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鎮江 212000)
近年來,雖然我國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質量有所提升,但提升不夠明顯,現實情況和高職教育的期望值之間存在差距。受互聯網的沖擊,加上“雙創”,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發生了較大變化。比如,在此背景下,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需重視實操型人才、專業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1]。但是,從現狀來看,我國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尚存在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對“互聯網+雙創”背景下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雙創”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及目標越來越明確。但是,受各類因素的影響,我國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從現狀來看,部分高職院校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專業定位方面不夠明確。高等職業教育應重視專業的實用性,以就業為導向,將市場需求作為基本準則。雖然目前跨境電商行業呈現出較快發展的趨勢,但國內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設置不夠完善。在專業定位不夠清晰的情況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便缺乏指導,進而制約了跨境電商人才的發展[2]。此外,從學生層面來看,在實習期間,學生難以正確考慮自身的工作價值,無法準確進行自我定位,難以作出合理的職業規劃。顯然,這將抑制實習生的良性職業發展。
我國目前跨境電商人才明顯緊缺。大部分企業表示,跨境電商人才缺口較大,尤其是產品開發、營銷推廣及技術等崗位,人才緊缺問題尤為顯著。與此同時,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市場的“供需矛盾”明顯。高職院校向人才市場輸送了大量人才,企業卻難以從大量畢業生中找到合適的人才。此外,在實習過程中,實習生沒有辦法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企業和學生的權益都很難得到有效保障,企業在管理時也存在較大難度。再加上市場缺乏社交電商模式的就業平臺,既會影響跨境電商人才的有效培養,也會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國內跨境電商獨立專業設置薄弱。大部分高職院校只將跨境電商作為其他專業的一個方向,在課程體系設置上缺乏針對性,具體表現為理論知識系統性不足,且缺乏實踐教學內容。顯然,這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極為不利[3]。二是從現狀來看,跨境電商實踐教學環境還有待改善。比如,院校對相關設施設備的投資不足,缺乏完善的實訓基地,以跨境電商為基礎的就業公共平臺少。這不利于跨境電商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會使人才培養流于形式,缺乏實操性,缺少優良的環境作支撐。
如前所述,當前的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仍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必須明確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法。具體方法總結如下。
在跨境電商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高職院校需嚴格遵守“理論+實踐”的原則,維持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性及協調性。在課程設置方面,高職院校需明確教學目標,提升課程體系的實操性,重視“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實踐課”三大課程模塊的優化及完善。例如,高職院校在公共基礎課方面,需完善大學英語、商務英語、計算機基礎、思想道德與法律及職業規劃與發展等課程;在專業必修課方面,需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跨境電子實訓教程、網頁設計與制作、跨境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及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等課程;在專業實踐課方面,則需完善跨境電子商務實踐、跨境電商平臺實訓、跨境電商網站運營及分析與企業實習等課程[4]。總之,高職院校需構建完善的跨境電商課程體系,確保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得到充分的“理論+實踐”課程體系支持。
在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高職院校需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跨境電商專業課程教師應具備豐富的電商專業知識及國際貿易知識,同時,外語水平達標。高職院校可以采取聘請企業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的方式,提高跨境電商教學的實操性。外聘專業人員對跨境電商操作流程體系十分精通,可以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同時,高職院校需加強內部師資隊伍建設,定期組織內部教師參加各類跨境電商培訓課程,鍛煉教師的實操技能及專業技能,進而由教師指導學生,提高高職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效率。
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需要有效的教學技術方法的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及演示法等,而需以“雙創”為基礎條件,提高教學課程的實踐效果[5]。在跨境電商平臺的選擇方面,教師可以在目前的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如阿里巴巴國際站、敦煌網、速賣通等)中選擇一個,作為后期的創業平臺。例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創業團隊,明確跨境電商團隊崗位,包括客服、運營、美工、物流、銷售、管理等,指導學生輪流值崗,提升學生的綜合實操技能。又如,在創業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店鋪的注冊、產品的選擇、物流模式的設定及店鋪運營等方面的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為其將來自主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將“選擇跨境電商平臺→組建創業團隊→實施創業項目”這一實踐教學過程作為整體,進行考核,評價學生實踐過程的可行性及遇到的問題,指導學生加以改進,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訓平臺的構建,能為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以學生實習全過程管理平臺為例,其涉及管理平臺、學生移動端、管理移動端及查詢移動端,能夠為學生全過程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高職院校還可以打造互聯網人才商城這樣的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就業、創業的人才共享服務平臺[5]。該平臺采用電商社交+職業院校、線上產品+線下服務相結合的創新商業模式,自主研發人才雙向推送技術、實習全過程信息跟蹤技術、大數據分析工具及人才三包服務,服務于院校、求職學生、用人單位,能真正實現三個“零”:零虛假簡歷、零虛假職位、零中間商對接。該平臺還引入保險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能夠確保學生的實習效果及人身安全。此外,平臺后期將結合客戶發展需求,向學生提供專業的高技能課程培訓,克服職業院校應用型學科不足、教學知識滯后、市場適應性差等弊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訓教學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雙創”背景,高職跨境電商側重實操型人才、專業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但是,受各類因素的影響,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工作當前面臨一系列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高職院校有必要構建完善的跨境電商課程體系,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學技術和方法,進一步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訓平臺的構建,以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有利契機,最終為我國跨境電商人才供給的平衡及跨境電商行業的穩步、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