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軍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職業教育的發展創新在近年來得到了大眾的關注和認可,職業教育的進步直接推動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背景下,要切實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創新,必須以長遠的目光、寬容的心態面對未來發展。所謂職業教育,其所凸顯出的應當是教學的職業性特征,不管是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都必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實用性、可行性[1]。例如,針對學前教育專業而言,其應當樹立服務幼兒的基本原則和宗旨,切實提高自身的專業性、綜合性。對于目前高職院校中的大多數專業而言,其充分貫徹落實了全實踐的教學理念,采用多元化的策略手段,搭建起健全高效的實踐平臺,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為了更好的迎合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思路,立足于企業及社會對于現代化人才的實際需求及職業能力要求,利用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良好契機,將高職院校、企業、學生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及教學體系。通過這樣的方式,高職院校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及專業水平,為學生提供更為系統化的指導幫助,將社會及院校中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以此降低人才培養的成本,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三方共贏。
一帶一路是近年來國家針對國際發展現狀所提出的一種新型經營管理模式,其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進行了深度的融合,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互動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以此搭建起利益、發展、責任一體化的社會網絡。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各個主體發揮自身的優勢特征,為一帶一路的貫徹落實提供了優秀的技術人才、資金資源,以此推動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多方共贏。例如,廣西政府職能部門在一帶一路發展的背景下抓住機遇,通過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對發展優勢、發展特征進行了有效的宣傳推廣,使得東盟地區更好的了解我國職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并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有針對性的向外輸出教育優勢資源,擴大自身在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和宣傳力,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了東盟地區的教學發展及服務能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是秉持著由淺入深的原則和理念,明確合作意向,實現優勢互補,二者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積累相應的成功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挖掘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優勢價值,使得高職教育立足于一帶一路戰略方向能夠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尋求自身發展的切入點,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創新改革。
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是基于我國特有的國情,立足于改革開放所進行的戰略調整,其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向,創設出符合國家需求的新型經濟增長框架模式,同時提高了社會的創新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面臨的挑戰日益多元化,而人才應當是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的根本原因和關鍵所在,高職院校必須為其服務,高職院校必須培養出大量的優質人才使之更好的適應戰略目標任務,具備高超的職業技能、技術水平,思維活躍,具有創新性,這也是目前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基于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大對教學的改革創新,儲備大量的優秀人才,總結成功經驗,整合教學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價值作用,對我國的優秀教育資源進行傳播。
為了充分發揮出高職院校的服務作用及價值,貫徹落實一帶一路的戰略方針,高職院校必須與周邊優秀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院校與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指導和教育,基于目標任務的制定、教師能力的提升、資源共享、校企管理等等多個層面和角度搭建起健全高效的教學管理機制,實現院校、企業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深入挖掘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及實踐資源,立足于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任務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課程機制及教學形式,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管理,制定出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以此實現教學共享。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深入分析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任務、主要方式途徑以及現階段的發展狀態,明確一帶一路建設的根本需求,并將相關的教育信息反饋至高職院校,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養。在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利用聯通崗位的方式方法彌補課程教學的不足,創設出真實的職業工作場景,鼓勵學生獨立自主的進行實踐操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的緊密聯系,彼此有效匹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與產業的共贏[2]。
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的提出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經濟體制結構的進一步發展創新,在國際中搭建起政治互信、經濟往來、教育共享等等多元化的互動平臺,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都可以在此平臺中進行互動交流,同時信息資源的共享也對專業人才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高職院校必須切實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崗位勝任能力,基于一帶一路提供高素質高水平的應用人才。高職院校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緊抓機遇,尋找有效的教學切入點,采用校企結合、工學交替等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貫徹落實現代學徒制教學理論,革新優化教學組織、教學結構,立足于學生的專業特征及個性特點開展實踐教學,以此實現理實一體化發展,明確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式方法及實踐取向,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使其在未來工作過程中快速上手,實現與企業、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