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玫 孫景環
(1.北京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重慶市中醫院 重慶 400021;2.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 重慶 402260)
隨著我國醫療領域在技術和設備上的快速發展,醫療體制的缺陷日益凸顯,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社會矛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傳統的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今醫學教育的發展,勢必逐漸地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在醫學教育中必須要滲透人文關懷精神,培養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和諧發展的新型醫學人才[1]。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臨床醫學生醫學人文教育,但醫學人文教育的受重視程度仍不夠,教育的系統性和規范性等方面尚顯不足[2],醫技科室的醫學人文教育相對被忽略。在超聲醫師的臨床工作中,與患者的接觸、詢問病情、檢查及診斷過程中,都離不開與患者、家屬及臨床醫師的溝通。醫學人文關懷可以幫助超聲醫學生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醫療質量、避免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因此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必須成為超聲醫學生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培養合格超聲醫學生,筆者對超聲科的醫學人文教育進行初步的探索。
學校的人文課程,如心理學、倫理學、法學等等醫學專業通用課程,缺乏系統規范性,與專業課之間缺少聯系性,無對醫學技術專業特點的醫學人文課程。醫院對實習生的崗前教育往往缺少人文教育,超聲科的入科教育、平時教學、出科考核也缺乏專門的醫學人文內容。
超聲科與臨床科室的醫患關系不同,超聲科在患者診療過程中是由臨床科室來產生醫患關系。部分超聲科醫生認為患者到超聲科只是進行檢查,自己在患者心中就是操作機器的,缺少人文意識。另外,由于超聲科每天檢查人次較多,要完成當天的工作量,只有用最簡潔的方式處理患者,人文溝通缺乏??剖覠o專門的人文教學內容,帶教老師往往忽略,導致帶教老師缺乏醫學人文帶教意識。
超聲實習醫學生認為到科室來學習就是來學習超聲專業技能的,只有掌握了技能患者才會尊重自己。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認為患者是由臨床科室負責的,醫患溝通不是主要的學習內容,只是想盡快的把患者檢查完不要引起糾紛,甚至不顧及患者的隱私。通過多年的帶教,我們發現超聲科實習醫師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敬業精神和人文意識。
這個課程第一課是和入科教育一起進行,帶領同學們宣讀醫學生誓言,這樣有種認同感及警醒作用。在晨交班時,增加人文學習儀式,要求交班醫生每天帶領實習生讀一個醫學人文名言。在平時的教學授課中,要求每個講課老師,把一個與自己授課內容相關的醫學人文名言放在課件開始,把以人文開始授課當成一種儀式。學生出科時,對考核合格的實習生,要求帶教老師書寫出科寄語,將科室的醫學人文精神傳遞。這種人文儀式可以喚醒學生對超聲工作的認同感,明白超聲醫學的價值,也可以警醒自己的人文關懷的不足,并提升學生的榮譽感。
中國的傳統文化及傳統醫學包含了很多醫學人文哲學理念,例如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儒家提倡的“仁”、傳統的生死觀等。中國古代的詩詞和現代經典文學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自己的氣質,注重文明用語及性格修養,主要包括閱讀課程、讀書心得、微信推介等等。
課程內容主要是超聲影像醫學的人文知識,內容包括:超聲醫學的起源和發展;超聲醫生應具備的職業精神;如何做好患者個人隱私與身體保護等。從專業、法律、倫理等角度學習超聲學的醫學人文知識。在醫學人文課堂中加設3個超聲臨床工作中的人文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討論。設置的醫學人文問題主要涉及影像醫學倫理、患者隱私、醫患關系、醫生職業素養、醫生服務態度、與患者溝通技巧等方面。醫學人文課堂以小組討論為主,其案例均是模擬臨床真實案例,在課堂上,讓學生輪流扮演案例中的醫生和患者角色,在模擬超聲檢查過程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如何與患者溝通、遇到疑難病癥時如何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如何保護患者隱私。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當患者遇到“生”“冷”“硬”等對待時的那份痛苦、無奈與氣憤,通過情境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讓老師和學生的各種思想、觀念、感悟在交流中碰撞、匯合,達到人文教育移情作用的目的,讓超聲實習醫學生學會從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患者有同情心。
在超聲影像檢查的過程中涉及到患者的隱私保護、醫學倫理和患者的人格尊嚴等,因此在臨床實踐中處處都體現著醫學人文關懷精神,也是帶教老師對學員實施醫學人文教育的最好時機。帶教老師帶領學員在超聲影像學檢查前向患者耐心講解檢查流程及檢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向患者演示如何配合呼吸等以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更好地配合檢查,對一些年齡較大、體力較差、檢查時行動不便、難以理解和配合醫生的患者,嚴禁醫學生對患者不耐煩的態度及語言,引導學員主動提供幫助;在檢查過程中注意患者的隱私保護及適當調節檢查室的溫度和濕度,完成檢查后要詢問患者有何不適,耐心傾聽患者的回答和問題,對患者的疑慮予以解答,主動告知患者如何領取檢查結果。
帶教老師要對醫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臨床實踐中注重引導醫學生對患者醫學人文關懷的同時,主動與醫學生及時溝通,了解其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困惑及心理需求,解決醫學生各方面的困難,人文關懷具有一定的傳承性,醫學生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他勢必會將同樣的人文關懷給予患者及他人。所以,醫院和科室要加強對帶教老師的人文培訓,培養良好的人文氛圍,從而形成從上到下的薪火傳承[3]。
由于超聲影像學圖像存在“同病異形、異病同形”的情況,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他檢查結果對超聲影像學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影像科臨床實踐中,需要經常與患者及臨床醫生溝通交流。年輕的超聲醫學生容易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等不自信[4],同時,患者及臨床醫生也容易對醫學生產生不信任的心理,培養醫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有重要的意義。醫學生在與臨床醫生溝通時,我們要求溝通前醫學生必須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歷資料,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超聲影像學圖像,查閱相關文獻,做好知識準備,與臨床醫生溝通時,才能心里有數,言之有據。必要時請教帶教老師,理清需要溝通病例的相關醫學知識及診斷思路,在自己與臨床醫生溝通后,請帶教老師指出自己的不足,學習帶教老師的溝通技巧,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醫學生與患者溝通時,要做到清楚知道此次超聲影像診斷需要補充的臨床資料和表現,學習簡單明晰詢問疾病發展過程、臨床表現以及診療經過、既往檢查結果等,在患者說到與此次超聲影像學檢查無關的情況時,要學會將話題引回此次檢查需要的資料,提高溝通效率。同時在與患者溝通時,要充分理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學會傾聽和換位思考,遇到患者提出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可以請帶教老師出面解釋,切忌對患者態度生硬和冷漠,最大限度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
科室在醫學生的考核中增加了醫學人文考核內容,同時在對帶教老師的評價中也增加了醫學生對帶教老師醫學人文教育滿意度的評價。對醫學生的考核主要為出科時和年度考核時隨機挑選10名患者、10名臨床醫生及醫學生的帶教老師填寫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評價表,評價表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學員對患者的態度、隱私保護、檢查室溫度濕度的調節、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與臨床醫生的溝通情況等。對帶教老師人文教學的考核主要為年度考核時,科室全體醫學生匿名填寫帶教老師醫學人文教育滿意度評價表,內容主要涉及教師醫學人文教育的授課質量、臨床實踐中的言傳身教、教學效果等??剖覍Ы汤蠋煹尼t學人文考核成績與績效掛鉤,提升帶教老師對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視程度,促進超聲影像醫學人文教育 “教學相長”的效果。
將超聲學的醫學人文開展到臨床實踐教學中,才能培養一個有情有義的醫學生。這樣不僅會使教學水平、人才質量、學生集體感得到提高,也會使學生在臨床工作中對患者有同情心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