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念
(重慶市酉陽桃花源街道中心小學校 重慶酉陽 409800)
在新課改大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教學的必然趨勢。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聽課的針對性以及教學活動參與的熱情,不僅能夠透徹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夠實現對學生預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對于學生未來數學學習的順利推進而言,還是對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高而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加強對課前預習的重視度,掌握預習指導的方法和技巧,將預習助推教與學發展的作用全面發揮出來。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夠對下一節課的新課知識進行提前學習,對新課中的疑惑的問題、無法突破的難題進行標記,課中進行針對性聽課以及參與討論活動。通過學生課中有側重的學習,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
學生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且還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增強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有益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在預習新課時,由于無法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此時學生就會結合已有學習經驗和知識,在對比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通過學生長期進行這樣的預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會提高,而且還會具有將前后知識聯系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
部分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學習水平有限,理解和消化數學知識的過程比較漫長,但在短暫的課堂教學中,這部分學生由于無法跟上教學的節奏,很難參與到課堂回答問題和討論等教學活動中,很容易讓他們喪失學習的信心。而通過引導學生課前預習,這部分學生會在課前以充分的時間預習和突破學習難題,在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后,課中能夠參與到討論和互動等活動中,能夠在獲得學習成就感之后,對數學學習產生信心[1]。
目前,部分小學生課前不會主動預習,主要是由于他們沒有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所以缺乏課前預習的意識,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老師缺乏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使學生無法對課前預習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必須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通過有效的方法改變學生對課前預習的錯誤認知,形成正確的預習觀[2]。
比如本班有一名學生,原本學習處于中游,通過長期堅持預習之后,這位學生進入到了班級的上游,也就是優等生行列。對此案例展示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PPT的方式,這樣更容易以真實的事件和畫面感染學生,讓學生意識到預習的價值。同時,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以學生已有知識和認知水平為基礎;二是設計一些操作性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預習中感受到快樂。通過案例激勵和創新預習作業布置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改變對課前預習的認知,樹立課前預習的意識,并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課前預習,實現學生的有效預習。
傳統的小學數學預習中,很多老師就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告訴學生回家后預習明天要講的新課。老師此種預習任務布置方式,不僅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還會讓學生無從下手,所以很多學生在預習中就是簡單的讀教材,表面化的預習無法對教與學起到任何作用。因此,老師必須要將預習任務進行細化性的落實,讓學生有明確的預習方向,也讓學生在指向性的預習中,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
第一,細讀教材,標出重點和疑點。小學生的讀要逐字逐句,在讀之中找到重點和疑惑點,并對勾畫和認真思考,對于無法理解的內容做好標記,為課堂針對性的學習做好準備。如預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內容時,要將其定義進行勾畫,并用不同符號對無法理解的地方進行標注,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第二,以知識間的關聯,理解例題。小學數學課前預習中,例題是重點預習的內容,學生在對例題預習時,要善于將新舊知識進行聯系,如果能夠找到聯系,先嘗試以舊知識解決新知識,再嘗試用新知識與方法對具體的得到過程進行探究。如果仍無法理解的情況下,依然要做標記,做好下一環節的學習準備。第三,合作學習,解決疑惑問題。針對預習中的疑惑問題和難以突破問題,可以與家長、同學討論,也可以觀看老師提供的微課,讓其對學習問題進行突破。第四,提供訓練習題,檢測預習效果。此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對自己預習中的理解進行驗證,正確的情況下,能夠加深預習內容理解,增強自信,反之,則能夠思考錯因,及時改錯。如果無法明確自己為什么錯了,又可以找到聽課的重點。第五,補習舊知,構建扎實學習基礎。學生在預習中會涉及到一些學過的定理、公式等,如果存在遺忘、模糊等問題,要及時做好對應的補習,如此就可以為學生新課學習的順利進行,以及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做好準備,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六,及時向老師反饋預習結果,讓老師做好充分的課前教學準備。
綜上所述,課前預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重大,老師要從培養學生樹立課前預習意識、預習過程的指導等方面,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和預習效果,為高效化數學課堂的打造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