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超 何穗春 王彩云 趙靖茹
(1.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2.廣東華僑中學 廣東廣州 510000;3.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映月第二小學 廣東佛山 528000;4.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第六小學 廣東廣州 510000)
2020年,我國體育人口數量已將近4.4億人,每年有大量的專業運動員面臨著就業出路問題。能否有效解決退役運動員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運動員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競技體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更關系到和諧社會下的民計民生[1]。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職業教育法》等相關法令,旨在最大程度地幫助退役運動員在就業過程中更好地轉換角色,保障退役運動員的合法權益,但退役運動員在轉型就業過程中,特別是轉型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方面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從目前我國退役運動員轉型就業的大方向來看,可分為以下幾類:轉型體育教師或專項教練;進入演藝圈或娛樂界;轉型成為健身教練、銷售等工作;從政或者繼續深造;暫時待業或者無業[2]。工作崗位的選擇集中于運動員所擅長的運動項目領域,對于一些普及性較好的項目,如籃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田徑等項目,運動員退役之后在就業選擇方面會相比小眾項目的運動員更有優勢。而諸如曲棍球、蹦床、冰壺等小眾運動項目,運動員退役之后如果不能轉型為該項目的教練,就需要另謀出路,就業崗位的需求量與人才的供給量是不匹配的。
退役運動員在專業運動隊代表市、省、地區乃至國家參與各種類型的比賽,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運動項目的發展,對推動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有較大的社會貢獻。然而由于運動員退役前在日常訓練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除專業技能,其他知識與技能沒有得到系統的學習,因此在實際轉型過程中遇到較多困難,這也導致大多數退役運動員都只能從事社會地位較低、收入較低的工作[3]。
文化知識是自身綜合素質提升的根本,文化知識的薄弱也會影響其他自身素質,包括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職業素養與技能等素質在內的發展。由于文化知識的薄弱,專業運動員的學歷水平普遍偏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崗位對應聘者提出更高要求,目前退役運動員自身綜合素質的總體水平與崗位要求的標準存在差距。
中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期,體育教師崗位要求教師具備較為全面的體育知識與技能。目前,我國專業型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多從小學、初中階段就開始,大量時間用來進行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導致很多運動員未能得到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的持續性學習,知識的獲得既不全面也不系統。
我國越來越注重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因此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歷和能力缺一不可。而退役運動員由于缺少持續性的文化學習,學歷大多不能達到中小學體育教師招聘的基本要求;同時,他們也欠缺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全面學習,教學能力也面臨巨大考驗。
退役運動員的專業技能無可挑剔,但其他綜合素質未必能達到求職崗位的要求。退役運動員在轉型過程中容易通過自身所獲得的體育成就對求職的崗位產生較大的期望值,也容易對自身認識不足,對所應聘的工作崗位認識不足,對崗位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認識不足[4]。
專業運動員經過長期的大運動量訓練,伴隨傷病是一種常態,輕則進行治療休養,重則影響工作與生活,這也讓一些招聘單位望而卻步,制約了就業就會。
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及終身體育的意識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環節。當運動員轉變角色成教師后,其在專業運動隊訓練期間練就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會成為榜樣的力量,鞭策學生不斷學習進步。
當退役運動員轉型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時,執教自己的優勢項目能讓學生學到最正規的技術動作,也能更好地領悟動作要領,并能將最前沿的相關訊息傳遞給學生。
現今,很多學校重視發展優勢體育項目,勢必會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訓練。若由退役運動員轉型后的體育教師進行指導訓練,學生的課余訓練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會有很大的保障。
退役運動員在教學理念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不適用性。退役動員長時間處于被訓練的狀態中,是一個被引導的角色定位,退役運動員對教學理念的理解相對淺層、片面。退役運動員在轉型為中小學體育教師后,教學及課余訓練的內容制定容易忽略普適性這一原則。
體育教學技能涉及許多方面,包括課前備課、課中掌控及課后的總結與反思。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進行不斷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要學會根據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場地、器材和不同的教學對象進行靈活的組合與變通。退役運動員在未退役時欠缺系統的理論學習,也缺乏實際的課堂教學經驗。因此,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來的教學技能參差不齊,大部分教師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5]。
在中小學的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多樣化、普及性的。退役運動員往往只專注于一個或兩個項目的練習,對其他項目甚至處于不了解的狀態。因此,當需要退役運動員教授他們所不擅長的運動項目時,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和教師的課堂感受都差強人意,容易讓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大打折扣。
國家與地方政府、教育行業、與體育相關服務行業共同推進退役運動員多渠道就業的扶持政策,提供職業教育培訓機會,為退役運動員提供更多的幫助。同時,社會在接收退役運動員時應該做到一視同仁。
專業運動隊在運動員未退役時,應注重運動員的文化知識的學習。保證運動員義務教育的全程化,同時相關部門應該將高等教育常規化,以提高運動員退役后再就業的質量。
退役運動員應有長遠目光,提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若想轉型成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拓展各方面體育知識與技能,確保退役后能更好地適應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模式。
完善中小學教師招聘的制度。制定更有利于退役運動員進入教師隊伍的相關政策。
運動隊可與中小學建立緊密聯系,為運動員提供相關崗位的實習機會,積累運動員實際教學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