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天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財會與金融學院 廣東珠海 519090)
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開設的稅費計算與籌劃課程,以稅收基礎知識為起點,依次展開對我國各大稅種理論知識的講解,要求學生在能夠正確計算各種稅費的基礎上,樹立統籌思維,進一步學習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進行納稅籌劃并規避納稅風險。[1]這門課的難點有四點:一是稅費計算理論知識具有一定難度,課時卻并不多,學習過程不易;二是傳統的課堂模式枯燥,而打造生動新穎的課堂僅憑教師對課程精心設計仍不夠,還需要在調動學生主動性方面投入巧思;三是多數學生仍習慣采用考試前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完成學分任務,對于系統地掌握稅收知識框架和培養相關能力則分身乏術;四是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而納稅籌劃方面的實踐學習資料普遍不足。本文試圖對上述前三個難點進行突破。
分層教學指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技能水平、潛力傾向及興趣愛好、性格特質等,將學生科學地分為各自水平相近的群組并區別對待,設計多層級的教學目標,對學習內容進行分層并分別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獲得顯著提高[2]。分層教學法精準地踐行了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視個體差異,尊重個性,能更好地適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優化教學成效。
翻轉課堂,指重新配置課堂內外的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由教師轉移到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寶貴的課堂將用于實現知識加深拓寬、綜合運用和展示交流等更重要的目標,作為其前提的基礎學習則要求學生在課堂以外自主完成。通常,完整的翻轉課堂涉及課前指引學生自主學習,課中評測學習成果及引導學生深化知識及應用,課后師生互評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發展至今天,翻轉課堂可利用的工具之豐富不勝枚舉,不論是滿足師生隨時溝通的需求,還是視頻、講義、課件等學習資料的共享以及課堂上組織頭腦風暴、小組競賽等活動,都有琳瑯多樣的信息化產品可供選擇,而它們勢必使翻轉課堂如虎添翼。
1.獲取學情信息
為了充分落實分層教學的理念,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獲悉學生已有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習慣和風格等情況,方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地安排分組并分層設計學習目標。為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制定一份問卷或趣味測驗題,內容既包含與本章節知識點有關的舊知識,也包含本章節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此外還可涉及一些遷移出課本之外的趣味問題,以期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摸底的同時,增加對學生興趣愛好和性格的了解,加強師生情感鏈接。以增值稅的稅收優惠這一小節為例,可就稅收優惠的概念和種類(舊知識)、目前我國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新知識)、對圖書報刊等“精神食糧”的選擇偏好(興趣愛好、性格)進行提問。為確保時效,問題的設置不宜過多或復雜,務必限以一定的時間,以能夠及時配合接下來的分組安排為妥。
2.按層分組
在獲悉學情信息后,將情況相近的同學分為一組。這一安排可持續到本章學習結束,在下一章學習開始前進行重新分組。值得一提的是,鼓勵同一組學生多進行溝通交流亦是教學安排的重要一環,旨在幫助學生提升人際交往等能力。
3.布置自主學習進度
稅費計算與籌劃課程包含大量理論內容,其中難度較低的基礎知識非常適合在課前布置給學生自主學習,而計算等難度較高的內容則留待課堂上由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仍以增值稅的稅收優惠為例,不論是法定免稅項目還是營改增優惠政策,均可讓學生課前先行查閱。而對于稅收優惠背后的立法精神等深層問題,則可留作課堂上的交流主題之一[3]。為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要求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是一項良策。
為了幫助學生明確當前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可以在布置學習進度之余,提出一個與知識點相關的具體問題——例如某農業企業如何充分利用增值稅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劃等,啟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思考并給出解決方案,為下一步課堂教學做鋪墊。
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就課前學習情況和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展示交流。為節約課堂時間,每一堂課進行展示講演的小組可輪替安排。隨后,教師聆聽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給予回應與解答。接下來,就當前知識點進行深入、拓寬。例如,學生在自主學習了增值稅的稅收優惠內容后,可通過相互交流一同總結規律,探討優惠政策背后的立法精神從而更深入地掌握稅收法律的立意。最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就課前布置的案例問題發表觀點。
課堂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精心組織設計。在幫助學生獲得專業知識時,也應重視對學生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個人素質的培養。除上述內容外,課堂教學還可涵蓋小組知識競賽、個人演講、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種活動。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及時完成師生互評。具體內容包括學生對教師、課堂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個人表現、學生小組表現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對后續教學安排進行及時調整,并充分利用好評價反饋的機會對學生進行鼓勵、指引。
以分層教學理念主導的翻轉課堂,其重點在于積極了解學生個體情況和熟練運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因材施教,方能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并優化學習效果。只有在師生之間建立美好的情感鏈接,教師才能更有效地傳授知識和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