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國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桐川小學 甘肅慶陽 745107)
俗話說“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教師就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體驗,興趣是一種傾向于注意認識某種事物和研究某種事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傳達思想、抒發情感、傳遞信息,它與思維緊密聯系著,教師的點撥引導具有導向性、情感性和趣味性,就能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感情氛圍,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激起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點,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小學生總是對自己見到、摸到、嗅到、聽到的直觀事物非常好奇,非常感興趣,同時能在腦海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例如,當你問一個5歲的孩子3+2等于幾時,他可能抓耳撓腮,支支吾吾半天回答不上來,但如果你先給他三塊糖,然后再給他兩塊糖,這時,你再問他一共有幾塊糖,他馬上就會回答有五塊糖。其實,小孩并不是不知道3+2等于幾,而是因為他們的年齡還小,對事物的認識和思維過程不是那么清晰,對問題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當然,通過實際舉例,他很快就能說出答案,還能把這個結果牢牢地記在腦海里。
在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筆者頗有感觸,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小學生的抽象概括思維能力較弱,對抽象事物的認識很模糊,對抽象概念的理解總是要建立在對直觀事物的了解基礎上。所以,一般在課堂上講到抽象概念的時候,筆者總是借助實際生活中的事物來講述、舉例,讓學生通過身邊的例子徹底理解這個抽象的概念。記得在講整數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這節課時,學生對“平均分”這一概念不理解,筆者在教學中利用直觀的教具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筆者先拿來12個蘋果,按照2、2、3、5的順序分給4個人,然后筆者問同學們“這是平均分嗎?”學生回答“不是。”后來,筆者一個一個的分,正好每人都分得3個。學生大聲說“這就是平均分,就是每個人分得同樣多。”在這里同學們對“平均分”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正是借助直觀的實物蘋果來實現的。還有,小學階段最令學生頭疼的就是對周長、面積和體積三個概念的區分,學生總是搞不清楚,容易混淆。對此,教師可通過實際舉例,引導學生總結出周長就是一圈圈,面積就是一片片,體積就是一塊塊,這樣學生就能形象、直觀地分辨清楚周長、面積和體積三個概念,也能牢牢記在腦海里。
由于年齡特征,小學生的控制能力比較差,有效思維的時間就較短。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不注意閱讀,不注意觀察,不注意思考,就容易什么也學不到。因此,如果教師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新知識的講解,都在維持課堂紀律,而不變換花樣,不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很好。所以,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尤為重要。
激發學生思維的動機,是培養其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因素,從學生自身生活需要出發,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其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
學生只有真正動手參與,才能記得更牢,因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手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大腦支配人體的各個器官進行協調工作。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展思維。如教學“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時,筆者先做好一般的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再找一些沙子,把沙子裝在圓錐中再倒入圓柱,筆者讓學生通過實驗、對比觀察、總結得出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一般的圓柱和圓錐體積間無任何關系,學生回答得非常踴躍,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學生在思維中操作,在動手中思維,并通過語言將過程“內化”為思維,使其思維得到了發展。
根據年齡特點及認識規律,小學生對抽象的概念理解很模糊,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直觀教學。
教具對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生可將原有的智力活動方式外化為動手操作的程序,然后通過這一外部程序“內化”為自己的智力活動方式。但只有適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否則,始終依賴教具,學生的思維水平也難以有效提高。
語言是表達的重要方式,思維和語言是密切聯系的,思維的形成與發展都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首先,教師要努力做到數學語言應用的目的性、科學性、邏輯性、規范性、啟發性。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小學生的語言特點,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景,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撥動學生的心弦,激活學生的思維。其次,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訓練機會,培養學生用確切的、完整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表達思維結果,做到思維與語言表達的統一,要經常讓學生親自動筆、動口、動手,將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邏輯性、示范性掛在學生口中,印在學生腦中,讓學生“手上會做”“腦中會想”“嘴上會說”,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層次發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不能只要求意思答對就行,還應要求學生把在感知事物過程中所進行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過程表達清楚,力求精煉明了地說明問題。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上課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教學管理的重中之重,除了傳統的管理方法,教師還要注重課堂上的創新,筆者力求在課堂上做到“高互動”,努力做到“三個注重”,“六個盡量”。即在互動教學中注重啟發教學,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學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觀察,盡量讓學生思考,盡量讓學生表述,盡量讓學生動手,盡量讓學生質疑,盡量讓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改“一潭死水”“滿堂灌”的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互動教學,通過師生的討論、質疑、發現、綜合、探究等互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充分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筆者在數學教學中追求的境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不能有絲毫懈怠,也不敢斜塞,筆者深知后面的路還很長,在今后的數學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立足實際,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認真搞好數學教學,在教育這片田園里勤奮耕耘,積極探索,奉獻無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