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艷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二中學 山東東營 257086)
案例背景:隨著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被運用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往比較高深艱澀的教學研究也隨之下移到學校這一層面。一線教師參與教研培訓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研究和培訓制度,成為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與重要任務。
我校作為東營區一所老校,一直以來致力于校本培訓工作的堅持探索,目前形成了以“反思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理念,以理論研究、教學反思、經驗交流、聽評課、骨干教師工作室論壇等為基本模塊的校本培訓形式,并通過教學觀摩、課堂開放日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
自我校2015年推行“引學導練”生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來,校本培訓的重要作用更是日益凸顯。2018年開始,學校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2019年在前期工作探索經驗的基礎上,最新制定了《東營區二中高效課堂教學五要素》及《東營區二中課堂教學評價表》,形成了符合我校實際的“五環節五要素”課堂教學法。
“五環節”即“明確學習目標、小組合作學習、集體答疑質疑、重難點訓練、形成思維導圖”;課堂教學評價五要素為:學習目標、導學案、教學課件、小組學習、思維導圖。由此奠定了以“思維導圖”的學習運用為中心的一系列校本培訓活動。
案例主題
思維導圖廣義上來說可以理解為一種將發散性思維有效地歸于形象化的方法,它運用圖文并重技巧把各級主題與下轄分支知識的關系用相互隸屬或者逐級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從而使主題關鍵詞、分支知識等轉化為圖像和顏色直觀可見的形式,幫助使用者建立清晰有序的記憶鏈接。
我校自2018年暑期后開始探索創新,將思維導圖與學科教學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學科思維導圖運用為主題的校本培訓形式,目的在于結合各學科知識規律、命題規律、學習思維規律來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學生學習能力。通過這樣的校本培訓活動,全校師生都能學會運用思維導圖,鍛煉發散思維、邏輯思維,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實施過程
醞釀階段
學校成立了以業務校長牽頭,教科室及各教研組長為成員的工作小組,結合學校工作計劃,選擇了每學期的最后兩個月為本輪次校本培訓的時間節點。工作小組很清楚地意識到,要想使活動順利開展,首先自己頭腦中要有足夠的認識,要做出表率,率先使用,才能打消老師們的畏難心理。因此,在業務校長的主持下,工作小組多次召開準備會議,介紹這次活動的意義。
初次摸索
2019年元旦過后,學校組織了第一屆思維導圖作品設計大賽。為了提高教師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推進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確定以“思維導圖促進學科教研”為活動的主題。
外出取經
第一屆大賽結束后,學校對選出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展覽,同時召開了工作小組會議,主要針對活動中暴露出來的不足進行了反思。比如,沒有做好手繪導圖的專業培訓,對導圖的著色技巧掌握不到位,老師沒有將校本培訓中的知識運用到設計中,范圍太不適合實際教學內容等問題。為了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確保下一步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工作小組的幾位骨干老師在業務校長的帶領下,到墾利區實驗中學現場觀摩學習思維導圖在課堂中的運用。幾位老師親自體驗了《趙州橋》這節課的思維導圖課堂設計活動,帶回了兄弟學校值得學習借鑒的經驗做法。
系統專業化培訓
骨干教師取經歸來,第一時間在教研組內進行了專業化的培訓活動。這次培訓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由骨干教師利用半日教研的時間在錄播教室現場繪制,老師們現場學習導圖中線條如何使用,顏色如何搭配,框架如何選擇,關鍵詞如何出示,版面如何排列,哪些元素不可隨意改,哪些元素可以自由發揮等細節的知識。培訓現場,老師們都變成了求知欲很強的學生,提出自己存在的困惑,所有未知的問題得到了充分的解答。
第二屆大賽
2019年11月中旬,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了第二屆思維導圖設計大賽活動。本次活動還加入了學生比賽的部分,這樣就可以讓思維導圖在師生互動方面發揮更好更多的作用。
第三屆大賽
2020年10月中旬,學校組織了第三屆思維導圖設計大賽。本次活動在前兩次的基礎上,對活動方案進行了整合優化,確定以“活用導圖,激活課堂”為主題,加入了比賽結果的運用方法,大大促進了師生的參與熱情。
總結反思:任何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需要比較全面的介紹和學習后才能在老師群體中很好地認知和推廣,只有細致耐心和堅持不懈的工作才能消除老師對新事物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以思維導圖的運用這一主題作為學校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在復習階段時章節內容復習中的運用,能夠快速地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全面無遺漏的梳理鏈接,建立圖表化的記憶模塊,確實可以使師生從中受益,也在校園內掀起了主動學習、主動研討、主動交流的良好氛圍。下一步可以在如何構想出新的設計主題,使用場景,做出更細化能與課堂活動內容相匹配的導圖模塊,形成話題、模塊類思維導圖合集等多個方面進行新的運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