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劉佳琪(1998.1-),女,漢族,江蘇東臺,碩士研究生,本科學歷,四川大學,產業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
摘要:《四川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提出,爭取到2025年,全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水果產業作為四川省十大特色產業之一,近年來在產量、品類研發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規模化程度低、加工率不足、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短板提出了一些發展建議,以期加快四川省水果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建成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
關鍵詞:四川省;水果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建議
1 四川水果產業發展現狀
1.1 水果種植及產量
四川省地理位置優越,水果種類繁多,涵蓋熱帶、亞熱帶、溫帶水果,包括柑橘、櫻桃、血橙、枇杷、檸檬、芒果、獼猴桃、車厘子等品種;地勢形態多樣,平原、山區、丘陵都可以進行各類水果種植。2010年至2020年,全省水果種植面積和水果總產量呈現遞增趨勢[1],水果種植面積提升35.3%,總產量提升60.6%,2020年水果總產量達1221.3萬噸,同比增長7.44%。在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水果單產量呈現先上升后逐漸平穩的態勢。2013年至2020年,四川省均位于全國省份水果產量排名前十行列,是當之無愧的水果大省之一。2020年四川省水果產量1221.3萬噸,排名全國第八,但與第一水果產量大省山東省2938.91萬噸的產量還有較大差距。
1.2 水果品類及產地分布
四川省橫跨我國5大地貌單元,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積的97.64%[2]。四川省起伏的地貌環境、遼闊的面積以及復雜多變的地形使得四川這塊風水寶地成為我國氣候帶最多的省區之一,從而孕育出晚熟柑橘、紅心獼猴桃、晚熟芒果、晚熟龍眼等多種獨具競爭力的水果品種[3]。
1.3 四川省地理標志水果
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質及相關特征吸納了產出地的自然自然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是一種以地域名稱予以冠名的特殊農產品標志。黨的十九大正式將鄉村振興戰略寫入黨章,地理標志水果對于四川省區域經濟發展、打造地方特色水果品牌、提高農民收入有著日益突出的作用,對于推動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農產品供給側改革、實現鄉村振興的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截止2020年,四川省地理標志水果品種涵蓋柑橘、蘋果、櫻桃、李子等22類,其中成都市和攀枝花市地理標志水果數量位居前列(如圖1)。整體來看,地理標志水果集中地區主要是中部,分布較為不均衡。
2 四川省水果產業發展中的短板
2.1 規模化程度低
四川水果產業體系尚未建立完全,自產自銷模式較多,果農與合作社、加工企業、水果批發商之間沒有形成系統、規范的經營模式,水果產業整體呈現小型、分散的特點,難以抵御市場風險的沖擊,一旦因大環境、天氣等不可抗力導致果子滯銷或產量不足時,個體收入難以得到保障。同時,專業化合作社與果農、市場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合作社難以起到帶頭作用,這又導致水果種植的管理水平與水果生產質量良莠不齊。
2.2 加工率較低
我國果品消費主要是鮮食水果,四川省也不例外,其深加工產品占比極小。2020年初,四川省芒果、臍橙、枇杷等水果在很多地方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滯銷問題,雖然一部分受到大環境影響,但同時也映射了四川省水果深加工能力欠缺的事實。四川水果產業鏈主要集中在種植、采摘等產業鏈前端,這種方式使得水果產業鏈極度依賴土地資源,產品附加值低,生產效率不高。據統計,四川省水果產業初加工率只有60%左右,果后商品化損耗率卻達到20%至30%,水果產業加工主要停留在制成水果罐頭、果干、果脯、果汁等,果酒等深加工尚處于起步階段。
2.3 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發展時間上的差距使得中國的冷鏈物流僅僅處于初級發展水平階段。總體上看,我國冷鏈應用率和人均冷庫容量上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美國果蔬等產品冷鏈流通率均在90%左右[4],日本的果蔬冷鏈運輸率高達95%以上,而我國果蔬的冷鏈流通率僅有35%。全程冷鏈使得美國蔬菜在加工運輸環節中的腐損率僅為1%-2%,日本運輸過程中的產品腐損率在5%以下,而我國經過近幾年發展才將果蔬流通環節腐損率降低至20%左右。因此在冷鏈流通率及易腐水果流通環節腐損率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4 果品同質化嚴重
四川資源條件稟賦相似的地區容易出現同質化發展的現象,導致同一時段大批應季水果蜂擁上市,市場價格波動,果農收益反而下降。2015年至2020年四川省全省柑橘種植面和產量均不斷上升,呈現迅速增長的態勢,平均每年擴種面積約2萬km2,在眉山市、廣安市、資陽市等十幾個城市均有大量種植。除了柑橘,還有李子種植面積也在近幾年翻了幾番,這種跟風現象導致地區間水果生產同質化嚴重、沒有形成特色差異化發展,很容易導致產能過剩,水果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農民增收不穩定。
2.5 品牌化與營銷體系不夠完善
隨著四川省水果產量的不斷提升,完善水果生產的運營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水果產業是四川省十大優勢特色產業之一,但是與江西贛南臍橙、山東煙臺蘋果、江蘇陽山水蜜桃等相比,知名度還是略有遜色[5]。在營銷體系上,推廣渠道還不夠豐富,在官網建設、微店建設、小程序、淘寶、京東、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網店上運營的水果產品占比較少,主要的渠道是通過線下運輸、實體銷售。
3 四川水果產業發展建議
3.1 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引導四川水果產業朝著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要加強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組織與市場、農戶之間的聯系,積極打造“農戶+合作社+市場經營主體+標準化種植”的模式,以租賃、入股等多種方式使果農集中、連片種植,制定規模化管理制度。為使果品產業集聚,可以將傳統水果生產與旅游業相結合,以政府牽頭,對集中規模、資源條件合適的地區進行開發規劃,將水果品牌開發與旅游資源開發整頓結合,深入挖掘水果產業價值。
3.2 發展水果深加工環節
四川省復雜的地理環境、多樣的氣候與土壤孕育了優質豐富的水果資源。2020年四川省50家主要果酒生產企業果酒產量超過3.5億萬噸、年產值超過14億元、年銷售額近8億元,但是四川省內近百家果酒生產企業中,只有不足10家企業年產量達到1000噸,而大多數企業年產量只有300-500噸左右。在這種情形下,四川水果深加工可以繼續朝著果酒、果醋等方向發展,龍頭企業起到帶頭作用在行業內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隨著社會進步與科技發展,人們對健康與養身愈加重視,水果深加工還可以與川藥相結合,使之成為功能性的營養保健品。
3.3 完善冷鏈物流環節
冷鏈物流行業投資數額大、資金回收時間長,需要在戰略規劃上著重發力,政府要結合當地資源稟賦、交通狀況、生活水平、消費需求完成前期市場調查和前期策劃,選擇合理的項目規模。可以在優勢地區建立相應規模的冷鏈物流系統,在政府制定相應的獎勵和支持政策等信號的驅動下,市場前景看好,引導各方投資資金流入冷鏈物流公司進行技術升級改造、設備更新和新產品的研發,分散高投入研發風險。
3.4 因地制宜差異化種植
大力挖掘四川水果的地域人文內涵,通過多種方式提高產品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地形、地區、氣候種植最合適的果樹,果子成熟后依據當地人文稟賦進行差異化加工包裝及宣傳,避免大量同類水果擁擠上市,即使有同品種水果,也能靠不同的品牌特色達到“百花齊放”的效果。各地政府也可以以融合發展為導向,實施“文旅+”戰略,以水果采摘品嘗為基本,推動農商文旅深度融合,構建集農業觀光、休閑購物、美食體驗、文化創意、養生度假等農旅一體的核心產品體系。
3.5 完善果品營銷體系
除了水果品質,銷售渠道的構建尤為重要。水果生產商應盡可能與水果批發商、網購商、超市等簽訂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拓寬銷售渠道,打通傳統銷售模式和新型“互聯網+”銷售模式的界限,最大程度減少水果滯銷的風險。隨著冷鏈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與發展,銷售渠道更應該呈現多樣化的態勢,四川各地區應打造多樣的宣傳方式,如專員運營官網建設、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第三方平臺,大力借助網絡平臺、農產品交易會、農產品展銷會等營銷活動傳播品牌形象,提高公眾對品牌的認知。
參考文獻
[1]曾文明,李光輝,阮紅麗,周小波.丘陵山區機載移動提灌裝置的研究與推廣應用[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9(04):25-26.
[2]蔡臣,呂火明,江國良,胡旭,趙穎文,劉宗敏,趙劍.四川水果產業發展現狀及競爭力分析——基于科技支撐的視角[J].四川農業科技,2020(01):5-10.
[3]欒巒. 基于雙層規劃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配送中心選址及路徑優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
[4]祝進,黨壽光,邱源,侯春霞.四川水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果業信息,2017,34(0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