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是一種思想支配權,指主流意識形態成為高校的主導思想。衡量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現,應提升話語主體的公信力、話語內容的吸引力、話語主題的引導力和話語表達的傳播力,并通過提升話語主體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話語主題的守正創新、改進話語傳播的方式與手段等路徑予以優化。
[關鍵詞]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實現維度;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6-0072-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6.012
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現與否及實現的程度,關系到主流意識形態價值主張的表達、關系到高校輿論的引領、關系到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主導權的掌握與維護等。從學理上厘清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現維度并建構優化路徑,有助于明確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方向和目標。
一、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現維度
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對于高校自身建設、維護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話語主體、話語目標、話語主題、話語表達。其中,話語主體即“誰在說”“誰可以說”;話語目標即“言說的目的”;話語主題即“說什么”;話語方式即“怎樣說”,各話語之間緊密聯系、有機統一??疾煲庾R形態4個話語要素在高校的實現程度,筆者認為至少應從其對應的公信力、吸引力、引導力和傳播力等維度來衡量。
(一)維度之一:話語主體的公信力
公信力是使大學生信服、認同主流意識形態的份量。話語主體公信力,是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威望的體現,是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能否實現的前提。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包括:學校各級黨政領導、思政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他們是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者,也是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的喉舌。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的公信力主要取決于:一是話語主體的威望及其話語闡釋力。話語主體的威望能夠產生令人信服的力量。這主要取決于他們是否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素養,以及切實的踐行力。深刻的闡釋力是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魅力的最本質特征。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通過對主流意識形態進行解釋宣傳和評價,對“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等基本問題講明白、講清楚、講透徹,給大學生說清楚“為什么”的問題;對大學生面臨的成長、發展、規劃、理想、信念等現實問題,在從學理層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切合大學生實際的解決方案,讓大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目標定位和價值選擇,向大學生闡發“怎么做”的問題。二是話語影響力。意識形態的實質是一整套價值觀念體系的有機統一體,“是由一系列相對連貫的關于價值的‘話語、陳述和信念構成的”[1]。作為先進主流意識形態載體的意識形態話語,不僅僅是相對體系化的術語、陳述等構成的知識系統的邏輯表達,更體現著這一邏輯表達背后所蘊含的價值主張:即主流意識形態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性”是其最鮮明的價值座標。話語主體能否通過陳述主流意識形態價值主張的正義性、合目的性、合規律性,通過恰當的、準確的話語表達去傳遞主流意識形態“人民性”的價值主旨,促進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順應效應,進而轉化為他們的自覺的行動追求是影響大學生態度、思想和行動的關鍵。
(二)維度之二:話語內容的吸引力
話語內容的吸引力是指話語本身所具有的、能夠為大學生所認可和接受并指導他們沿著一定方向前進的力量,是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能否實現的核心。話語內容的吸引力由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話語的說服性。話語內容是否能夠令人信服,在于支撐話語的理論是否具有徹底性?!袄碚撝灰獜氐?,就能說服人”[2]。馬克思主義是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理論基礎,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社會發展理論、階級階層理論等為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提供堅實的解釋框架,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是否能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向大學生深刻剖析各種社會新熱點、新問題、新矛盾,并且通過解釋達成共識是彰顯話語內容吸引力的關鍵。二是話語的解惑性。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不僅承擔著價值引領、凝聚共識、社會整合等使命,而且其言說的過程“是一個解疑釋惑的過程,……要及時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乃至影視劇作品、社會輿論熱議中所遇到的真實困惑”[3]。為大學生解惑,既包括解除大學生在精神層面可能遇到的理想之惑、信仰之惑、價值之惑,也包括解決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情感之惑、踐行之惑等等。析事明理、引導大學生走出困惑是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能夠產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解惑性具體表現為,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既能從理論上向大學生解釋重大的社會問題,也能從實踐上解決他們面臨的具體問題。例如,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需要從學理層面解釋主流意識形態與非主流意識形態間的關系、中國夢與個人夢想的關系、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關系等,還需要從實踐上解決大學生面臨的信仰危機、人生矛盾等問題。
(三)維度之三:話語主題的引導力
一種意識形態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關鍵在于為民眾提供明確的社會目標、價值導向和行動指南。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題的引導力是關系到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能否對大學生起到價值引領、對各種社會思潮起到匡正的問題,是高校實現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又一重要維度??梢酝ㄟ^兩個方面彰顯:一是話語的建構性。作為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是通過建構的方式來實現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的。一方面通過建構認知進行引領。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蘊含了特殊的政治關切,借助業已成形的知識體系和特定的邏輯規則,如道德知識、法律知識、價值觀知識等,向大學生提供普遍認可的判別是非的標準,這些標準不僅塑造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而且用于規范大學生的社會行為,使其在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指導下形成合乎社會要求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通過建構身份進行引領。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引導大學生認識和確立自己的社會身份?!霸捳Z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依據其某些成規將其意義傳播于社會之中,以此確立其社會地位,并為其他社會集團所認識的過程”[4]。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通過話語實踐對時代新人進行塑造與建構,賦予新時代大學生新的發展目標,建構起大學生新的角色身份,促使大學生為這一新的使命而努力奮斗。二是話語的批判性?!皬氐椎呐芯袷邱R克思主義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就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不斷斗爭中開辟前進道路的”[5]。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高校意識形態領域中出現的異質性思想為切入點,對其存在的潛在威脅與破壞進行剖析,為大學生提供認識框架,以明確和清楚各種錯誤思潮的謬誤所在,用話語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甄別力和對有害思想的抵御力;敢于借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批判性、革命性的話語揭露假惡丑,弘揚真善美。
(四)維度之四:話語表達的傳播力
如何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好聲音”被大學生廣泛傾聽?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傳播力是重要的衡量維度。它關系到高校意識形態話語的廣度與效度的問題,“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6]。時、度、效是檢驗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傳播力的標尺。
首先,“因時而進”的話語具有傳播力?!白龊酶咝K枷胝喂ぷ?,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7]?!耙驎r而進”的“時”有多種涵義,從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傳播的角度來看,可以將其理解為“時機性”。當大學生在面臨思想困惑、心理焦慮、生活彷徨時,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及時伸出援手,用話語對大學生進行指導、鼓勵和釋疑。此外,要根據大學生不同階段特點與需求,抓住“時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如新生入學,結合大學規劃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抓住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時機,進行奮斗幸福觀教育;抓住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的重大成果,進行中國精神教育;抓住大學生畢業前的時機,進行正確擇業觀和創業觀教育等等。
其次,有力度的話語具有傳播力。話語的力度是指話語本身所蘊含的直指人心的力量。作為一種具有同化性的思想控制權,話語權是一種柔性權力,其話語的力度不是顯性力量的呈現,而是話語份量的彰顯,可通過三方面展現出來。一是張弛有度的話有力度。所謂“張弛有度”是指高校意識形態話語的言說實踐在不同話語間所拿捏的平衡感和分寸感。在發揮宣傳、教化功能時,政治性話語、政策性話語等官方話語的使用頻率較高。而解惑功能的實現需要使用具有親和力、通俗化、協商性的民間話語。高校意識形態話語的言說實踐需要在兩種話語表達間找到平衡點,才能實現話語的最大接受度。二是有溫度的話有力度。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是緊貼大學生情感需求和思想需求傳播的話語,是讓大學生感到“暖心”的話語。有溫度的話語仿佛春風拂面,讓人感到親切、貼心,容易消除話語雙方的距離,讓大學生接受和認同。三是有深度的話有力度。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不僅是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體系,而且是從大學生的思想深處著眼,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著想,是教會大學生學會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學會從主流意識形態中汲取養料與養分的話語,這種話語極富滲透力。
最后,務求實效的話語具有傳播力。“意識形態話語并不僅僅描述對象客體,而是影響人的實踐的有效的話語”[8]。這種有效性體現在意識形態通過話語實踐介入到個體的塑造和改造的過程中,通過個體實現意識形態的再生產。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在社會生存條件上,聳立著由各種不同的、表現獨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觀構成的整個上層建筑。整個階級在它的物質條件和相應的社會關系的基礎上創造和構成這一切。通過傳統和教育承受了這些情感和觀點的個人,會以為這些情感和觀點就是他的行為真實動機和出發點。”[9]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通過傳播、解釋和評價等話語功能發揮著教化、滲透、熏陶作用,通過形塑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實現育新人的目標。
二、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優化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學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可不是一個象牙之塔,也不是一個桃花源?!盵10]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能否贏得話語權關乎國家政治安全,需要我們格外重視、積極謀劃。
(一)提升話語主體素養,鞏固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公信力
從傳播的視角而言,主流意識話語是一個由少漸多的普及推廣過程,“在這一傳播過程中,傳播的主體對話語體系本身的把握程度及其選擇的話語形式是不是符合話語‘原義[11]”等影響著話語權的實現。話語主體的素養關系到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威的有無以及程度,影響著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公信力。
1.筑牢政治信仰,提升話語權威。作為一種思想體系,意識形態要想實現思想支配權,要求話語主體必須具備相應的素養和能力。“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只有自己信仰堅定,對所講內容高度認同,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才能講得有底氣,講深講透,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12]。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政治性很強的業務工作,需要具有堅定政治信仰的人來擔當。筑牢政治信仰是指話語主體要真正成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楷模,不僅真懂、真信,而且能夠真正運用其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為此,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首先要在“學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經”上下“苦”功夫。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要通過認真研讀,仔細揣摩,科學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打造解讀、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本領。其次要在“弄通”馬克思主義上下“巧”功夫。要能系統地、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貫通地把握其整個邏輯,要在“弄通”馬克思主義基礎上把握其歷史作用和運行機制。最后還要在“做實”馬克思主義上下“笨”功夫。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應當成為踐行馬克思主義的榜樣與典范,將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以實際行動體現和表達出來,以銳利的思維、開闊的眼界、曠達的胸襟來指導大學生思考和把握實踐中的新問題,不斷提升運用馬克思主義解釋問題、防控風險的能力。
2.錘煉業務能力,增強話語掌控力。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也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需要具有過硬本領的人來承擔。為此,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要在提升自身的政治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提高政治判斷力。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要時刻謹記以高校意識安全為重,以維護大學生利益、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信仰為宗旨,增強自身科學研判形勢、精準甄別真偽、清晰識別是非、有效防御風險能力。二是提升政治領悟力。領悟力是明了、意會、體悟的能力。而政治領悟力反映的是政治認知水平的高低。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要通過學理論、悟原理,系統領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在反思、融會貫通、理論聯系實際中提高自身的政治領悟力。三是增強政治執行力。執行力是一種貫徹能力。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要把底線思維、戰略思維貫穿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傳播的始終,增強自身始終保持與黨中央的決策一致,不走偏、不掉隊的能力。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擴大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吸引力
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緊緊圍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13]進行優化和提升。離開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性就會成為空洞的口號。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話語幫助大學生樹立起與主流意識形態要求相一致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思維,滿足學生成長需求。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應以“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14]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建構?!皣@學生”就是立足話語目標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信仰為宗旨。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以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為“切入點”,針對部分學生人生目標迷茫、信仰缺失等成長中的“痛點”和“堵點”,適時地對他們進行科學信仰的培育,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過程中讓他們收獲成長感?!瓣P照學生”就是堅持話語供給以尊重學生差異為原則。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主體要多方面了解學生個性特點與專長,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話語的“精準供給”,使大學生在與話語主體的對話中產生獲得感。“服務學生”就是堅持話語實踐以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為中心。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贏得話語權,意味著思想領導權的實現。而“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15] ?!皾M足國家的需要”,歸根結底是滿足人們利益的需要。為此,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者要和學生多接觸、多交流,傾聽他們對社會問題和現象的看法,切實回應學生關注、困惑的各類理論與實際問題,真正把了解問題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把思想引導與平等交流、相互分享、增強信任、增進感情結合起來,讓大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對高校意識形態話語產生認同感和共鳴感。
2.推動話語的同頻共振,立足用話語贏得青年。話語權的產生“主要不是通過強制性顯現的,而是通過具有吸引力、滲透力的新鮮話、流行語發生作用”[16]。這就需要研究哪些文本和語言是在當下具有話語魅力的新鮮話、流行語,能夠有效承擔和傳遞主流意識形態。為此,需要推動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與為大學生廣泛認可的話語間實現同頻共振,立足用話語贏得青年。一是增強話語的親和力。親和性話語比較柔和,不生硬、不強硬,是一種體現協商、溝通、建議、體諒的話語方式,具有非強制性、靈活性、可接受性和體貼性等特點。它重視通過話語雙方共同的參與、理解、商量、溝通實現話語目標。要講大學生熟悉的話。高校意識形態話語為了更好地實現“思想掌握群眾”的目標,要適當采用一些大學生熟悉的網絡語、流行語,拉近理論與大學生生活的距離。要講接地氣的話。接地氣的話最易打動人心。接地氣的話是反映大學生訴求、利益、愿望的話,是淺顯易懂的話,是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的話,是能夠讓主流意識形態理論深入人心的話,從而實現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與大學生語境的共振。二是積極利用正面的“核心詞”。高校意識形態話語來源包括教材、領導人講話、經典作家著作、官方報紙社論、官方政策文件等,要善于從理論話語中領會精神實質,捕捉到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核心詞”,并將其運用到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實踐中,促進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形成共識。三是善用“微”話語。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善于借助微博、微信等微媒體發聲,采用相對委婉、溫和的語氣口吻,努力消解傳統話語模式的直白與生硬?!拔ⅰ毖源罅x、觸動人心,以和風細雨的方式巧妙地解決大學生的情感困惑、信仰困惑,發揮“微”話語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作用,增進大學生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框架共鳴。
(三)促進話語主題的守正創新,提升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引導力
“主題本身決定著話語權”[17]。話語主題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敘事的重要內容,也是優化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路徑的重要環節。缺少守正創新的話語內容與話語主題,是難以搶占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制高地的。
1.科學設置議題,合理引導預期。議題是話語的核心與主旨,科學設置議題不僅能夠有效積累話語資源,還能讓議題參與者圍繞特定主題進行話語交流,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特定的話語體系??茖W設置議題,就是高校以回應時代主題和促進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主旨,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有意識、有目的、有導向地設置重大主題的宣傳活動和新聞報道,進行熱點引導和輿論監督。一是抓住大學生話語熱情。作為互聯網的“土著”,當代大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方式、理解方式和評判方式往往來源于網絡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對網絡平臺設置的話語議題和話語框架的依賴性日漸增強,而面對林林總總的網絡平臺和話語議題,大學生們也擁有了空前廣泛的選擇權和點播權。在這種話語環境中,高校要充分調研哪些是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抓住大學生的話語熱情,把大學生所關注的主流意識形態問題和普遍關心的又能予以充分分析解答的重要問題設置為話語議題,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校園網、學習APP等方式進行推送,讓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信賴感和認同感。二是合理引導。高校無論是進行主題宣傳還是新聞報道,都要傳達正確的立場、觀點、態度。引導大學生明是非、知善惡、識美丑,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及時回應學生關切,做到對大學生感到迷茫、困惑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疑釋惑,厘清錯誤認知,合理引導社會預期,謀求社會共識。
2.加強理論武裝,提升話語感召力。理論是話語的前提與基礎,話語是理論的重要外在表征。馬克思曾明確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18],理論與思想是話語生產的源泉與原動力,直接影響著話語的深度與廣度。理論武裝要緊跟理論創新的步伐。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及時將主流意識形態的創新成果轉化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最新內容,才能保持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鮮活的生命力,才能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文化的制高點。一是在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頭腦上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者要在加強面向大學生的理論宣傳普及上下功夫,通過編寫通俗理論讀物、進行理論宣講、推出融媒體產品等,讓大學生充分感受到黨的新思想新觀點的溫度和魅力。二是在推動科學理論引領實踐上有行動、有舉措。理論武裝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通過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語匯、核心表達、核心精神等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既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發思考,又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形式進行積極引導,既講怎么看,又講怎么辦。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理論是防止走錯路、辦錯事的行動指南,是指導實踐的強大思想武器的正確認知。
3.敢于批判謬誤,完善話語引導。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進行剖析和批判”[19],敢于駁斥謬誤,善于引導輿論。一是敢于直面各種錯誤思想和言論。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積極運用真相揭穿謠言,用真理駁倒謬誤,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幫助大學生分清哪些是在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的問題,哪些是別有用心的人蓄意放大社會矛盾,在批駁中培養大學生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二是以權威引導輿論。面對紛繁復雜的思想觀點,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在話說實踐中引導學生去偽存真。在發現大學生面對林林總總的社會思潮出現各種猶豫、徘徊、困惑時,高校意識形態話語要積極發聲,及時介入、評判,用權威引導輿論,防止錯誤思潮爭奪陣地、爭奪人心。
(四)改進話語表達的方式與手段,提高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傳播力
意識形態是借助一定的話語體系作用于人們的社會生活的。主流意識形態對高校學子的生活發生作用,主要依靠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普及與推廣。因此,需要探索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傳播的方式與手段,提高意識形態話語傳播力。
1.明確受眾特點,實施精準傳播。一直以來,廣播、報紙、櫥窗、海報、標語、橫幅等是傳播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傳統媒介。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個體話語權得到迅速提升。在人人都是“麥克風”的傳播環境中,傳統主流意識形態賴以生存的單向性的、單一性的傳播關系受到解構。面對網絡平臺各種立場的聲音、觀點,大學生容易陷入莫衷一是“到底聽誰說”的話語境地。在互聯網時代,要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的實效,必須在充分掌握大學生身心特點、精神需求和認識水平的情況下,調整傳播內容,實施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精準傳播。一是樹立“移動優先”意識,實施精準傳播。高校要切實把握互聯網時代“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的話語傳播特點,恰當運用移動時代的動漫、視頻、圖表、游戲、表情包、彈幕等多種形式來設置網絡公共議題,以精準推送議題牢牢把握話語傳播制高點。二是增強“用戶意識”,實行有效傳播。所謂用戶意識,就是在利用互聯網推進主流意識形態過程中,要關注大學生用戶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網絡技術,大學生的上網偏好、瀏覽信息的特點、關注的熱點問題等信息、數據,充分把握大學生關注議題圈層化、對集體游戲的偏好等傳播心理,滿足大學生用戶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實現凝聚主流共識的有效傳播。
2.優化話語關系,完善話語表達。話語內容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話語表達才能彰顯其理論魅力之所在,為此,要優化話語關系,完善話語表達機制。一是以“民主”方式建構話語雙方平等互動關系。就是要樹立平等的對話觀,增進話語雙方的對話與交流,消除話語霸權。為此,話語主體要轉變角色,以“引導者”“服務者”和“激勵者”的身份與大學生進行交往與對話。構建平等、和諧的話語關系,傾聽大學生的聲音,在民主、平等的話語氛圍中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二是積極倡導新話風。偏于“規訓”而不重情感引導、強調規范排斥“變異”,略顯板滯的話語表達已與大學生的需求不甚協調。為此,要摒棄那些“生搬硬套的話”“沒有情感的話”“難以打動人的話”,充分利用網絡時代所特有的話語環境,不斷汲取有新鮮感的、有趣的、有味的、有活力的話語材料,讓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更接地氣、更貼人心、更富溫情,與大學生話語體系自然“對接”。
3.增強陣地意識,夯實傳播渠道。高校是宣傳、闡釋、建設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一定要增強陣地意識。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20]。課堂、校園文化、網絡新媒體是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斗爭的主陣地。一方面,高校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在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傳播中的核心作用。通過構建以育人為目標,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課程體系,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形成協同育人效應。另一方面,要善于運用校園文化陣地。高校要通過拓展校園主題文化創建機制,緊跟時代大勢,設計系列主題文化活動、打造紅色社團等形式,用主流意識形態牢牢占據校園文化陣地。再者,要牢牢掌控網絡主戰場。網絡既是高校意識形態話語爭奪的主戰場,也是高校意識工作面臨的最大變量。面對網絡這個不確定性領域,高校既要通過建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資源網站、紅色文化網站等主流網站打好主動戰,還要通過凈化網絡生態,加強輿情管控,筑牢防火墻,打好防御戰。
參考文獻:
[1][8]陳然興.敘事與意識形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0.
[2][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1.
[3]習近平首次點評“95 后”大學生[N].人民日報,2017-01-03.
[4]王治河.??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39.
[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5.
[7][10][12][14][19]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9.
[11]陳錫喜.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54.
[1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16][17]侯惠勤.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批判與當代中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68.
[1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5.
[2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7:30.
(責任編輯:劉增石)
The Realization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n University
ZHAO Lian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Shandong 266061, China)
Abstract: The discourse power of college ideology is a kind of ideological control power, which means that mainstream ideology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ideolog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ea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iscourse power of college ideology, i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he credibility of the discourse subject,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discourse content, the guiding force of the discourse theme, and the dissemination power of discourse expression. It can be optimized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discourse subject, fulfill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lide is to cultivate people, promoting the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of the discourse theme, and improving the ways and means of dissemin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labor education;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收稿日期]2021-05-13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提升研究”(項目編號:18JD710063)。
[作者簡介]趙聯(1971-),女,江西吉安人,博士,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