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營
摘要:近年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是對城市住房建設的需求。從建設項目的發展角度來看,所涉及的建筑不僅要具有較強的結構質量,而且還要注重建筑的整體質量。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合理引入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結構的裂縫。為避免永久變形縫而采用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整體結構,根據工程具體情況,在施工過程中保留臨時條形施工縫一段時間。主要適用于需要功能和模型的高層住宅、超長結構和建筑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
關鍵詞:建筑工程;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
引言
在施工過程中,采用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建筑伸縮縫的數量,同時保證建筑在使用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功能,提升超長建筑本身的美感。
1中超長后澆帶施工工藝概述
工程中的施工縫稱為后澆帶。中超長后澆帶在施工期間應用澆筑混凝土可提升施工質量,同時在使用期間應避免出現混凝土收縮或沉降不均勻,從而導致裂縫。為了防止裂縫,應基于建筑結構設計標準要求,實行施工縫結構的科學合理布局。中超長結構中,在整個澆筑區域工作量相對較大,并且容易產生裂縫,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可有效減少由于混凝土收縮和不均勻沉降所引起的質量問題,可將后澆帶安裝在上層的緊密連接部分中,后澆區實際施工中要有效設置支撐模板,嚴格控制施工工序,針對后澆帶施工期間出現的沉降和收縮變形,提出有效解決方案,以保證建設項目的整體施工效果。在建筑工程應用中,有必要合理設計后澆帶。在設計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時,應根據施工原則,盡可能降低混凝土開裂的可能性,通過消除應力的方法來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同時,中超長結構后澆帶設計中保留的位置須基于特定的技術參數和建設項目的建設標準,確定后澆帶預留間距時,需對后澆帶位置進行科學設計,完成后澆帶的澆筑操作,以有效減少變形。
2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分析
2.1施工準備
在技術設備的準備過程中:首先,在施工前對施工材料和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檢查,以確保其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達到設計和制造的標準;其次,根據不同部位功能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制定施工方案,制定符合標準和工藝要求的施工技術措施;最后,熟悉施工技術標準及相關技術程序。施工前,技術人員要仔細檢查圖紙,了解后澆帶的留置形式、位置和加固,以確保其合理性。技術人員需要參加圖紙審查,澄清相關的技術問題,并對不合理的部分提出建議。對于施工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測和監督。在施工工程中,砂的類型不是海砂,而是硬而潔凈的粗砂,礫石類型持續性好、形狀好、潔凈。此外,還要滿足試驗強度的要求。粉煤灰應在二級以上。其質量應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的要求。水泥應為普通硅酸鹽水泥或32.5MPa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外加劑的生產工藝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和規范的質量要求。與混凝土混合的水應該是飲用水,也可以是地下水、地表水等,但水質必須符合《混凝土攪拌用水標準》(JGJ63—2006)的要求。止水器應持有出廠證明、質量檢驗報告和樣品檢驗報告。水膨脹橡膠密封條應具有緩脹性能,它的擴張速度應該小于最終擴張速度的60%。
2.2鋼筋施工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鋼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對于后澆帶這種關鍵部位的鋼筋材料,在開工之前務必要仔細檢查鋼筋的數量、型號、規格和位置接口等指標。下料之前,要做好后澆帶放線工作,確保鋼筋的定位準確,底層鋼筋綁扎完成之后要安裝好聚苯板和橡膠止水帶,消除滲漏隱患。全部鋼筋綁扎完成后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以免鋼筋在模板搭設或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移位的現象,導致整個后澆帶鋼筋分布不均,無法合理受力。
2.3后澆帶混凝土分級澆筑
當中長型結構采用后澆帶施工時,施工現場無法滿足大面積混凝土的要求,對于澆筑工作,需采取某些措施來完成施工工作,另外,在澆筑施工時,通常使用高強度膨脹混凝土。后澆帶混凝土分級澆筑應嚴格注意混凝土的配制,選擇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并控制使用的材料數量,這樣可以進一步確保混凝土強度滿足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避免因攪拌不均勻而引起混凝土膨脹不一致的情況出現,從而進一步影響施工質量。同時,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規范,離澆筑后傳送帶應保持9cm距離,發生故障時應停止機械振動,并使用手動振動方法繼續操作,直到澆筑后混凝土施工質量符合建筑施工要求為止。
2.4豎向施工縫澆筑
垂直施工縫在澆筑施工期間,應采用攪拌的方式,促使混凝土能夠不斷達到初始的狀態,然后在此基礎上使用高壓水沖洗混凝土表面的碎屑,并將骨料暴露于表面。用手按壓混凝土以檢查其是否已達到初始設置狀態,通過用手按壓的方法檢查是否會留下指紋,檢查合格后,就可保證混凝土凝固且不變形,此時才可以移除模板。
2.5驗收管控
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質量關系到整個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能,必須確保施工質量符合相關要求,在施工完畢之后,必須嚴格按照鋼筋混凝土設計和施工驗收的相關規范對其進行質量檢查與驗收。在施工過程中,應配備專業的質檢人員對施工過程中的所有建材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工程結束之后,應進行全方位的質量檢查,重視細節位置的質量檢測,如:底板后澆帶等隱蔽部位,應要求質檢人員留存圖像資料,同時地梁、墻板交接處等部位都要重點檢測,發現問題及時修正。
2.6工程質量的控制
應確保后澆結構主筋在接縫處的連接效果保持不變。如果有必要斷開,請確保主鋼筋的長度。應注意的是,節點應錯開,并應根據具體設計要求增加鋼筋。后澆混凝土施工工作完成后,將后澆帶覆蓋12h,強化養護效果。對后澆帶的強度、混凝土強度及后澆帶可能發生的滲漏進行綜合測試,預留混凝土試件,為檢測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對于后澆帶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要保證其符合施工標準,有效地避免相關問題的發生。另外,后澆帶施工所需的材料對施工質量也有決定性的影響。為此,施工企業在施工前還應合理選擇原材料,積極開展專業檢驗工作,為施工質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2.7推進施工標準化管理
為確保項目建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施工人員須按照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作業標準和管理制度進行作業,后澆帶兩側應設置高擋土墻,且應嚴格檢查密封性能,以防止污水進入后澆帶。按照分層澆筑法進行施工,為保證混凝土振動器的有效性,可以使用鋼釬焊和施工接頭技術控制施工質量,并根據特定施工條件進行處理,根據混凝土澆筑材料的收縮性,合理控制具體澆筑時間。為保證建設項目的全面實施,須檢查設備的性能,以確保其符合施工規格和參數。
結語
在混凝土結構中,可以通過設置后澆帶進行砌塊施工,以加快施工進度,它可以大大縮短施工周期。由于不存在永久變形縫,可以簡化建筑結構的設計,提高建筑物的整體性,減少影響工程使用壽命的漏水等不穩定因素,保證施工質量。后澆帶技術在我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技術在施工過程中的實際應用,可以解決不均勻沉降問題,有效避免混凝土施工中出現裂縫和變形問題,從而大大降低溫度應力變形的概率。因此,施工企業應重視后澆帶施工維護改造工程,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強監督管理。此外,還應進一步優化施工工程,愿意延長建筑施工工期,確保后澆帶施工作業的順利開展,從而提高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苗青.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探討[J].建材發展導向,2020,18(20):75-77.
[2]龍永焯.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探討[J].低碳世界,2020,10(06):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