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權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鰲頭中學 廣東廣州 510940)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應從現實情況出發,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利用微信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與互動,以此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找到學生學習過程的薄弱之處,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構建師生間的平等交流關系,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朋友,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的形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個人品德形成一種引導性建設,使其形成新時期的學習精神和道德品質。利用微信的溝通方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但也有一些缺點是無法避免的,因此,教師在應用過程中應使用一些策略,否則很難保證實際教學效果[1]。
在初中階段,學生會表現出更加鮮明的個性,并形成一定行的獨立思維,微信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社交軟件,利用微信互動進行德育教學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實際感受,以此為學生帶來新鮮感和時尚感,喚醒學生參與德育互動學習的熱情。微信軟件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自由發表自身對班級建設的看法和觀點,使學生在班級建設的過程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加強自信心,以此促進班集體的團結。教師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等形式,隨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和生活體驗,以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教師與學生利用微信進行溝通,線上對學生進行德育互動教學難免會產生一種距離感,班主任往往會在微信上與學生溝通順暢,但在線下卻很難根據聊天內容對應到某一個學生身上,雙方難免會產生一種距離感。其次,利用微信教學對手機和流量有一定的要求,對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筆負擔。此外,利用微信進行互動德育教學,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上網的條件,但初中生的自制力較低,可能會被網絡分散學習注意力,這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班主任在開展互動德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對公眾號平臺進行重點維護,借助微信公眾號推送德育教學材料,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方便學生閱讀和學習,學生通過閱讀資料的方式可以產生更多的實際閱讀體驗,能對學生的思想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公眾號的管理者和開發者,班主任應對其進行有效管理,應發揮微信號公眾平臺一定的互動作用,使學生可以就重點、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自由發表自身觀點和看法,對于具有爭論的部分,教師可以將重點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以此促進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在微信公眾號的建設過程中,教師應將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為學生精準推送內容[2]。
例如一部分為傳統德育教育內容,如學校安全,突發事件的逃生辦法等。將所發生過的重大安全事故所總結出來的逃生經驗進行整合,以此加強學生的安全逃生意識,使學生在危機情況下具備一定的逃生能力,這對學生個人今后的成長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部分為熱點時事類德育教學資料,如“摔倒的老人到底能不能扶”等引起社會爭議和關注度的問題,通過建立微信群聊的方式組織學生在群內發言,最后根據學生個人意愿分為正方和反方,組織學生在微信群內進行一場辯論賽。以這種教學形式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并使其在微信交流過程中充分發表自身意見,教師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以客觀的角度對問題進行綜合性分析,從道德問題的角度使學生加強對熱點問題的認識。推送熱點文章,通過對德育資料的閱讀和分析,以達到啟發學生德育學習思維的教學目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
在信息化時代,班主任應以微信建立家校溝通的橋梁,微信的群發功能可以實現內容的精準推送。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以此加強德育教學的效果。傳統的師生溝通主要依靠電話或家訪,德育教育效率低,信息交流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微信群發功能則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利用微信群發功能,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的教學情況及時與家長分享,使家長了解到學生在學校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督或引導教育。利用微信群發功能將德育教學內容與學生家長共享,以家校合作的教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德育意識,以此完善德育互動教學[3]。
班主任可以為學生家長專門建立一個微信群,在群內分享班級學生的日常活動,布置課后作業,加強家長對學生課后作業的監督,使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在現實教學中,班主任會定期組織家長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發展情況進行分析,但因工作等原因可能很多家長無法參加,因此教師可利用微信群發功能使家長及時了解家長會內容,節省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時間,促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有效交流,這對開展互動德育工作有一定的積極性作用。
針對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以及課本教材內容知識,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微信小程序,利用微信小程序中的功能反映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同時,教師應通過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家長參與到微信小程序的建設中。家長通過關注微信小程序可以實時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以及班級事務,以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利用微信小程序,制定關于德育教學的打卡任務,如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愛護環境保護小動物等,以微信小程序打卡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監督,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微信小程序可以對學生的道德行為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也會使學生的內心時刻保持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打卡內容,以此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德育教學互動,提高教學效率,保證學生的德育學習效果[4]。
例如,教師可設計一個微信小程序,以“愛護公共衛生環境”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線上活動打卡,學生可以就上學路上或校園中的一些不文明衛生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對生活環境及校園環境進行維護。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愛護環境的小事并完成線上打卡,如撿拾草地上的塑料袋、飲料瓶,將廢舊物品放入垃圾桶,廢舊電池回收等,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使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保護環境衛生可以從側面體現出學生的品德修養,因此,教師在設計小程序打卡內容時應從小事做起,以微信小程序打卡為監督,互動分享,培養學生道德意識,使其具備一定的道德品質,以此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其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利用微信進行德育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從豐富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利用微信等新型社交軟件,設計出新穎的教學形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學習對德育互動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利用微信與學生及家長進行有效互動,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心理發展變化,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因此,班主任應從實際教學的角度出發,切實做好德育互動教學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