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桃
(四川省德陽中學校 四川德陽 618000)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將靜態、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示出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師要注重生物實驗教學,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前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一些教師很隨意,有時間就讓學生做實驗,沒有時間就會省略。很多教師都存在認知方面的偏差,認為做不做實驗和做多少實驗和學生的成績沒有關系,于是就利用實驗時間講解理論知識和生物題。雖然試卷中也有實驗題,但是只是考查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并未對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生物素養進行考查,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消極影響。
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學知識的形成都要基于實驗以及觀察。在日常做實驗時,學生不僅是操作者,還是觀察者,有部分教師覺得實驗教學就是要讓學生依據教材中的步驟和方法操作,最終得出結論就行,卻沒有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哪些實驗環節課可以簡化、使用的實驗器材和材料能不能換成常見的、還有其他方法能做實驗嗎。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質疑和思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并讓學生實際操作進行驗證。這樣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產生較多的想法,培養學生善于提問、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1]。
初中生的身心變化較大,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易被外界影響,使得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好學生這一特點,將生物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好奇點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可以運用情境化教學方法,將生活元素融入到以教材為主的實驗教學中。例如,在學習“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到市場買一些常見的植物,比如,玉米、菠菜、海帶等,將學生帶入到生活飲食環境中,引導他們觀察各種植物的特點,之后再讓他們運用顯微鏡觀察這些植物細胞形象的差異,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這些植物的不同,加深學生的印象。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實驗將不同章節的內容進行結合,幫助學生系統的學習知識。
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的實驗,都是科學家積累的經驗,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對實驗用具以及材料進行合理的改進以及創新,讓教學能夠正常開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對他們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進行培養。比如,在學習水分運輸的途徑實驗時,要想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水分是通過導管自下向上運輸的,就可以進行實驗,第一,將萎蔫的芹菜放到稀釋的紅墨水中,并放在陽光下,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剪斷葉柄,觀察斷面染色情況,認識導管的分布以及水分運輸方向效果較好;第二,把冬青枝條放進稀釋的紅墨水中,同上面一樣的操作,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葉脈顏色,發現變成紅色。把枝條縱切以及橫切,發現葉柄或是莖內并未都染成紅色;第三,將下端莖分成兩部分,分別放到稀釋的藍墨水以及紅墨水中,放至陽光下,一段時間之后觀察葉片顏色;剝開枝條的樹皮,看到上端的莖一半是藍色一半是紅色。縱切以及橫切莖后,看到葉柄或莖內一半是紅色,一半是藍色,觀察效果較好。
一些生物實驗具有一定的難度,使得學生在操作上較為吃力,所以,要想確保實驗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虛擬實驗體系。將難度很高的實驗用多媒體視頻的方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直觀、清楚的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進一步理解以及掌握生物知識,有利于教學重難點的解決[2]。例如,在學習“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時,教師就可運用多媒體建立虛擬實驗視頻。教師在視頻中要給學生展示如何使用相關的實驗材料,如,顯微鏡、培養皿等,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操作方法,觀察細胞中的葉綠體,進一步認識所學知識,了解實驗操作環節和結果,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還可以減少實驗教學的成本,促進重難點實驗教學內容的突破。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網絡平臺,給學生展示較為熱門的課程資源,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課外實驗可以對課內實驗進行補充,因此,教師可以將操作難度較大、花費時間較長的、不能在課堂中開展的實驗轉移到課外,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為了讓課外實驗能夠順利的開展,教師就要主動的和家長交流,讓家長協助設置家庭實驗室,這樣取材更加方便,還能夠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學習。例如,在“細菌和真菌”教學結束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家和家長一起制作甜酒、饅頭的小實驗,讓他們更好的理解發酵,還可以讓學生和家長在家長養一些小植物,讓學生記錄其生長過程。這樣的實驗需要學生投入其中,也需要等待較長大時間,學生可以感受到生物的魅力。
綜上所述,學生要想更好的學習生物,就需要注重實驗,以提升生物學習的效率和效果。為了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應結合學生的情況和需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教與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