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宏 王志波* 羅 敏
(武漢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2)
研究生教育屬于國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分為兩個層次: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與本科生的主要區別在于本科階段以通識教育為主,注重的是基本知識的學習,而研究生階段以專業教育為主,更加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研究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更加注重的是研究。和本科生不同,研究生都有單獨的導師,研究生除了課程階段的學習外,更主要的是要參與到導師的科研項目中,當好導師的助手,更多的協助導師進行科研工作,在導師的指導下,從而很好的完成畢業論文,取得研究生學位[1]。
現在很多學生稱呼指導老師為老板,這種稱呼其實很不合適,如果導師變成了老板,就與學生存在一種雇傭關系,而一旦師生存在這種雇傭關系是不利于師生之間樹立健康良好的關系的,也不利于人才培養,我們認為稱呼導師為師傅更合適,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師傅帶徒弟的關系更有利于培養和學生的成長。在研究生階段,作為師傅的研究生導師主要的就是要把學生帶好,而把學生帶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學生領進門,帶上路[2]。
作為導師,一定要盡量把握本學科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力求把學生帶到學術最前沿,使學生瞄準學術制高點,以理論創新為己任。而理論創新的基本前提就是對相關研究領域經典與前沿知識的充分把握,通過組會和討論,一方面把學術前沿動態告訴學生,另一方面督促學生閱讀研究方向的最新文獻,了解學術前沿和學術價值。
確定研究方向是很關鍵的一環。導師和學生經過充分的了解和溝通后,一方面要考慮導師團隊的研究課題,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及今后的規劃,確定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越早確定越有利于學生的培養和成長。
導師根據學生的研究方向,合理的安排學生參與到科研工作,通過科研工作的創新研究,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增加學生求知欲望,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使學生產生濃烈的研究興趣,自己主動去學、主動去鉆研[3]。
研究生階段最主要的是自主學習,這就需要導師充分發揮學術引領作用,指導學生進行系統學習,在科研工作中系統學習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如何查找文獻:在科學研究中,文獻往往是最權威、前沿的、最創新的資料,獲取文獻一般有四種方式,一是通過Google、Google Scholar等網站通過搜索關鍵詞的方式獲得;二是通過圖書館資源來查找;三是通過查看研究領域相關的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來獲得;四是通過關注研究領域的頂級學術團隊的前沿工作來獲得。
②如何閱讀文獻:看文獻往往比看書更管用,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在閱讀文獻中有的放矢,從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動機,擬提出的創新方法以及研究中存在的缺陷,該如何改進等方面來有選擇的閱讀文獻,通過閱讀文獻,來總結研究進展和思考研究問題,事半功倍。
③如何提出問題:指導學生關注領域前沿和國家迫切需求,從實際需求出發,通過發現已有工作的不足,思考和凝練問題,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比如問題是否重要,是否有創新,是否值得去研究以及是否有能力解決。
④怎樣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是需要學習新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模式是通過科學研究,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創新。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去學習,運用科研思維作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同時,通過創新性的工作解決問題。
⑤幫助攻堅克難
研究生作為一個學生,知識和科研水平有限,在科研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這時候學生首先想到的通常是自己的導師,因此,導師必須認真耐心和學生一起分析困難的來源,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⑥指導論文
指導學生撰寫學術論文是導師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最能反映導師的學術水平。學術論文是導師和學生的研究成果,但如何撰寫學術論文需要導師的點拔和指導,給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導師主要從論文的重要性、創新性、理論性與實用性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判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學術論文。
(1)教給學生寫論文的套路:注重學習優秀論文的表達風格,模仿優秀論文的寫作格式,再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不同類型的成果,寫論文的表達風格是不相同的,如理論性文章和應用性文章寫作方式是相同的,而不同的學術會議也有不同的偏好。
(2)在論文中邏輯無處不在:邏輯要貫穿全文,以論文的摘要為例,首先要闡述研究問題的重要性,其次要指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處,然后提出自己的創新性方法,最后是給出實驗結論支撐方案的有效性。
(3)論文要圖文相輔相成:在論文寫作中除了文字表述外,還要特別注意圖示的重要性,一個好的圖示可以準確地將原創思想、成果及實驗數據表達出來,同時,用文字語言準確來講解對圖示的理解和認識,從而讓讀者一目了然、快速而準確地明白和想象作者所要表達的創新點和成果。
(4)合理定位投稿目標:從論文寫作開始就要幫助學生確定合理的投稿目標,投稿目標要定高一些,盡量選擇國內外高水平的期刊和會議,一是體現作者的研究價值,二是最大限度地讓讀者所檢索和看到,三是能在高水平的領域內交流傳遞研究信息。
(5)文章越改越好:好文章需要打磨,需要一遍遍的修改完善,唐代大詩人賈島關于推與敲的斟酌早已成為千古佳話。一篇論文寫成后,導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反復多次的修改,才能使論文趨為完美。
研究生學位是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有可能獲得的,研究生要順利的畢業并獲得學位,除了導師的指導,學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更為重要。特別是在科研工作中,導師不可能告訴學生每一步研究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因此,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做好吃苦的準備,明確自己的目標,畢竟畢業證和學位證是需要自己努力爭取去獲得的[4]。
研究生階段主動學習尤為重要。進行研究生階段后,學生要盡快改變思路,從本科生階段的“跟著學”向研究生階段的“我要學”轉變,培養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積極主動與導師溝通,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確定自己能做什么,如何做,怎樣做好。
工作中一要耐得住寂寞,二要沉得住氣,三要克服畏難情緒,努力完成導師交待的工作,協助導師做好科研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通過工作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做創新性研究。
明確研究方向,就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切不可遇到困難就想放棄,就想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這樣將一事無成。要有把每件事做好的毅力和決心,做任何一件應該做的事,都必須從頭做到尾,特別是科研工作,從來就沒有捷徑,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要堅持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努力克服困難,堅持、堅持、再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交流、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為學生,首先要懂得謙虛,尊重導師,把導師看到自己的良師益友,積極參加導師組織的定期討論和組會,主動向導師匯報科研工作的情況;其次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參加學術報告,從學術報告中了解學術前沿知識;第三是多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學術會議的核心就是學術交流,通過認真聽演講,多吸收科研大咖、科研大牛的思想;通過提交論文、發言、討論,展示自我,拓展學術圈,讓同行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樣[5]。
總之,科研工作在研究生的培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參加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科研工作,提高研究能力,激發研究生對未知世界探索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在科研工作中逐步形成有學術價值和創新意識的觀點,在導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利用創新的研究思想和獨到的研究方案予以解決,從而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幫助研究生全面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