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龍
(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 重慶 402247)
兼職教師專業發展指利用外界條件,加上兼職教師自身努力,使兼職教師逐步成為成熟教師及其可持續的專業發展過程。基于目前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背景,高職院校如何建設一支相對優秀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最大化地探討教育與產業的高效結合,是當前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兼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不足,導致兼職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根據對高職院校調研情況知道,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聘任方面,兼職教師隊伍結構不理想以及教學效果不理想;二是管理問題,授課時間不確定、任沒有延續性以及未建立培訓體系;三是自身問題,責任意識不強和成就感較低。
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兼職教師的加入。各級教育行政機構相繼出臺關于職業教育引進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工程師、技術人員到高職院校兼課。但是,目前針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教師資格評定、福利待遇、職業能力培訓、教學成果評估等方面缺乏規定,導致高職院校在開展工作時缺乏遵循依據。因為在制度上、待遇上、組織上缺乏有效地保障,兼職人員的工作熱情很難被完全調動起來,導致行業資源未被充分發揮。
兼職教師身份感認同與所兼職的單位的校園文化、學校管理制度,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有些職業教育發達國家,會通過立法的形式保護兼職人員的合法身份,規定其權利與義務。在我國,對職業院校兼職教師的法律規定,還在起步階段。現實教學中,也存在部分職業院校將兼職教師作為應當教學的應急之需,未給予其相應的權益與職業發展的規劃。兼職教師本身因為其職業背景、生涯、對教師行業的了解情況不同,對自身“教師”身份的自我認同感偏低。
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兼職教師大多來源于企業,未接受過系統的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教師又是專業化非常強的職業,需要懂教育心理學,以及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大部分兼職教師對于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律、學生主體情況的分析缺乏應有的認識[1]。
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制定和嚴格執行聘任標準。開展符合兼職教師的教學培訓,實行專職教師幫帶兼職教師制度。學院可以開發兼職教師培訓資源包,嘗試為兼職教師提供校內崗前培訓、教學業務能力培訓等,對兼職教師開展教學業務指導。提高其專業技能與職業歸屬感,師資隊伍的質量是職業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兼職教師也是職業教育教師體系的重要的部分。尤其對于只在企業工作過的教職工,更要加強對其教學專業能力的培訓。對于兼職教師入職前,更要多方位、多角度培訓,提高其對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2]。
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管理必須教委、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兼職教師管理體系。分層級的管理,就是分別由教委有關部門、學校以及社會對兼職教師管理,應該有個清楚明確的職責分工。教委的管理首先應體現在制度的建立上,應制定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對兼職教師的任職資格要求、聘用、待遇、考核等基本要求做出具體的規定,為高職院校在聘用兼職教師時提供一個參考依據;另外,對一些政策性問題,教委應給出明確的享有同等資格的規定,如,進入高職院校兼職的兼職教師同樣和專職教師一樣,可以獲取教師資格證,評聘職稱等。
關于兼職教師經費在《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中專門進行了明確,建立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多渠道籌措兼職教師經費投入機制,明確職業學校可以在事業收入中安排一定經費支付兼職教師報酬,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安排財政專項資金予以支持。事實上,基本上的學校都沒有按照文件要求來執行,因為這種要求缺乏行政操作性,若不建立剛性機制,難以有效落實。在這個地方,應該明確各級各類兼職教師應該享受什么樣的待遇,才能真正保障兼職教師的建設經費。
職業院校的兼職教師特指的是擔任“特定專業課或者實習指導課教學任務”的教師,其目的是補充實踐應用型教學環節,什么是特定專業課,應該對此有所界定。教育部或者教委應該出臺相關文件進行明確。所謂特定專業課應該是在新技術、新工藝、操作方面要求較高,需要掌握較強的技術技能,實訓性比重較大的專業實踐課程。對兼職教師崗位要求需要進行明確,才能在職業院校崗位設置中指向確定,以免兼職教師崗位的泛化,而失去兼職教師的作用。同時,可以將兼職教師列入職業院校兼職教師崗位設置,在兼職教師這塊有單獨的人事管理制度。這就需要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撐,必須盡快落實[3]。
兼職教師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師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認清其總體發展進程中存在的短板,提高兼職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對其實行分級管理、保障經費、落實崗位需要,加強培訓,從而促進兼職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促進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