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翔暉
(寧夏銀川市湖畔中學 寧夏銀川 750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大初中音樂教師也在積極尋求豐富的教學方式,力圖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從而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和發展。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學方案的制定者,教師要保持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積極創新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從而實現其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興趣是調動學生開展音樂學習的重要因素,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獲得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才能切實提升參與課堂的熱情,并與師生展開良好互動,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微課被廣泛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微課具有時長較短、易于觀看等特點,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著眼于學生興趣愛好和教材內容,制作多樣化微課,然后帶領學生觀看學習,從而有效幫助學生點燃對音樂的學習興趣[1]。
比如,學習《泥土的歌》時,教師要提前預設好本課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信地演唱相關歌曲,同時能根據旋律、節奏、速度、調式等要素,用自己的語言分析不同少數民族、不同地域民歌的風格和特點。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錄制微課,對學生進行簡要指導,使學生對歌曲有所熟悉,并了解歌曲的體裁、特點,然后開展自主跟唱活動。微課是一種較為輕松靈活的學習形式,當學生能夠通過微課進行探究活動時,其自主性會更強,學習效果也會不斷得以優化,同時,微課也會讓學生產生輕松愉快的感受,從而切實增強自身對于音樂的濃厚興趣。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創設的情感氛圍,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下,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樂傳遞出的樂趣,并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傳統音樂課堂上,教師大多占課堂主導地位,習慣性地采用“一言堂”的方式進行授課活動,這樣的方式很容易讓課堂變得單調乏味,學生的參與熱情也會大大降低。在信息化背景下,為了切實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教師可以巧用信息化設備,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2]。
以《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為例,在開展授課活動前,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與之相關的材料信息,比如運用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此次疫情防控期間,醫護人員抗疫防疫緊急救援的視頻,并設問這個視頻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主題,然后把交流時間還給學生,使其自由發言。接著,教師總結:這個視頻主要表現出關于“愛”的情感主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學生在一個充滿愛的氛圍下開展音樂學習活動,才能切實提升自身學習興趣,感受音樂傳遞出的美妙。然后教師再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使學生一起學習一首有關“愛”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在美好的情境氛圍下,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體驗度會不斷提升,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
初中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其中蘊含著多樣化資源,在授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還要著眼于學生日益增長的知識需要和能力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的音樂學習活動更加精彩有趣。信息化背景下,音樂教師還要保持終身學習理念,加強對相關信息設備的學習,使自身在開展授課活動期間能巧妙運用電子白板設備,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與發展[3]。
比如,引導學生欣賞學唱《北風吹》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運用電子白板設備的視頻播放功能和圖像展示功能,為學生播放歌劇《白毛女》的視頻片段,展示其劇照宣傳畫、紅頭繩、舊帽子等圖片,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我國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彩性,同時切實提升自身對音樂探究活動的參與熱情。當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并非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內容,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巧妙地運用電子信息設備,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可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并使其愿意跟隨教師引導,完成相關探究活動,從而有效實現自身藝術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