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
(重慶市巫山縣巫山第二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0)
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各階段各學科的老師都要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對于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有極大幫助,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十分重要。因此,高中數學老師必須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設計多樣化的素質培養措施,真正提高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育界中關于數學素質的定義并不相同,但通過對前人觀點的總結,我們可以將數學素質理解為在人先天因素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的后天方面的教育,從而使其具有的一種數學方面的觀點和認識、能力的總稱,它是一種相對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
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較強的課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通過對學生數學素質培養的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時間,讓學生的思維越來越靈活,利用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其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越來越理想。
②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將知識靈活用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從而讓學生的生活和未來的工作更加順利。而在對學生數學素質培養的過程中,老師會非常注重對學生學以致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促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1]。
雖然素質教育已在我國實施很長一段時間,但部分老師由于缺乏與時俱進學習和教學的意識,仍深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以陳舊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將學生的成績放在了教學的第一位,忽視了素質教育。在陳舊教學思想的影響之下,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會越來越低,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更無可能。因此,為了規避此種問題的再次出現,老師需要注重對傳統教學思想的轉變,及時跟上時代的潮流,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學生由于生活環境以及學習基礎等不同,在面對同一知識點時的學習效果也會有較大差異,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如此才能夠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才能成為可能。但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來看,大多數老師仍沒有徹底從統一化的教學中走出來,這是影響素質教育實施的一大難點。
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部分老師還比較注重對單一化教學形式的運用,即對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學習的趣味性,會讓學生失去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甚至會產生厭煩數學學習的心理。所以,老師要想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培養,多元化教學形式的靈活極為必要。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培養,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情境教學法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而情境教學的形式有很多,老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對情境教學形式進行靈活運用,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2]。
比如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課時,由于電視中有很多節目中有“猜價格”的環節,老師就可以導入此短視頻,并設問:“如何能夠又快又準猜價格?”在學生思而不解之時,老師可以順勢導入今天的新課,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來對此問題進行解決。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對新課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興趣,也為學生的實踐應用奠定基礎。在教學《立體幾何》一課時,老師可以在生活中搜集各種幾何圖形的立體實物,如此就能夠將原本抽象的知識點以直觀的方式進行呈現,能夠讓學生在更加簡化的學習過程中,促使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素質,需要老師加強對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而在數學意識培養的過程中,老師要注重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向學生傳授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觀。在長期的訓練和引導之下,學生會非常自然利用數學思想方法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也會將生活中那些看似與數學無關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對其進行解決,達成授人以漁的教學目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意識。
在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數學語言的培養十分重要。具有數學語言能力的學生,更容易在表達數學思想時做到清晰與準確,處理問題時能夠條理清楚地表達問題中各因素之間的復雜關系,做到結構分明。但要想真正讓學生掌握數學語言,就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溝通、討論與論證的機會,讓學生在充分的表達中獲得對數學語言的更好理解,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對學生數學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數學思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在對抽象概念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多為學生提供推理的機會,讓學生對推理的過程、需要考慮的問題等進行充分把握,讓學生在面對數學難題的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邏輯推理思維。另外,老師還要善于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在此過程中實現對學生連續性和廣闊性思維的培養,也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意義重大,但學生素質的培養不是朝夕能夠形成的,需要老師持之以恒的堅持與引導,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共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