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元
(長春市回族中學 吉林長春 130600)
思維導圖是一種靈活的教學工具,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同時思維導圖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通過發(fā)散性的結構體,引導學生在掌握主體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的思維也有所拓展,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考。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對于拓展閱讀教學的方法有著重要的作用,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優(yōu)化課堂教學水平。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進一步的發(fā)揮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性,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對于構建互動式的初中語文課堂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教學中最為關鍵的是積累,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的積累文本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詞匯量,確保學生在實踐中可以更好的應用日常所學[1]。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在預習,通過清晰的思維脈絡指導學生初步的掌握閱讀文本的基本內容,從而可以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通過對文本的大致分析,構建思維導圖大體框架,并做好預習前的筆記,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大體框架時,沒有思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課中訓練,掌握基本的思維導圖繪制技巧,從而更好的將思維導圖應用在預習中[2]。例如,在學習《紀念白求恩》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致的分析,在繪制思維導圖前,教師可以建立不同的維度,幫助學生確定大致的繪制思路,如文本的主人公、故事主線、情節(jié)、情感等,通過這些維度的建立,指導學生自主的繪制預習思維導圖病記錄筆記,從而初步的對文章進行了解,學生經過預習后,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對于后期的學習意義重大。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十分的靈活,教師可以將其應用在授課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文章進行全面的分析后,構建系統的文章體系,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主旨,體會文章情感[3]。例如,在學習《黃河頌》一課時,文本題材是寫景的,通過景物的傳神寫作,向讀者傳達熱愛祖國河山、熱愛自然的真摯情感,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可以景物為繪制核心,從閱讀內容景物的寫作順序逐一的黃河的特點和所對應的不同的表達方式、情感體現通過不同的維度層次化的繪制出來,讓學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掌握閱讀的內容。在進行思維導圖繪制時,教師要和學生進行互動,通過語言鼓勵,讓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思考習慣,善于總結和歸納,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思維導圖的應用效果。
教師可以繪制思維導圖鞏固閱讀教學的內容,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從而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在進行閱讀文本復習時,主要是對文本中的重點部分進行復習,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要盡量精簡內容,圍繞著閱讀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設計,切記不能將閱讀內容全部納入其中,否則思維導圖的應用效果就會大大的降低。例如,在復習《使至塞上》時,本文的重點內容是重點詞語的解釋、翻譯、主題思想等,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可以圍著些內容進行,從而提升閱讀復習的精準度和學生的記憶力,讓思維導圖得以有效的應用。
在閱讀復習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閱讀內容的主要內容、難點、文章的主線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可以提升閱讀復習的效果,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大,需要掌握的內容也極多,有時候會分身乏術,在后期的復習階段,更要應對多門課程,所以,教師在復習階段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將閱讀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可以簡化閱讀復習的流程,降低復習的難度,替增復習的效果。例如,在復習《夸父逐日》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并梳理出基本的復習主線,指導學生的復習,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不迷路,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從而可以精準的把控復習的重點和難點,提升自身的復習效果。在多次的應用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的繪制復習思維導圖,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融入了學生的自我理解,應用會更加地有效。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閱讀中的應用極為巧妙,教師在實際的應用中,應該注重教學不同環(huán)節(jié)的特點,綜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發(fā)散學生思維,主動思考,才能合理的應用。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指導學生逐漸學會使用思維導圖,可以進一步的強化學生的認知,最終讓思維導圖成為學生提升學習效果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