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艷
(白城師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吉林白城 137000)
當前,學生普遍都有這樣一個問題: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可能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今后賺大錢;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考上更好的下一級學校。其實,學習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素質,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生活。目前在我國的現實教學中,受陳舊的傳統式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大多比較刻板單一,對每部分教學的設計重點都放在了使學生掌握知識點上。這就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思維的發散。尤其對數學這樣一個具有實踐性、探究性的學科,教師若采用傳統式教學模式,勢必會影響學生在各方面數學能力上的提高。并且,傳統式的教學模式無法將數學的趣味性表現出來,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刻板的固有印象。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此提升學生在數學上的各方面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應用能力這個概念,其表面意思是指“做事的本領”,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具備勝任某個任務的主觀條件”。人們在現代心理學中認為,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并且這種心理特征是在活動里體現并發展的。而數學的應用能力,就是運用學習主體在數學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方法和觀點,以數學的立場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和闡述現象,再用數學的知識、思想和語言去描述、解決各種相關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數學的應用能力的高低,對數學活動效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就是說人只有具備足夠的應用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及語言等方式的個性化心理特征,才能在數學問題的應用上進行高效率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被認為這個人具有較強的數學應用能力[1]。
當前我國高校的學生和教師,在數學的應用能力上的水平都較低。其關鍵原因是學生和教師都對數學的應用能力,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意識到數學的應用能力對數學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由于沒有良好的量化意識與數學觀念,以至于想不到采用數學相關知識去解決問題,也很難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和趣味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在實際數學應用上的能力提升。而教師對數學的應用缺少熱情,也就降低了教師在教學中的數學應用能力。興趣是學習中最好的老師,興趣對提高數學的應用能力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想讓學生和教師從根本上提高數學的應用能力,就要讓學生和教師感受到數學的應用是有趣的,從而通過興趣激發來使教師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喜歡上數學知識的應用,以此提高學生和教師在數學能力上的良好發展[2]。
數學的應用能力是通過多樣化的認知技能,排列組合而成的。因此,高校要想提高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就要在數學教學中建立完備的應用能力培訓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數學教學改革中要注意將單一的改革和創新,同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對理論課、實驗課等進行教學模式改革,來提高學生在數學知識上的掌握能力和應用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可以很好地在數學知識和數學應用能力上共同進步[3]。
同時高校在數學的教學設計中,還要尊重以學生為本的根本原則,全面遵循當前學生的認知和成長規律。例如:在數學教學的時間占比上,高校要對實驗課與理論課的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分配。一般來說最科學的分配比例是1:3,因為實驗課教學開展的前提是學生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以此才能達到實驗課教學的最好效果。實驗課的教學排期還應該處于教學規劃的后期階段。同時,學校還要強化數學學科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讓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能夠更加契合學生當前的發展狀況,以此促進學生在數學應用能力上的良好提高[4]。
高校教師對學生在數學應用能力上的培養,可以說是一個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消化的過程。因此,高校教師在進行具體的數學實踐教學中要變革傳統式的數學教學模式,要將原本的重視知識傳授的傳統觀念,轉變為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并在采用教材進行數學教學時也要重點體現兩者的結合,以此提高學生的主體認識。例如:在進行具體的數學概念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具有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電子設備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看直觀而形象的圖形或視頻等,輕松地提高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教師在進行融入問題化的教學時,還要重視對數學實際問題的應用與解答。通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和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教師從中可以全面看到每個學生的行為動態和心理狀態。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引導性作用,以此幫助學生提高在數學學習上的探究能力與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上形成良好的應用能力[5]。
教育究其本質,其實就是育人,而育人的前提是教師要愛學生。在當前的高校數學教學體系中加強師生交流,有助于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教師全面地走進學生之中,了解學生在各方面的真實狀況而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著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信息化逐漸實現了全面覆蓋,這為人際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供了更多選擇渠道,同樣也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增加了更多的交流通道。因此,教師應從情感溝通入手,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還應創新教學方式,采用創設情境教學法等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在數學應用中的學習困難;教師還應重視關注學生在心理上的變化,在教學中當發現學生心理出現不良狀態時,要及時幫助學生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提高在數學上的應用能力和學習質量。
在高校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不可缺少的,正確的評價有利于提高高校學生整體的數學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評價還能發現學生在不同方面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為高校數學的教學體系改革提供借鑒性意見,以此促進整體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我國高校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嚴重,教師對學生的數學成績的關注度,超過了對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關注度,從而導致教師對數學教學的本質出現嚴重的認知偏差。因此,高校應該正確認識到數學應用能力對學生的重要性,以此建立對學生的正確評價機制,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全方位綜合評價,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的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具體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可以從學生的動作和心理狀態等方面進行分析,同時可以側面對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進行測試,以此對學生給出準確的綜合評價。在給出綜合評價后,教師還要充分地發揮引導性作用,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養成能夠正確運用數學應用能力的習慣[6]。
綜上所述,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各大高校教學任務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高校對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僅會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促進學生形成系統化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高校對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