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二愛
(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 海南東方 572600)
新媒體環境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不涉及到對錯之說,但在此大環境下,在缺乏對學生全面教育的過程中,使很多初中生群體滋生了心理健康問題。為了確保初中生能夠獲得身心健康發展,必須要加強對新媒體時代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優化之策。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很多初中生從小便會接觸手機、電腦、平板等數字化設備,而且對其使用已經變成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初中生接觸外界信息、拓展知識面的渠道增多,但初中生由于年齡較小,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必然會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進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1]。
首先,在新媒體時代,學生可以接觸到各類網絡信息,這些信息中包括積極向上的信息,也包括消極落后的信息,在缺乏對這些繁雜信息理性分析和判斷能力時,學生很容易采取全盤接受的方式,必然會對學生價值取向和道德觀的形成帶來不利影響。其次,新媒體時代造就了虛擬網絡空間,如果初中生過分接觸虛擬網絡空間時,便會缺少與現實中人的接觸,會慢慢的缺失現實情感,如此便會為學生心理發展問題的出現埋下禍根,同時還容易對網絡世界形成依靠感。第三,學生在長期接觸網絡世界時,無法意識到現實中人艱苦奮斗的過程,從而在網絡的相互攀比和盲目追求享受的過程中,找不到自己前行的方向。所以,新媒體時代雖然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一些優勢,但同時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已成為新課改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重點研究的課題。所以,對于新媒體時代初中生心理問題的研究以及解決措施的提出勢在必行。
初中生正處于特殊成長階段,此階段能否向他們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所以在初中階段的教育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是對學生心理疾病的防治。處于新媒體時代下的初中生,雖然能夠接觸到豐富的信息,但由于這些信息的來源渠道比較復雜,在缺乏成熟思想以及完善思維模式時,學生便很容易在此背景下滋生各種心理疾病,因此,學校作為育人的重要場所,必須要肩負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首先,學校要招聘心理教育領域的專業人才,并對學校現有的心理教育老師進行培訓,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隊伍,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室,讓學生能夠隨時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心理咨詢,獲得及時的心理疏導。其次,學校要對每一位學生構建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檔案的構建過程中,需由班主任、任課老師、心理咨詢室等,共同對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長、人際交往、情緒變化等進行了解,確保檔案的真實性,并共同對需要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進行制定,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做好充分準備。
新媒體設備是一把雙刃劍,科學使用能夠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不科學使用又會給人的思想、行為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會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因此,對于價值觀還未徹底形成的初中生而言,在他們應用新媒體的過程中,必須要對他們科學引導,這是解決新媒體時代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需要引導學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視。一方面,老師要借助具體案例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新媒體的運用,不僅包含積極影響,還包含負面影響,同時引導學生加深網絡世界和現實生活之間辯證關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傳授學生正確在網絡中獲取信息的途徑,以及如何對獲取信息進行甄別,真正幫助初中生對新媒體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能夠根據自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對新資源進行科學應用,讓學生長期在接受網絡中積極健康信息熏陶的同時,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在互聯網和新媒體普遍應用背景下,想要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協同教育機制的構建十分重要,如此才能夠對良性新媒體環境進行打造。首先,國家相關部門,從新媒體的利用行為、新媒體輿論傳播和網絡行為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如此就能夠為初中生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青少年的成長奠定扎實基礎。其次,學校方面,要對學生學習的新媒體教育資源進行不斷完善,如此就可以讓學生在學校也接受到優質的網絡教育,促使學生積極健康學習和生活心態的建立。第三,家庭方面,需要利用網絡方式加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在相互反饋孩子情緒變化和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如此就能夠及時對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解,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2]。
初中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加強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符合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針對新媒體時代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提高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真正促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