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瑩
(廣西梧州財經學校 廣西梧州 543002)
教師應該學會自己培養自己,這是一句樸實而又自信的話,折射出了一個道理:優秀教師需要有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能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有自我成長的意識,扎扎實實地走好每一步,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教學能力,實現教師自我成長。
中職專業課教師的特點之一是教師很少長期只講授一門課程,往往隨著專業發展的需要,會安排教師上更多的新課程。有的老師會因此抱怨辛苦而往外推給其他老師,自己拒絕上新課。若我們能夠從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角度來思考,其實上新課是一個有利于自我成長的良好機會。有了這個認識,我們則會欣然接受新課程,把它作為提高自身專業知識的助推器。為做到學一門,專一門,需要我們刻苦鉆研,努力成為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功底的好老師。筆者從事教育多年,擔任過本專業大部分核心課程的教學。個人體驗是為上好課,備好課,每天都在奔跑,一天不學習,都有被學生追上的危機感。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打磨,收獲的是夯實了自己的專業基礎,扎實了專業技能,對本專業知識結構體系,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更透徹的理解。
一直以來,為加強中職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各級教育部門每年都會舉辦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各類培訓,如中職“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中職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培訓,中職教師綜合能力提升培訓,中職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培訓,中職教師德育能力提升培訓,中職教師教學科研能力遠程培訓等等。俗話說術業有專攻,這些提高教師素質的各類培訓,專業性強,是迅速提高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中職教師應當積極參加培訓,更多掌握本專業前沿發展動態,刷新對本專業領域的最新知識,努力提升學識水平,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近年來,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教育部門都會有計劃地組織教師職業技能大賽,大賽的專業涉及面廣,對于促進中職教師自我成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鼓勵我們中職教師積極參與,通過積極備賽及參賽,使自己拔節成長,練就過硬本領,快速提升專業技能。
當前的職業技能大賽已經成為衡量職業院校專業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職業院校每年參與的職業技能大賽,既是學生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檢驗和考核,也是指導老師專業教學水平的集中展現。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技能訓練,不斷豐富比賽經驗,提升自己專業技能,促使自己拔節成長,實現教師自我發展。
中職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可以了解企業的生產實際,認識課本理論知識和真實企業工作的差距;可以更多掌握新技術,新工藝,了解和熟悉企業各崗位實際操作流程;可以知悉職業崗位所需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要求,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做到課程教學和企業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過參加企業實踐,可以使自己真正成為“雙師型”教師,促進中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信息化教學是教育發展和現代化教學的必然趨勢,作為新時代的中職教師要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自己信息化教學能力,在課堂中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教師通過“職教云”平臺進行網上授課,使教學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形象化、視覺化,增強了教與學的互動。信息化教學,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范圍,學生通過智慧課堂主動獲取鮮活的知識,視野更開闊,所學知識更貼近時代氣息。教師通過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增強教師自我成長的實力。
教師的角色地位和社會責任,決定了教師的師德及素養比其他職業的道德修養要求更高,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只有在思想道德、學識水平、言談舉止、人格魅力等方面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只有注重自身師德修養,擁有高尚道德情操,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學識、閱歷和經驗引領學生在正確的求知道路上不斷前行。
為實現教師自我成長,建議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定目標,使個人成長具有明確方向。教師成長一般經歷四個階段:入職教師、合格教師、優秀教師、知名教師。每個階段教師應達到的標準和能力也會與職稱有所對應。因此,我們可以將各職稱階段所對應的能力及要求作為我們奮斗和努力的方向。對照各職稱階段對應的標準,制定長遠的規劃和具體工作計劃,并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及時糾正偏差,從而保證教師成長計劃按進度完成,使教師自我成長更順暢。
“經驗+反思=成長”,這個公式同樣適用在教師的自我成長中。這充分說明在教師成長過程中經驗和反思的重要性。在教師的自我成長中,實踐并及時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路徑。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平凡的,每一堂課是不可重復的,因此我們需要及時地將自我的感受和心得體會進行記錄,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反思,作為今后工作總結經驗、改進教學的依據。通過不斷探索規律,積蓄自我成長的實力。
很多中職教師,工作非常繁忙:身兼數職,既要上課,當班主任,還要負責部分行政工作,不僅要指導學生技能大賽,還要參加教師職業技能競賽等等,因此有的老師認為實在沒有時間來撰寫論文,研究課題[1]。有的老師則認為論文和課題是教育科研單位及教科研人員所要研究的問題,自己只需要當好一個教書匠就足夠了。其實,這是對撰寫論文,研究課題的一種誤解,并且這種理念會極大阻礙教師的自我成長。
實踐證明,論文撰寫和課題研究對于教師自我成長的極其重要[2]。首先,通過撰寫,可以不斷提高自己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從而改進自己的專業教學。其次,通過撰寫,可以使自己對教育現象的思考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看問題更加系統化。第三,通過撰寫,可以使我們從傳統的“教書匠”變成為“研究型”“智慧型”“創新型”教師,會使我們的教師工作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當前衡量一個教師的素質水平,不僅要看其職業道德品質、教育教學水平、學科專業技能,還要看其專業及教育理論的研究水平,而論文和課題正是體現教師這方面水平及能力的重要標志[3]。
在新時代下,我們教師應當在師德修養、知識能力、學術水平等方面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以愛崗敬業的精神,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扎實的專業技能,過硬的教學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實現教師的自我成長,最終實現教師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