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福江
(重慶市秀山縣第一中學校 重慶秀山 409900)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要貫穿高中生物教學的整個過程。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能保障課堂教學的效率,也能促使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形成。這就要求生物老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對科學的教學方案進行設計,以最大限度將問題教學法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發揮出來。
就目前高中生的生物學習來看,很多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學習并不是很理解,在對其學習的過程中,采取的依然是死記硬背的方式,也認為此種學習方式最為有效果。但實際上,生物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與該學科特點相符的學習方法,而通過對問題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對生物原理進行理解與靈活運用,這是學生學好生物課程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十分有利于學生對正確學習方法的掌握。
高中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思維能力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由于課堂延續的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使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極強,導致他們在缺乏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無法進行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而將問題教學法引入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會越來越強烈,也會有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模式,這樣學生在遇到新問題時,不會再過分依賴老師,而是會以所掌握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這將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生物思維能力的提升,當然也十分有利于學生生物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由于教與學的流程都比較固定,使學生缺乏創新學習的意識,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提升無可能。而將問題教學法引入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會越來越強烈,在主動發問、思考與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真正理解學習的知識點,還會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1]。
在利用問題教學法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以問題提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再探究這個流程推進,以更好發揮問題教學法助推高效生物課堂構建的作用[2]。
問題提出是問題教學法實施的第一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老師必須要做好對問題的科學設置工作,為接下來問題教學法的順利實施奠定扎實基礎。比如在教學《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課時,老師可以采取演示實驗的方式來設置問題。首先,老師邀請幾位學生進入對滲透作用實驗的演示中,然后由全體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進行觀察,在學生對該實驗有一定了解,最后再由老師設問:“植物如何吸收水分?”通過此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進入此問題探索與討論的欲望。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在老師提出問題之后,需要將學生帶入分析問題之中,而為了讓學生的分析問題更加有效,老師在此環節還要具有設計層次性問題的意識,也就是設計“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三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在針對性問題的帶領下,真正進入到探索實踐活動中。對于學生探索實踐活動的參與而言,老師的科學指導也十分重要,可以由學生從自學材料、觀察實驗、小組討論等方面進行,強化學生對問題分析的效果。
在學生們參與探索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要及時做好觀察與個別指導的工作,獲得更加全面、精準的反饋信息,并根據反饋信息中一些比較典型的問題設計討論活動。在具體的討論過程中,其形式沒有過多局限,既可以是小組討論形式,還可以是全班討論形式,具體依據討論實情而定;針對討論的時間,既可以是幾分鐘,也可以是整節課,具體需要根據討論題目來決定。在具體的討論過程中,老師要注重為學生營造民主、放松的教學環境,以便于每一位學生都真實參與討論活動中,并能夠對自己獨到的觀點進行表達,始終處于積極的質疑、答辯與相互啟發學習之中。在這樣良好的討論氛圍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力會得到培養,并且學生們能夠碰撞出更多創新的想法,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在討論之后,老師要及時做好歸納總結工作,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越來越“會學”。另外,在學生的整個討論過程中,老師要對全體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關注,以更好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解決問題的水平。
反思深化問題環節,其實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再次探究新問題,通過再次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應用知識,強化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光對葉綠素合成作用”知識點時,老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如在深秋時節,為什么路燈附近的樹葉保持的綠色時間較長?在學習“光合作用”知識點時,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已學知識提高農作物產量?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為學生構建探究、解決、反思與再次探究新問題的開放式學習模式,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以及學習方法,讓學生更為靈活的利用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促使學生生物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