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滿群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安徽滁州 239000)
近些年,伴隨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整體道德水平也顯著提升。但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西方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也逐漸涌入我國。這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觀念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使很多教師的價值觀、教學理念以及行為方式等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英語教師,他們受到西方文化觀念的沖擊相對較大,師德失范問題也比較嚴重。要改變這一現狀,高職院校就必須對英語教師師德失范問題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具體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師德指的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應當堅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作為一名教師,其不但在文化知識上對學生有著直接影響,而且在個人道德與職業素養上也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間接地影響著學生“三觀”的形成。由此可見,師德不單單涉及到教師的個人道德,同時也涵蓋教師的職業道德。只有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以教師個人品德為基礎而提出的對其職業的更深層次的要求。[1]
所謂師德失范,指的就是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由于違背了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或者失去了應有的品德而形成的一種無序狀態。師德失范現象對整個教師隊伍的肌體有著極大的侵害。首先,近些年,有關教師師德失范的新聞報道時有出現,如比較常見的體罰學生等。這些現象不但反映出部分教師在教學手段與教育方法上存在問題,而且還暴露出教師在專業倫理以及職業道德上存在明顯的缺失。其次,一些教師還存在另一種潛在的師德失范問題,即難以從外在行為上判斷的失范行為。雖然這對學生不會直接造成傷害,但卻會在無形中對其形成負面影響。例如,教師采用的教育方式不當、管理不到位或存在不良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間接的影響。最后,教師的職業態度消極、對待工作得過且過或者濫用職權謀取私利等也屬于師德失范問題。[2]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相對較高。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知識涉獵也十分廣泛,絕大多數教師都具有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職業素養。但是,依然有少數教師過于看重自身的業務能力而忽視了對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其表現出道德意識淡薄、行為失范等問題。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職業道德的認識不夠到位。一些教師認為職業道德無足輕重,對職業道德始終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沒有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概念。他們認為教學有很多硬性指標,而育人卻并不在這些硬性指標之內,只是一個虛的東西,完全沒必要過分看重。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講解與自己的課程相關的內容,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屬于政工干部和思政教師的職責,與自己并沒有太大的關系。還有一些教師認為應當將自身的職業道德以及行為規范與平常的休閑娛樂活動區分開來,認為打牌、打麻將等屬于個人的私生活,完全不必為了教書這項工作而做出改變。
第二,精力投入較少,缺乏敬業精神。某些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師“身在曹營心在漢”,將教學看作一項副業,并未投入太多的精力在這方面,而將主要精力用在社會兼職活動和某些商業性活動上,完全沒有心思進行教學業務上的鉆研,備課也比較敷衍,編寫的教案不具備新穎性,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提前編寫教案。部分教師由于太過計較個人得失,將教學工作當做是一種固定的謀生方式,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沒有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致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價值觀、道德觀上的扭曲。
第三,工作紀律性偏低,缺乏示范作用。高職院校的部分教師對自己要求不是很嚴格,缺乏紀律性,根本無法起到為人表率的作用。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他們工作隨意性相對較大。有些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并沒有認真落實備課工作,將主要精力放在考博上。少數教師在授課的時候經常發表一些不當言論,對學生產生誤導。有些教師顧念人情,喜歡在考試的時候送“感情分”。還有部分教師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著裝不規范、隨意接聽或撥打電話,等等。這些都是缺乏紀律性的表現。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帶動下,傳統用人機制以及陳規舊俗逐漸被打破,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激發,工作效率也顯著提升。在這一宏觀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思想道德觀念出現了諸多新的變化,其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消極思想,如“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上述這些思想觀念的存在致使很多教師的價值觀被扭曲,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一己私利而忘記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職責。[3]
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對英語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不是很重視,相應的監管機制也不是很完善。這就給了部分教師可乘之機。長此以往,教師的行為隨意性也越來越大,完全不在乎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此外,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英語教師招聘的時候主要看重的是其學業背景,通常不會考察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這就導致教師隊伍的素質良莠不齊。有些教師雖然在道德上存在嚴重的缺失,但由于學術造詣較高,依然在學校擁有較高的地位。這種現象的存在對學校未來的建設與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職業院校的教師隊伍中以青年教師居多。這些教師很多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剛走出校門就肩負起了教書育人的重任,難免會感到力不從心。這種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導致很多青年教師無法適應,無法做到以身作則,很難站在教師的層面上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再加上這些教師中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由于長期被父母溺愛,往往缺乏社會責任感,缺乏教書育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師這一職業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特殊性。高職院校在聘任教師的時候必須嚴格把關,不僅要注重對教師學業背景、學術背景、教學能力的考察,還要注重其職業道德素養的考察。在開展考核工作的時候,高職院校應設置考試和面試這兩大環節,而不能僅僅通過面試就決定是否聘任。[4]
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不能單靠學校的監督管理,同時還需要教師自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自身要主動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襲,特別是對于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必須嚴格抵制。高職院校應注重為教師創設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英語教師本身在思想上就比較活躍,良好的環境可促進其朝著更加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幫助其抵制社會上諸多誘惑,提升其自律意識與能力。
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本身具有其特別之處。因此,高職院校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出臺強化教師師德建設的規范條例。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四級、六級、專業八級考試等。這些都和教師的利益密切相關,部分教師為了一己私利往往對學生的作弊行為視而不見。這種行為顯然是與教師職業道德相悖的。因此,學校必須構建完善的監管機制,使這些教師無機可乘。[5]
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嚴格落實好對青年教師的崗前職業道德培訓,讓這些青年英語教師在正式入職前就意識到師德的重要性。在培訓過程中,學??蛇m當安排一些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教授講述其職業生涯發展歷程,從而鼓勵青年教師努力進取,增強其職業責任感。
總之,英語教師的師德建設對學校的長遠健康發展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存在英語教師師德失范的問題。究其原因,其主要有來自社會、學校的影響,同時還有教師個人因素。要徹底解決教師師德失范問題,高職院校就必須對英語教師的聘任進行嚴格把關,增強教師的自律意識,完善學校的師德規范制度,并落實好對青年教師的崗前職業道德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