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懷東
(重慶市武隆中學 重慶武隆 408500)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完成實驗為目標,并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而是一味地讓學生鞏固記憶實驗的步驟、結果和其中涉及的原理,這會對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教師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但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開設不到位,忽視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物理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進一步優化實驗課程的開設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學生物理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它的意義主要在于將科學研究領域的探究方法引入到物理課堂,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究和學習,更加深入地理解復雜的物理現象,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物理實驗探究的樂趣。和傳統的被動式學習相比,實驗探究學習體現出更強的實驗性、參與性、探究性的特點,有利于更好地激發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1]。
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首先要做到的是依據教材內容,對所要講解的知識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尤其是物理實驗這種嚴謹性較強的環節,更需要教師對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和環節都有著深刻的把握,以更好地為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打下基礎。對于某些自由性較強的實驗,教師需要根據班級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開展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氣體的壓強》這節課的教學時,首先需要基于教材,在課堂開始之初,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能夠了解大氣壓強的產生原因、了解托里拆利實驗的操作流程和原理、能夠對生活中的相關的物理學現象進行解釋。托里拆利實驗是教師進行《氣體的壓強》這一章節內容時較為常用的實驗之一,因此,在課堂開始時,教師需要準備好進行托里拆利實驗所需要的實驗器材,并且對實驗的各環節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進行把握,以減少實驗的失敗概率。在引入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用燒杯、硬卡紙、水這三樣簡單的實驗器材,向學生展示大氣壓的存在。首先可以將卡紙放在空燒杯口,倒置,卡紙掉落,然后將燒杯裝滿水,放上硬卡紙,倒置,硬卡紙沒有掉落。通過這種神奇的物理學現象,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學科素養[2]。
初中物理課堂上,尤其是在實驗課上,讓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實際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實驗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疑問,讓學生不斷地提出新問題,不僅是開拓學生思維的最好方法,還是讓學生探究物理真理的最佳辦法。在課堂上讓學生提出疑問,然后將疑問作為將要探究的實驗的出發點,教師在實驗探究活動開始之前創設物理問題情境,讓更多的學生發現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驗情景的交融,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當然,物理學科本身對于剛接觸的初中生來說,就有很強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初中生正處于愛求知、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的階段。所以教師在講解物理實驗時,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先去思考,然后給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疑問,最后教師給出點撥,讓學生在物理實驗中探究真理,發現結果,從而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具體化,并且可操作化,對于初中生理解物理知識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在課下,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地從生活中發現物理知識,生活中可以說是處處都存在著物理知識,這樣學生也不會很難發現。然后,在課上講解時,就不會很費力,教師通過提問或者舉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物理能夠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而且也會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當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生活中所發現的物理知識進行講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想法,并在實驗課上進行探究,從而讓學生愿意探究,熱愛探究,達到實驗教學目的[3]。
完成實驗操作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物理語言對實驗現象、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進行闡述。認真分析和比較實驗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對比實驗前后各項實驗數據的差異,總結實驗前后的現象異同,并思考這些變化是在什么條件產生的,然后對實驗進行最終的分析、總結和概括,在此基礎上推導出科學的結論,用得出的結論來驗證原先的猜想或假設,從而獲得新的認知和發現。最后要求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好實驗報告,促使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實驗探究態度[4]。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物理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物理實驗探究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地動手動腦,并通過各種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探究方法,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