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君
(重慶市武隆中學 重慶武隆 408500)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方式也在不斷進行改革,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改變學生因傳統教學模式下形成的固化思維。通過開展有效性的物理課堂,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
自主學習的定義在中國主要是指與他主學習對立的學習方式,具有能動性、反饋性、調節性、獨立性等特征。在國外主要將自主學習定義為是一個獨立學習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主要具有正確使用學習方法、監控自我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三種特征[2]。綜合中外學者的觀點,筆者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個人能力的體現,能夠自我控制并且掌握學習方法,可以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是指能夠在學習中進行自我駕馭,并且有獨到的學習策略,能夠在學習中不斷進行自我反省。可以將自身掌握的知識基礎與新知識進行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可以將自主學習能力的內容理解為自我監控能力、自我創新能力、自我反省能力三種,在高中物理學習中主要表現為:主動激發學習的動機、自主反思物理知識基礎、運用正確的學習方式、培養自身的物理創新思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屬于綜合性能力,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全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行的現代,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合適學生學習,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3]。首先,要積極創設情境,帶動學生進行情景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要注重加強教學互動,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還可以進行學生之間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溝通,共同進步。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然后,注重引導和啟發。教師要通過設計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規律,能夠進行自我審視和反思。在物理學習中,需要學生進行大膽的假設,從而能夠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的潛能。最后,增強實踐機會。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使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
學生自主預習和復習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的,經過長期的堅持,最后形成一種學習習慣非常有益于今后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看目錄,了解目錄每一章節的核心要點和主要內容。明白物理知識是通過怎樣的實驗引出,以及物理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的理解是比死記硬背要好得多。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學生自主發出的一個學習起發點。舉個例子在學習《摩擦力》的時候,學生可能做的有預習好下面幾個內容:1、什么是摩擦力?2、為什么有摩擦力?3、相摩擦力的主要因素有什么?4、摩擦力是通過哪一個實驗所引出的概念?5、在生活中摩擦力的表現形式如何?這些內容可以自學通過書上的知識得到相應的答案。預習質量好的話,物理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的時候,對知識的理解不會那么生澀。老師教學的過程中也會顯得輕松許多。與此同時也能夠增加課堂上師生討論的時間。老師結束了《摩擦力》的知識點講授以后,課下的時間需要學生自行復習,加深鞏固摩擦力知識,加深對摩擦力公式的理解和推導。在時間充裕的條件下,可引出摩擦力相關的其他物理知識,并進行相應的思考[4]。
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有積極的學習情緒,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一方面要完善物質環境,主要包括教學設備和教學輔助兩方面。教材和輔導資料的選擇要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素材,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需求,要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后教學輔導方面,例如圖書館、多媒體、實驗器材等,學校要不斷完善輔助資料,為學生提供物質豐富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要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理氛圍,在課堂中不給學生形成太大的壓力,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勇于表現自己,逐漸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這樣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有作用意義[5]。
綜上所述,學生主動性的培養與學好物理信心的建立離不開老師和學生。老師對于學生具有引導性作用,但是最根本的學習成效還是通過學生進行體現。需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明白掌握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性,能夠主動去學習物理知識,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科目主動性的過程當中,需要老師和學生進行密切配合,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