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
(重慶市巫山縣巫山第二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0)
如何實現高中生數學知識、能力與素養的協同發展,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關注。在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部分老師仍沒有將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貫穿教學中,使學生仍停留在被動學習和題海練習中,無法真正吃透數學知識,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產生了厭倦和恐懼心理,抑制了學生的發展。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對于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十分必要。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氛圍的營造效果如何,直接會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這就要求老師做好對教學氛圍的營造工作。然而,實際上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老師認為灌輸式教學方式對學生成績提升效果最為理想,所以仍沒有突破此種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氛圍十分的沉悶、乏味,學生沒有參與課堂學習的想法,這樣一來反而影響了教與學的質量。
在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因素。但就目前的高中生數學學習來看,他們對于學習興趣是最為缺乏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學生在課堂中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課堂中無法緊跟老師的教學步伐,也就難以跟上老師的教學思維,學習的興趣不高;第二,很多高中生學習數學只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并沒有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的用處進行了解,在缺乏正確數學學習觀時,學生對待此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不愿意投入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學習。第三,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難度較大,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學習方法,而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難的,所以數學學習難以順利進行,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1]。
在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中數學老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創新的教學方法進行靈活運用。下面筆者將根據具體教學例子,對創新教學方法進行介紹[2]。
目前,由于大部分高中生未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其學習還停留在死記硬背之中。為了對此問題進行解決,老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法引入教學中,讓學生體味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讓學生立足于實際生活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比如在教學《基本不等式》一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即本地區某金店的天平左右臂長有一定的差異,如果直接稱重必然會出現結果不準確的問題,在顧客購物時,店主將金手鐲分別在左右側秤盤分別稱重,在得出總值后計算平均值,采取這樣的方式得出金手鐲的重量,那么在客戶購買此手鐲之后,是店主吃虧了,還是顧客吃虧了。在提出此問題之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了基本不等式對問題進行解決,最終發現是顧客吃虧了。
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老師過分看重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老師無法對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進行了解與針對性引導,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將互動教學法引入高中數學教學中,能夠讓學生處于輕松、開放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生放下心中的膽怯,主動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課堂建議。同時,老師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不足進行及時了解,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計劃,真正突破傳統數學課堂中互動少、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比如在教學《圓與圓的方程》一課時,雖然學生對“圓”比較熟悉,但是在涉及到圓的方程之時,學生學習中仍會遇到較大的困難。如果此時老師只是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按部就班的講解,而不考慮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那么必然無法達成預設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與學生互動,如在學生對圓方程題目計算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向學生拋出問題,如果學生的回答效果不理想,那么老師便要進入對自我教學的反思之中,在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引導中,將學生帶入正確的學習思維中,進而保障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在新時期的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明確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原本無法理解的知識點,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呈現,如此就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理解,促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基本初等函數》一課時,由于這部分內容的抽象性較強,如果老師還是對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沿用,那么學生無法在大腦中成功構建函數圖像,也就無法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理解。所以,老師可以將多媒體引入教學中,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形式對函數圖像的得出過程與運動軌跡進行展示,如此學生就可以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通過對現代化信息教學技術的應用,不僅教學的過程得到了簡化,教學的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意義重大,老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新時代高中生的特點以及新的教學要求,對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和掌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情況,對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靈活運用,以突破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最大限度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在有效學習中,提升數學的綜合能力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