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既是勞動教育創新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培養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當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仍然面臨理論供給不足、實踐教學脫節及制度保障不夠的現實困境。這主要是由于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研究匱乏、實踐銜接混亂及機制建設緩慢造成的。對此,我們要全面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研究,系統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發展,盡快完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體制機制。
[關鍵詞]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52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6-0015-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6003
新時代,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手段,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給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深刻改變了勞動教育的形式及方法等。因此,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須認真探究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現實境遇,深入剖析建設困境的成因,提出破解之道,從而扎實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
一、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現實困境
當前,受疫情影響,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囿于外部和內部條件的限制,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呈現理論研究不足、實踐教學脫離及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
(一)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供給不足
馬克思指出:“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1]恩格斯提出:“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最本質的差別,而造成這一差別的又是勞動。”[2]這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然而,在后疫情時代,相關部門及各級各類學校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壓力依然較大。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部分單位負責人及教師往往忽視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研究,致使勞動教育的發展缺乏理論的指導。這主要體現在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目標、內容、隊伍建設及運行機制等的理論研究不足。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3]這為勞動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有些地區并未深入分析總體目標的理論依據和內在理路,缺少對分層目標、具體目標的針對性論述。有些地方學校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根本目標、基本目標及具體目標的理論內涵知之甚少,加上疫情的影響,很難深刻理解該目標的含義、實現的方式及其他相關內容。因此,部分學校僅憑自己的理解執行中央的方針政策,勞動教育在實踐中發生偏離。絕大部分學校所明確的勞動教育基本內涵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4],但并未深入探究勞動教育的理論價值。這不僅需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也需要借鑒西方社會的勞動思想。此外,關于大中小學勞技教師如何培養、教師隊伍怎樣建成及大中小學教師如何統一協調地開展勞動教育?這些問題還未深入進行理論研究,也沒有得到充分解決。
(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教學脫節
在疫情防控的環境下,大規模開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線下活動難以實現。這使得大中小學勞技教師交流不便,也阻礙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發展。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層級目標不明確、各學段教育內容未有效銜接。一方面,根據中央政策文件,各學段教師對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雖有一定的認識,但部分學校及教師未能把握勞動教育的層次目標,致使在教學中并未達到既定的教育要求。根據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及教育教學的規律,勞動教育要在根本目標的指引下,分層次達到具體目標,而部分學校及教師并未分解總體目標。因此,在實踐中,小學勞技教師可能會拔苗助長,對小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試圖盡快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相反,中學和大學老師可能會放松對學生的要求,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生的文化課上,單純培養他們的勞動情感和勞動習慣。很明顯,這使得各學段的勞動教育目標都很難實現,致使教育效果較差。另一方面,各學段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不規范,課時分配不合理,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存在重合或者缺失等現象。具體而言,同一教學內容出現在中學和小學的教材中,不同學段教師有時會重復講解同一個勞動教育知識,使得勞動理論課教學混亂。中學勞動實踐課和大學勞動實踐課雷同,忽視了不同學段勞動教育的不同特點和要求。此外,某些勞動教育理論既沒有出現在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堂,也沒有出現在大學勞動教育課堂,致使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受到阻滯。
(三)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制度保障不充分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勞動教育的領導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制度及考核評價機制等做出基本規定。《意見》下發后,各地區各部門各類學校均加強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但對勞動教育的保障制度研究不深,未形成完善的勞動教育配套制度。
三、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困境的應對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加強勞動教育的理論研究;要整合學生、家庭、學校、政府及社會的合力,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發展;也要搭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溝通平臺,不斷完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從而盡快破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困境。
(一)知行合一:全面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研究
馬克思指出:“理論的對立本身的解決,只有通過實踐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實踐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這種對立的解決決不只是認識的任務,而是一個現實生活的任務,而哲學未能解決這個任務,正因為哲學把這僅僅看作理論的任務。”[6]實踐活動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理論研究唯有基于社會實踐的助益,才能獲取不斷發展的養分。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的作用,兩者不可分割,辯證統一于社會生活之中。在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樹立知行合一的理念,在云端大規模開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理論研討會,根據當地的疫情防控情況,適時開展小規模的勞動教育理論現場交流會,進而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研究,不斷促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發展。
1.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將其作為勞動教育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勞動“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識的對象,是具有有意識的生命活動”[7]。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強調,人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自然中蘊藏著的潛力發揮出來,并且使這種力的活動受他自己控制”[8]。馬克思曾說:“人卻懂得使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9]由此可見,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及美育密切相關。要堅持“五育并舉”,將勞動教育思想滲透到“四育”的教育過程中。此外,要著重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它是我們開展大中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勞動教育,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10]“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11]。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開展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
2.加強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目標、內容、隊伍建設及運行機制等方面的理論研究。不同學段教育者要統籌謀劃,根據學生的實際規定不同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課程標準等,使得不同學段的勞動教育有序銜接,逐步提升學生的勞動素質。大中小學要在把握勞動教育總體目標的基礎上,根據當地情況和師生的特點,探究勞動教育的具體目標,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和論證,詳細分解勞動教育的層級目標,以更加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另外,不同學段的勞動教育者要開展協同攻關活動,從理論的高度研究一套科學合理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內容。勞動教育的內容在不同的學段要有不同的側重。小學階段,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增強勞動情感;中學階段,要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強化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學階段,要促使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信仰,進而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此外,在勞動教育的隊伍建設方面,也要開展理論探索。要建立以勞動教育專職教師為主、其他相關教師為輔的勞動教育隊伍;“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不同學段的教育者要相互配合,共同推動大中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對于勞動教育的物質保障及運行機制方面,要組織專家做好理論分析,征求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者的意見,達成更大范圍內的理論共識,繪就新的理論藍圖,進而有力推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發展。
3.合理借鑒西方社會的勞動思想。近年來,關于非物質勞動理論的討論逐漸升溫。非物質勞動“即創造非物質性產品,如知識、信息、交往、關系,或者情緒反應”[12]。“生產這些非物質商品(或者物質性商品的非物質方面)的勞動形式,可以稱為心腦勞動,其中包括服務業、情感性勞動以及認知勞動”[13]。這里的情感性勞動指生產和操縱情感的勞動,滿足、激動、放松和興奮等都屬于這些情感。勞動教育者要注意研究非物質勞動理論,探究情感勞動的內涵和價值,將其有益因素適當融入到勞動教育之中。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大中小學教育者要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發揮教師的情感渲染力,增強學生對勞動的熱情,使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到快樂,在勞動中獲得知識、實現價值,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積極性。
(二)齊心協力:系統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發展
當前,很多學校仍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對學生的監管難度大,學生的課堂自由度高。若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方式,不但不能有效實現教學任務的既定目標,而且還會遭學生抵牾。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我們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引導他們自覺學習勞動教育知識。同時,“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14]。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庭環境、學校環境、政治環境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在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發展中,要充分整合學生、家庭、學校、政府及社會的合力,同向同行、戮力同心,共同致力于勞動教育的發展。
1.建立健全家庭、學校、政府及社會的協同育人機制。大中小學要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組織的幫助下及家庭和學生的全力配合下,明細不同學段勞動教育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劃分不同學段勞動教育的課程內容,厘清不同學段勞技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家庭、政府及社會要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做好后勤保障,幫助勞技教師解決實際的問題。大中小學負責人要加強溝通,定期開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活動,如上海市組織策劃大中小學“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系列活動。大中小學勞技教師要抓住機會,建立常態化的聯系機制,就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實踐要求等做深入的探討,爭取達成一致,使得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在實踐中有序銜接、良性運轉。
2.家庭、學校、政府及社會要“各顯神通”,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家庭要在勞動教育中發揮基礎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切不可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家長要通過言傳身教,在家庭生活中教會學生洗衣洗碗做飯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使他們養成勤勞節約的好習慣,自覺學習“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道理。學校要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大中小學要各司其職、相互配合,落實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開拓更多的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大中小學勞技教師要轉變觀念,發揮學生在勞動教育中的主體作用,使得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就要求大中小學教師增強人格魅力和親和力,盡可能多地與學生交流,打開學生的“心門”,探求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和需要。大中小學勞技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情,采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的辦法,為不同的學生傳授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知識,為學生“量身定制”各式各樣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以增強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主動性,進而增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效果。政府要協調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為學生開放勞動教育的實踐場所,提供更多的實操機會。共青團、工會及各類基金會要提供資金支持,搭建活動平臺,為學生進社區、養老院及其他場所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創造條件,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健康成長,在勞動教育中增強學習的自主性。
(三)上下同欲:建立健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體制機制
疫情的余波尚在,阻礙了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只有上下一心、師生一體,共同建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才能推動勞動教育的深入發展。
1.各地區要盡快成立勞動教育的領導管理部門,不同地區的領導機構要加強團結協作。各個地區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理念,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意見》的要求,加強合作交流,一起完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領導管理機制、工作運行機制、安全管理制度、經費保障機制、隊伍建設機制、考核考評制度及教師發展機制等。每個地區要成立專門的機構,通過實地調查和云上會談等方式,指導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并有主要領導干部負責這項工作。根據大中小學的實際,成立相應的勞動教育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勞動教育的活動開展。守住安全底線,各個地區要建立勞動教育的安全管理機制,落實安全責任,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接受勞動教育的洗禮。財政部門要建立勞動教育經費的增長機制,按時給勞動教育機構撥發足額的經費,并在社會上籌措更多的經費,以保證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制度確立后,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大中小學勞技教師隊伍。同時,主管部門要優化勞動教育的考核評價制度,不能只唯結果、唯分數,要注重過程考評、實踐考察及學生評價等環節,公平、公正地考察勞技教師的表現,獎優罰劣,以調動勞技教師的積極性。各級領導要關心大中小學勞技教師的現狀,要給務實肯干、成績顯著的勞技教師以“橄欖枝”,讓他們獲得晉升的機會;而對于德不配位、敷衍了事的勞技教師,要進行批評教育,要求他們改進工作態度。
2.建立大中小學勞技教師溝通交流機制,落實集體備課制度。后疫情時代,在現實生活和網絡生活中不時充斥著謠言和不實信息,影響勞動教育的開展。對此,我們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勞動最光榮”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會要關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搭建有益的大中小學勞技教師的交流平臺。不同地區根據防疫情況,可以舉辦大中小學勞技教師現場交流會,也可以開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公眾號、App等其他小程序軟件,以方便大中小學勞技教師之間的交流,從而消除彼此的隔閡和顧慮。不同學段的教師可以探討開展勞動教育的心得,研究新的勞技教育方法。相關部門要著重培養大中小學勞技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幫助他們掌握獲得信息、分析信息真偽及運用信息的能力,指導勞技教師開展集體備課活動。要采用“互聯網+”的教育模式,開通線上勞動教育平臺與開展線下勞動教育活動要并行不悖、齊頭并進。勞技教師要通過線下研討與線上交流兩種方式,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同一學段的勞技教師要針對同一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時空,進行橫向集體備課;不同學段的勞技教師要針對不同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時空,進行縱向集體備課。大中小學勞技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不斷創新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方式方法。
3.完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師生共建的體制,暢通師生交流的渠道。建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師生共建的機制,讓學生全程參與勞動教育的過程,使他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建構”,幫助他們自主策劃組織并參與勞動教育活動,讓他們在“做”的過程中體會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等。各個地區可根據疫情防控的具體情況,開展大中小學師生現場見面會,將不同學段師生分在一組,一起參與關于勞動教育的知識問答競賽及勞動技能大比拼等活動。同時,政府部門及社會組織要搭建更多的師生線上交流平臺,原有的勞動教育APP、教學軟件及其他社交軟件等都要為師生服務,力爭打通勞動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不同學段勞技教師要抓住與學生共處的機會,了解學生們的喜怒哀樂和知識結構,進而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傳播“由易到難”的勞動教育知識,循序漸進地開設勞動教育理論課和實踐課,激發小學生的勞動情感,增強中學生的勞動能力,堅定大學生對勞動的信仰,從而全面推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01).
[5]孫其昂,倪秋思.當代青年精神生活異化的現代性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2(07).
[6][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97.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8]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10]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01).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
[12]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Multitude,The Penguin Press,2004,p.108.
[13][美]哈特,[意]奈格里.大同世界[M].王行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99.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173.
(責任編輯:梁良)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ZHANG Mia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is not only the necessary meaning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raining new people in the era.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is still facing th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of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supply, disjointed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nsufficient system guarantee.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confusion of practice and slow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ystematically promote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labor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1-07-05
[作者簡介]張淼(1995-),男,安徽安慶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