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蓉 黃 杰 龔 娟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1)
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形勢下,將思政工作體系貫通人才培養體系全過程,各院校也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路徑。鐵道概論課程作為鐵道類專業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不僅要傳授鐵路相關知識與技能,還需要讓學生浸潤鐵路文化,了解新時期鐵路精神,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下面對鐵道概論課程高速鐵路教學設計進行舉例介紹。
本案例選自鐵道概論課程高速鐵路教學單元,總計4課時(不包含線上自主學習課時),主要講授高速鐵路定義和發展歷程、動車組結構組成、動車組運用與維修等教學內容。
通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基本適應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課前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通過播放鐵路案例視頻,大部分同學對鐵路行業的特殊性、鐵路制度也有了基本認識,對今后從事的崗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一部分同學的安全責任意識、行業擔當精神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調查發現,學生基本掌握了“車、機、工、電、輛”五部分的內容,對鐵路及鐵路車輛組成有了全方位的認識;通過線上平臺學習,完成了高速鐵路發展的相關知識;通過平時新聞推送,學生比較關注高速鐵路的建設和復興號動車組,但是對于高速動車組結構組成和動車組技術創新還缺乏認識。
本單元整體采用“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教學環境包含線上中國大學MOOC以及智慧職教兩個主要平臺,線下主要為動車組專業實訓室。主要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掌握高速鐵路的定義和發展歷程;掌握動車組編組結構及產品型號系列;掌握動車組定義和基本組成;掌握動車組型號和列車編號構成;掌握動車組的一、二級檢修項目及檢修要求。
技能目標:能根據圖片、模型或者實物辨識出不同型號的動車組;能對照動車組模型或者實物說出動車組各組成部分及其功能;能說出高速鐵路的發展歷程及動車組的技術創新;能根據動車組車型車號,說出具體含義;能說出動車組檢修流程和檢修要求。
素養目標:深化技術保安全的意識,將安全行為落實到后續課程實訓中;深化規范操作保安全的意識,強化精檢細修的工匠精神;通過技能大師案例,認識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對機械師等職業崗位有更深入的認識;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培養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奉獻意識;弘揚技能強國精神,培養學生崗位自信心與優越感;感受高速鐵路的發展創新,提升幸福感。
作為未來的鐵路工作者,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擁有過硬的技術本領,還需要擁有家國情懷、責任意識、奉獻精神和擔當精神[1]。在此背景下,本單元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以“安全優質,興路強國”的新時期鐵路精神為動力,將高速鐵路行業及高鐵人奉獻的典型事跡融入教學內容,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通過“案例引入—問題驅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的線下翻轉模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提高教學效率;通過仿真軟件和模型展示,深入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直觀認識動車組,了解動車組的結構、組成及各部分功能;通過聘請優秀畢業生作為企業導師,為學生演示動車組維護與檢修工作的主要內容及具體要求,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安全意識,樹立人文榜樣。通過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挑戰打擂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及協作共事的能力。
在線整體學習情況不錯,學習時長達到預期,學習情況良好,平臺互動交流50人次,提交反思報告40篇,教師答疑35次,大部分同學對事故案例有深刻的認識[2]。課堂理論測試良好率85%以上,合格率100%;課堂活動來看,同學們對動車組型號類別、動車組結構組成及各部分作用、動車組檢修項目和檢修要求掌握較好,小部分同學對動車組編組、動車組識別標記需要進一步加強;通過評價數據診斷,大部分同學對本節課內容掌握較好,個別同學對動車組整體理解還不夠,需要強化,極少數同學對崗位認識還不夠,自信心還有待加強[3]。
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教學活動流暢,學生反饋良好;針對小部分同學知識點掌握不夠的問題,課后線上一對一輔導以達到預期目標;針對個別同學對動車組整體理解不夠的問題,下發了一些課后學習動畫,讓同學們進一步熟悉;針對個別同學自信心不夠的問題,通過課后談心了解其原因,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建議拓展學習范圍,可以采用學生自主學習課下交流的方式進行;建議同學課后多關注就業動態,了解不同崗位需求,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應學生要求,建議課后邀請協會同學或企業導師進行交流指導,拓寬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