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強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中學 江蘇南京 210000)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和勞動與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以設計學習、實踐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教育課程。高中通用技術更加立足于學生的經驗和實踐經歷,同時也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學習通用技術不僅是讓學生能將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緊密聯系及運用,同時學生要在掌握通用技術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創新和創造,這更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主探究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運用微課手段幫助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并進行信息的加工和處理,讓學生在面臨相關的技術問題時,首先能夠自主思考,并能利用所學技術知識解決問題。因此,本文對基于微課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策略展開分析與探究。
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利用微課設計教學時,對教師的技術運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再結合自身的認知規律及學科特點,將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和重點知識通過模塊化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后讓學生根據微課視頻進行學習。很多教師常常會將微課與教學課件錄屏相混淆。首先,微課時長一般在5-8分鐘,微課時間雖短,但在這短短的幾分鐘之內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將他們需要掌握的重難點知識用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并幫助學生攻克重難點問題。相對一節課的知識結構,微課的內容要精簡很多,但對教師的設計能力卻有了更高的要求。從教學實踐來看,通用技術課程的微課除了要為學生進行重難點知識的講解,還可以是常用工具的規范操作、項目活動的示范等內容,可以比其他學科的微課呈現更多樣化的樣式和更創新的設計。但在操作層面上,對教師也有了更好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還需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設計更有趣更有質量的微課內容。教師也要通過在線教學或者自學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微課設計能力。當前僅具備設計能力還是不夠的,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進度,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聯系,當教師知道學生需要什么時,設計出來的微課才更有價值[1]。
微課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堂導入,通過開門見山的方式,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課堂導入環節的微課,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者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案例來展開。例如,在“設計中的人機關系”這一節,需要學生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還要了解在設計時如何合理實現及運用人機關系。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人機關系中“人”和“機”的含義,筆者設計了一節微課,通過視頻展現了現實生活中人機交互的一個個瞬間,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到“機”不僅是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機器,還可以是一些設備、設施、工具等,“人”不僅是人的整體,也可以是人的局部,同時體現人與環境的關系,這節微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所以,在通用技術的微課中,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學生歸類,如我們日常乘坐的交通工具、日常會使用的手機通訊、喜歡的動漫或明星等,這些內容都體現著每個人無時無刻不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通過這樣貼近生活的解釋,學生就能在課堂導入環節對人機關系產生初步且清晰的認知,對接下來的教學也有促進作用[2]。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特點不同,有可能課堂上所講述的內容和教學設計并不能滿足全部學生的需求。這樣一來,久而久之部分“吃不飽”或“吃不透”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打消。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不斷運用問題和案例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使其形成獨立探究能力。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技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讓每個學生在通用技術課上學有所獲,是課堂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微課的運用就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學習“技術試驗及其方法”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試驗探究。教師可通過微課的形式將課堂上的知識要點提供給學生作參考,讓學生在掌握了技術試驗的重要性和技術試驗的基本方法后,自主選擇一個安全系數較高的小試驗進行設計探究,并記錄過程。學生通過微課資料,再結合自己所搜集的有關試驗的資料和器材等進行試驗,最終完成設計,這樣的過程體驗下來,相信學生對技術試驗會有完全不同的認識,探究能力也會有所提高。這樣更能推動高中通用技術的有效開展,促進學生對技術的理解和運用。
課堂教學中不是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都相同,教師對學生要有足夠的了解。課堂上有些學生會“吃不飽”,而有些學生卻根本沒辦法“消化”課堂知識。這也代表著學生之間出現了分層,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這一現象選擇一個環節利用微課實施分層教學,讓學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深度學習。有些教師可能會覺得分層教學會讓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其實不然,在微課設計中針對學生的基礎進行設計和鞏固,能夠帶動學困生跟上課堂節奏,也能夠逐漸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和任務。例如,學習“發現與明確問題”這一部分時,有些學生可能在課堂上已經能根據設計對象和現有的工作條件列出具體的設計要求,包括應達到的標準和所受到的限制。并且能制定一般的設計計劃表。而有些學生對課堂上所講解的這部分內容還沒有完全掌握。為此,教師我們需要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通過課上、課后的微課,調節課程進度,進行知識鞏固類的課堂設計,真正體現高中通用技術微課教學的人性化特點,逐漸拉近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將學困生的進度拉上來,促進學優生深度學習,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微課還可以運用在課堂上的展示評價環節,學生進行展示交流的時候,錄成微課,再引導學生對微課呈現的內容進行評價可以更客觀,也可以更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小組之間的學習成果差距,從而促進全體進步,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3]。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分享一些課外的通用技術知識,學生利用課余三五分鐘的時間就能學習一個小知識,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也能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充實自己。這樣,學生進行自主實踐創新時,才能有更多的知識技能作支撐,更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4]。
總而言之,基于微課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充分利用微課的優勢引導學生發展自身的興趣,并有選擇地結合微課進行技術實踐,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學習項目。對此,教師要意識到在通用技術教學中使用微課的價值和重要性,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為通用技術課程及學生的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