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義林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鳳凰中學校 重慶秀山 409900)
在當前的學校活動中,我們總是提倡將學生作為其中的主角。我們總是會思考如何讓學校教育產生長效,讓學生轉變為可以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發揮個體價值的學習者。而我們之所以會有這些思考,主因在與我們的教育理念已經發生了改變,當前我們遵循的是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我們期待學生能夠成為擁有知行合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才。他們不僅僅需要擁有智商,還需要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行為習慣。基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我們的關注點需要不斷地實現改變,將“重知識”轉變為“重能力”、“重素養”。讓學生能夠從內在變得活躍起來,調動自己學習空間中的所有教育元素來完成知識的探究活動,而不是成為書袋子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物理學科會展現出科學色彩,我們培養的是“科學家”,學生也會為了“想用”而積極地行動起來。可見。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課堂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風采。
首先客觀的講,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確實會有很多不同的表現,學優生、學困生都是切實存在的,但是,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有核心素養的人才,我們的著眼點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此時,我們面對的雖然是不同的學生,不過我們仍然會期望借助自己的優化影響,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實現自我上升空間的建設,將因材施教轉變為現實。例如,在對于不同學習和接受能力的學生,我們需分別制訂要求:①對教材物理原理與現象進行掌握;②在探究過程與其積極互動;③適當增加教學寬度,拓展學生的分析能力。其實在物理的課堂上,一些很細微的差別會給學生的物理學習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所以教師要站在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1]。
在改變了教育視角之后,我們可以想見,學生完成學習活動的方法,學生制定的學習目標都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作為初中物理教育者,我們需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行動起來,用腦來思考,用心來感悟,用行動來驗證[2]。只有這樣學生才是在學習科學,此時學生才能建設出可以完成科學探究目標的團隊。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與實驗教學進行整合,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達成教學效果。對這一生活氣息強烈的學科,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往往靠自己的感覺,因此,實驗的探究對于孩子們抽象概念的建立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抽象的物理知識在與實驗的結合中,學科優勢盡顯,更貼合學生的實際,激發探究興趣。從動手操作到實驗探究,緊緊依照著核心素養的“求真”“證偽”,培養他們的初中物理學科素養。例如,在引導學生掌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操作實驗:讓裝有磁體小車互斥,觀察小車的速度方向和速度大小的變化。學生可以明顯看到磁性相反的小車會互相遠離,從而證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讓學生在動手探究的過程中,將抽象的教材知識變為認知,在操作中直觀感受力的作用。協作可培養求同,也可凸顯獨特,由此來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
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時,學生往往會有積極的行動與消極的行動兩種方式。作為教育者,我們愿意看到的當然是前者,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成為積極行動的學習者呢?我認為就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思想認知發生改變。如在現階段的教學中,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師不僅要注意物理知識的傳遞,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情感元素的滲透,滿足學生物理學習中在訴求方面的感情。同時將抽象知識具體化、細節化、情感化,可“熔化”教學情感環境,互動得以“汽化”、關系得以“升華”。認同感及重視程度增加,使其在生活、學習中感受抽象概念的實際體現,逐步增強核心素養對初中物理教學的覆蓋。
教師的能力是決定教育效果優劣的決定性元素。在我們期待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優化的課堂時,首先就會考量教師的教育能力。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時,我們不妨就從這一點入手,用教師教育效能的擴大,來幫助初中學生實現深入學習。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自身專業業務透徹,經驗豐富,教學質量高。還有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吃得透,制作的課件比較吸引學生,極大地輔助了教學課堂。例如,在“電磁感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及發明發電機的過程制作成一個專輯,以視頻展示的形式,吸引學生,以學生所熟悉的形式告訴學生,探究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對探索未知的興趣,構建起核心素養的一部分。同時還可以借助多種形式,詳細展現“為什么”,全面增加學生對原理、現象和知識的深入理解。以課程為主,借多媒體教學優勢的輔助,豐富教學形式和物理教學內容,提高物理教學課堂的新穎性和多樣性。
綜上所述,在落實初中物理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借助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來規劃學校教育空間,讓初中學生從內在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生成期待。只有這樣初中學生才能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成為合作者、探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