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尚文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白石小學 廣東珠海 519125)
勞動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其實在小學數學學科中蘊含了很多勞動教育相關的內容,教師要善于從數學學科中捕捉這些內容,能在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學科的美,體會勞動創造的美,發展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手和腦在人類發展中起到的是互相促進的作用,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勞動教育能讓學生手腦并用,讓學生的腦組織發育更加完善,而且,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之后,智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這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有重要意義,能夠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它對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智力有重要作用,應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很多教師和家長認為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借助藝術類課程實現,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其實很多學科都講究美感,如寫詩、下棋等。勞動教育中也包含了很多生活的美和自然的美,也是蘊含美的一門學科。比如,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欣賞勞動成果,從內心體驗美,并把他們的勞動成果分享給家長或朋友,在他們的心里會產生一種幸福感。另外,一件勞動產品如果具有美的魅力,也往往最能打動人心,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比如,教師鼓勵學生自制垃圾桶,學生搜集廢舊材料完成設計,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創造力的提升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有重要作用。
素質教育目前已經得到了全面普及,其包含思想品德、文化、身體和個性四個方面的內容。所以說,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借助勞動培養學生的素質也是不可忽視的。很多學生存在損害公物、隨意丟棄紙屑等不文明行為,這些都是道德素質低下的表現,對此,借助勞動教育能讓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鍛煉學生的意志力,磨煉學生的品格,這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材給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學習的主體和認知結構,成為了實現數學教學目標和落實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教材出發,創造性地利用好教材,拓展教材內容,進一步完成勞動教育的滲透。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勞動教育素材、資料和情境,這些內容涉及了豐富的勞動種類還有勞動者,也和學生的生活比較貼合,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好這些素材。比如,學習“利率”的時候,里面涉及了去百貨商場買東西的情境,教師可就此拓展,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這些商品都是誰為我們創造出來的,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工人辛勤勞動為我們創造衣食住行的產品。又如,利率相關內容中有一道例題講的是某縣前年秋糧的產量,教師可借助這個情境讓學生認識到農民為我們創造出糧食,才能解決我們的溫飽問題。這些內容的滲透能幫助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借助這樣的教學活動,教師把握教材中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情境的帶動下拓展知識,學習更多和勞動教育相關的知識,在學習了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綜合與實踐是借助問題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中的一類活動。這類教學重在讓學生體驗,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和借助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意義。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同樣可以落實勞動教育,通過勞動教育的融合,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1]。比如,學習“確定起跑線”這部分內容時,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圓的相關知識,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去了解田徑環形跑道的基本結構,然后使用之前學習的計算周長的公式計算出跑道的長度,然后計算出相鄰的兩條跑道的長度差,根據確定出來的差距,確定好每一條跑道的起跑線。借助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讓學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了勞動實踐中,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意義。
熱愛勞動本就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品德,也是內在的優良品質,如果可以把數學的美和勞動教育相結合,學生就能在勞動實踐中真正獲得成就,得到社會的肯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獲得一種愉悅感,也會得到精神上面的滿足[2]。比如,學習了“比例”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設計一些比例對稱和諧的圖案或造型,這個活動能很好地點燃學生的表現欲和創造欲,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能不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欣賞一些比例和諧的藝術作品,以此讓學生體驗到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然后借助自己的創作體驗勞動創造的過程,這樣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感悟創造美的意義和價值,能愉悅學生的身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智慧教學并不是從教師講解到學生接受和熟練的過程,教師更多的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和體驗,要學會啟發學生。每個學生本身都具備分析、解決問題還有創造的潛能,關鍵是教師要利用好素材對學生進行啟發,給學生機會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一定要多給學生提供學習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學生交流討論,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思考方式,開發學生的數學智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也能充分認識到勞動和智慧的關系,能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數學問題讓學生集體探究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大家都付出了腦力勞動,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智慧[3]。
總而言之,從人類的進化過程和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勞動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勞動幫助了人類認識世界。所以,勞動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占重要位置,小學數學教師要合理地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把握數學教材中與勞動教育相關的素材和資料,進行有效拓展,同時改變過去勞動教育僅靠勞動課的思維,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