
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和監督,是促進內部審計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的需要,也是發揮內部審計在本單位加強財務管理,提高本單位經濟效益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3.1 審計機關應把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與監督放在當前審計工作的首要位置,應指派專人負責抓此項工作,到設立的內部審計單位現場指導內部審計工作實際操作能力,避免形同虛設內部審計機構不作為現象發生,樹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工作責任感。
3.2 按照審計工作規范要求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審計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工作規范》要求從審計程序,從審計工作規范要求上對內部審計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首先:地方政府出應臺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和監督的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把內部審計作為構建單位的免于系統,規范單位財務管理,提高單位經濟效益采取的主要措施。[3]
3.3加強對內部審計計劃管理,在對內部審計計劃管理上既有長遠計劃,也要有近期目標,做到長短結合,合理安排內部審計工作計劃。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計劃和審計質量管理是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監督和指導的法律法規規定,具體規定如下:
一是計劃管理的規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規定審計機關要“指導內部審計統籌安排審計計劃,突出審計重點”注重審計實效。二是加強內部審計質量的管理,《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審計機關可以采取日常監督,結合審計項目監督、專項檢查等方法,對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建立健全情況,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情況等進行指導和監督?!币虼?,審計機關要及時指導內部審計開展工作,主要是通過開展審計質量檢查。三是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培訓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效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是內部審計人員有效開展審計工作的有效保證,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前提基礎,也是法律法規的規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審計機關可以通過業務培訓、交流研討等方式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業務指導”,采取有計劃組織參加審計署、審計廳舉辦的各種培訓方式方法、參加審計局審計機關組織業務培訓和實戰鍛煉相結合,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的培訓方法,不僅開展對開展財務審計培訓、也要開展效益審計培訓、內控制度培訓、風險管理培訓、投資審計培訓,用來保障實施在不同的各種政府機關各種領域部門有效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實施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權威性監督機制。
3.4 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審計工作指導,首先從審計程序上指導,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然后制發審計通知,編制審計實施工作方案,方案中確定審計工作目標,審計工作范圍和審計工作重點;審計工作實施階段,對審計工作方案內容進行審計取證,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階段,對取證的審計工作底稿進行篩查篩選,撰寫審計小組報告,下發審計小組報告征求意見稿,代審計局機關制發對外審計工作報告和審計工作決定;其次從審計文書上進行指導和監督,對審計通知書、審計小組報告、審計對外報告、審計決定書、審計對外報告的文書進行現場指導幫助。規范內部審計人員審計工作規范管理;再次從審計交換意見技巧上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內部審計在促進部門、單位和企事業組織依法經營、規范管理、完善內控、防范風險和加強廉政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為國家審計機關實施審計全覆蓋,提供了保障,因此,審計機關,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發揮內部審計為國家審計提高審計服務質量和審計水平,更好發揮內部審計的積極作用,為國家審計監督實施審計工作全覆蓋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有效利用內部審計成果的利用價值和利用程度,為國家審計機關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奠定有效基礎。
4 針對內部審計存在問題建議如下
針對內部審計機構存在主要問題和現狀,提出合理化建議:
4.1 政府出臺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與監督管理辦法,從指導內部審計工作規范上規章制度上來幫助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
4.2 審計機關指派專人負責,幫助內部審計機構建立內部審計管理辦法。如制定《審計崗位職責》、《審計操作規程》、《審計質量管理辦法》、《單位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4.3 審計機關在組建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和監督工作上要落實快、見效快,對指定具有審計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負責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與監督,盡量不要安排其他審計工作,全心全意負責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與監督工作,這也是一項審計工作,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是有限實施審計工作全覆蓋的長效機制,是充分落實審計工作全覆蓋的有效保證。
4.4 是審計機關把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和審計監督納入國家審計機關年度工作計劃,作為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年度考核審計工作的一項工作內容。
4.5 推進內部審計機構審計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審計信息化建設基礎,根據本行業、本部門特點積極參與審計用于軟件審計,實現與審計軟件共享,充分有效開發和利用技術機信息系統,不斷促進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的提高,推動內部審計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家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與監督工作不能忽視,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好壞,取決于國家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機關的指導與監督力度是否到位,指導與監督的好,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就高,反之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就差,國家審計機關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內部審計監督力度,組織內部審計人員參加培訓學習。
參考文獻
[1]于菲.全覆蓋背景下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指導監督探析[J].對外經貿,2020(12):105-109.
[2]朱錦余,王金廠,李冬青,余秋宏,黃曉穎,劉鯤鵬,陳靜.審計機關指導與監督內部審計工作研究——以云南省為例[J].中國審計評論,2020(01):1-19.
[3]張瑜.強化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監督路徑探索[J].中國內部審計,2020(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