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汐,張 成,王 科,李 浩,李 根,何玉亭
(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土壤肥沃、水系發達,是四川種植業重點產區,其農業發展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成都平原農業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土壤性質發生巨大改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管理措施、種植制度均存在差異,會改變土壤結構及理化性質[1-2],造成土壤養分含量變化。有研究表明,不同利用方式會影響土壤中磷的吸附與解吸附特性[3]、氮素空間變異特征[4]、土壤有機碳[5]及氮磷含量[6]等。
土壤養分是土壤中能被植物根系直接或間接吸收的植物生長所必須的礦質營養元素。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土壤養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從而決定著作物的產量與品質。目前,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了成都市土壤養分現狀,例如成都平原內不同耕作模式[7]、不同種植制度[8]下的土壤養分特征,以及某種生產功能區[9]或成都部分地區[10]的土壤養分現狀等,而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養分現狀的研究較少。成都市土地主要利用方式有旱地、水田和園地3種。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養分特征,可改善土地養分含量,為控制農田氮磷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測土配方施肥提供參考。
2019年,在充分考慮行政區劃、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作物布局、耕作制度、耕地質量、管理水平、生態環境等因素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塊,按照隨機等量和多點混合的原則在成都市17個涉農區市縣共采集100個土壤樣品。土樣采集采用棋盤法,采樣深度為0~20cm耕層土壤。采樣后,多點混合,剔除石塊、植物殘體,四分法保留混合樣1kg備用,土壤樣品的采集與制備均按照《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NY/T 395-2012)》進行。
土壤pH采用pH計法測定,水土比為2.5∶1;有機質含量采用重鉻酸鉀——硫酸消化法測定;堿解氮含量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有效磷含量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含量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
數據運用Microsoft Excel 2010進行數據統計及表格制作,運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土壤酸堿度分級標準,見表1;土壤養分分級標準依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見表2。

表1 土壤酸堿度分級標準

表2 全國土壤養分含量分級標準
由表3可知,成都市耕地土壤pH變幅為4.59~7.49,平均值為7.1,大部分土壤為中性偏堿土壤,
46%的土壤為中性土壤,32%為堿性土壤。從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分析,旱地的土壤pH平均值高于水田與園地,分別為7.66、6.85、6.67。其中旱地土壤堿性土占比較高,為62.5%,而水田與園地的中性土占比較高,分別為57.38%和57.14%。
由表4可知,成都市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幅為9.79~51.05g/kg,平均值為27.07g/kg,屬于適量水平。從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分析,水田的有機質含量最高,其次為園地,旱地最低,分別為31.55g/kg、24.73g/kg和19.03g/kg。其中旱地68.75%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為缺乏水平;水田40.98%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為豐富水平,37.70%為適量水平;園地57.14%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處于適量水平。

表4 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分布頻率
由表5可知,成都市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變幅為0.79~3.28g/kg,平均值為1.83g/kg,屬于豐富水平。從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分析,水田的全氮含量最高,其次為園地,旱地最低,分別為2.06g/kg、1.86g/kg和1.38g/kg。其中旱地50%的土壤全氮含量處于適量水平,37.5%為豐富水平;水田57.38%的土壤全氮含量為很豐富水平,31.15%為豐富水平;園地42.86%的土壤全氮含量處于豐富水平。

表5 土壤全氮含量及分布占比
由表6可知,成都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變幅為4.19~88.27mg/kg,平均值為23.07mg/kg,屬于豐富水平,變異系數為71.54%,表明不同采樣點間土壤有效磷含量差異較大。從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分析,水田的有效磷含量高于園地、旱地,依次為25.69mg/kg、19.04mg/kg和18.97mg/kg。其中旱地56.25%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處于適量水平,變異系數87.8%;水田39.34%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為適量水平,32.79%為豐富水平,變異系數65.79%;園地57.14%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處于適量水平,42.86%為豐富水平。

表6 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分布占比
由表7可知,成都市耕地土壤速效鉀含量變幅為31~220mg/kg,平均值為135.47mg/kg,屬于適量水平。從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分析,園地、旱地的土壤速效鉀平均值略高于水田,分別為149.25mg/kg、144.49mg/kg和129.15mg/kg,均為適量水平。其中旱地43.75%的土壤速效鉀含量為豐富水平,37.5%為適量水平;水田土壤速效鉀含量處于豐富、適量和缺乏的占比依次為26.23%、27.87%和27.87%;園地71.43%的土壤速效鉀含量處于適量水平。

表7 土壤速效鉀含量及分布頻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全市耕(園)地的土壤平均酸堿度呈中性,有機質與速效鉀含量為適量水平,全氮與有效磷含量為豐富水平,但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從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養分含量分析可以看出,旱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有68.75%處于缺乏水平,氮磷鉀平均值均屬于適量水平;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屬于很豐富水平,且該級別占比高達57.38%,有機質、有效磷含量屬于豐富水平,鉀含量屬于適量水平;園地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含量均為適量水平。因此,在旱地土壤的種植過程中,可適當增加有機肥的施用,同時注意不同地區磷肥施用的均勻性,因地施肥,水田則應減量施肥,特別是氮肥的施用,減少肥料流失。總體而言,不同利用方式耕園地土壤的養分存在差異,在施肥量與施肥方式上應根據土壤養分情況及作物需肥量合理施用,做到化肥減量、因土施肥、分類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