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賀
(吉林省通化市通鋼一中 吉林通化 134003)
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之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高中生人文素養的發展,都有賴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之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提不起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古詩詞遠離學生熟知的生活,古詩詞語言表達方式和現代不同,由此加劇了學生的學習困難,讓學生產生了畏難的情緒。基于這一現狀,教師只有摒棄陳舊理念,立足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一定可以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認知程度,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古詩詞的行文結構、遣詞造句之美感,并真正的愛上古詩詞,全身心的進入到古詩詞的學習中來[1]。
興趣是推動學生有效學習的根本動力,學生只有對古詩詞產生興趣,才會產生想要了解、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進入到詩詞意境之中:
1. 挖掘古詩詞的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師生是詩詞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有做好引導作用,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落實因材施教原則。當今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是編者精心挑選的篇目,所以教師要認真備課,深挖詩詞含義,并通過閱讀相關典籍、上網查閱資料了解詩詞創作背景,以將詩詞蘊含的文化內涵滲透于教學課堂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進入到詩詞文化意境中來,才能調動起對詩詞的熱情,才能促進自身語文素養的發展。比如在教學《登高》這首詩詞的時候,首先讓學生借助詞典、文中注解掃清字詞障礙,然后了解詩人生平,在學生反饋的基礎上,教師做好補充,讓學生對杜甫人、志向、人生經歷有全面的了解。此外,教師可以穿插名人對杜甫詩的點評,讓杜甫這一人物的形象鮮活起來。對詩人產生了興趣,自然想要一探究竟這首詩。
2. 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詩詞意境
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才能真正把握詩詞情感,這也是喚醒學生探索欲望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為了調動起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情,教師還可以從詩詞本身構建的意境入手,帶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感受詩人字、詞的妙處,并在無形的當中掌握詩詞內容、情感表達[2]。比如在教學《念奴嬌·過洞庭》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誰去過洞庭湖,然后讓去過的學生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這樣即便沒有去過的學生對洞庭湖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此時教師在用多媒體展現洞庭湖的風景,以深化學生印象,最后通過誦讀可以準確理解文章的情感表達。
古詩詞有自己的語言特點和行文結構。語言具有暗示和含蓄的特征,暗示性則是透過詩詞文字探尋作者的情感;含蓄則賊指用典。同時古詩詞也具備跳躍性、語言凝練的特點,而且行文思路講究起承轉合,聲律講究平仄押韻等。為此在開展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將古詩詞的特點滲透其中,讓學生通過一首首詩詞的學習和解讀自覺積累常見的意象、用典以及常用的表達技巧,以讓學生在了解詩詞含義的基礎上,體會文章蘊含的文化內涵。只有正確理解古詩詞語言表達特點,才能真正的把握詩詞含義。基于此,教師要做好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語言,讓學生在誦讀中感知詩詞的韻律美、情境美,并產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鳴。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教學的目的絕非僅僅是向學生傳遞基礎知識,更在于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3]。在以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的分數,教師只關注了語文讀寫教學,忽視了對學生聽說的訓練,由此降低了高中語文教學效率。基于此,教師要創新作業形式,健全教學評價,以通過有效評價調動起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他們聽說讀寫等能力的提升,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開展詩詞誦讀比賽,提升學生誦讀能力;開展詩詞典故大比拼活動,讓學生熟悉詩詞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再如開展詩詞創作比賽,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詩詞的魅力,體會詩詞文字的精妙之處。比如本班開展的“詩詞推薦”活動,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詩詞,與大家共享,在班內形成良好的詩詞學習氛圍。總而言之,教師要走出傳統教學理念的舒服,積極創新詩詞作業形式,并積極開創課外活動,以讓學生在真正參與中展現自己的素養,并增強自身的語文學習信心。
綜上所述,詩詞是高中語文的重要學習板塊,也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難點。傳統教學方法的應用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了抵觸心理,并降低了詩詞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從教學方式、詩詞本身特點、作業等方面開展教學,以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教師要深入解讀新課標內容,通過談話和測驗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詩詞學習情況,并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詩詞教學模式,以激起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詩詞學習中來,以提升學生的詩詞審美和鑒賞能力,并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