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君
(吉林省延吉市延河小學 吉林延邊 133000)
數學是一門以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信息等概念的抽象思維學科,也是刻畫事物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的工具,數學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最古老的知識領域之一。數學史是研究數學學科發展規律的科學,追溯數學知識、思想、方法的演變及發展進程,探索數學科學發展中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影響,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對小學數學而言,數學史是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效工具,能夠指引學生加深知識理解,建立起數學學科的整體意識,使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獲得思想的熏陶和心靈的啟迪,因此,數學史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邏輯思維學科,一直以來由于知識點龐雜、抽象性強給學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而數學史中不乏數學家知識探索的歷史軼事,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學科的發展史將原本抽象的、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而充滿趣味,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這樣既能體現出數學學科的人文價值,也能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學習“圓柱與圓錐”時,教師可結合圓柱體積的求導公式,為學生引入體積計算的歷史。公元前2900年的法老胡夫金字塔就體現出人類在幾何學上的成就,公元2000年左右,古巴比倫人就開始有了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體積的經驗,作為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2000多年前也開始后計算各種不同形狀物體的體積,《九章算術》中更是詳細記載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與我們現在的計算方法是一致的。任何公式、定理的發現都是一部數學的發展史,體現出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學生在數學史的講解中對圓柱體積的求導公式產生了興趣和求知欲,進而使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
數學思維是指學生用數學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活動形式,也是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進行探究和推理的過程。數學史中涵蓋了無數數學家在數學知識探究中的有趣案例,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能使學生在數學史中學習數學家對未知內容展開創造性思維的過程,能夠打破學生的固化思維,使學生結合數學史的文化價值積極發散思維,展開多角度、深層次的知識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以“負數”這課為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負數的概念和意義,教師可通過數學史啟發學生展開思考。古人在生活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僅通過傳統認知中的正數無法進行準確表達,如兩個人互相借用東西,對借出方和借入方雖然是同一個東西,但意義卻不相同,又如,同一個起點,兩個人向相反的方向行走,即使走出的距離相同,但由于位置的不同,意義也不相同。那么,借入方增加了1個看作+1,那么借入方如何表示呢?學生結合數學史展開積極的思考,使學生將熟悉的生活場景與數學知識聯系了起來,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1.活躍課堂氛圍,調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數學發展史上燦爛的文明和人類的智慧,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中激發起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教師講解數學知識內容做好了鋪墊。比如,學習“比”這課時,教師可利用情節豐富的“分馬”小故事激發起學生對“比”知識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進而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積極學習數學知識。
2.感受科學嚴謹,增強學生自我探索精神
在數學學科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無數數學家前仆后繼付出了積極努力,為了驗證和推導出數學公式、定理,秉承科學嚴謹的態度不斷地進行反復論證,教師可以借助數學家探索、論證數學定理的數學史來為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受到思想的熏陶,學習數學家鍥而不舍、科學嚴謹的探索精神,積極投入到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和探究中,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格。比如,“圓”這課中提到了“圓周率”,數學家針對圓周率一直在不斷地進行嚴謹的計算和論證。1500年前,中國數學家祖沖之就將圓周率精確計算到了小數點后的7位,經過數學家多年的計算,現在用計算機算出的圓周率可以達到上億位,為什么不簡單的四舍五入呢?這正體現出了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圓周率計算得越精確,在使用上才能更精準,推動了科技的高速發展。
數學史是數學教學中的文化瑰寶,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有力工具,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也是對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載體,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和人格塑造方面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