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呼倫貝爾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內蒙古海拉爾 021008)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 號)指出,積極推進轉型發展,各地各高校要從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局出發,切實增強對轉型發展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擺在當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轉型發展是地方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地方院校,適應當地特色,推動適應當地經濟發展是地方高校重要的任務,也是發展自身,提高高校實力的重要手段。大學物理實驗以及大學物理理論課程是一門基礎課,對于理工專業的人才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改革,先改的應該是老師,應該從觀念思想著手改[1-3],在老師內心形成原動力,教學才能得到持續的改進,人才培養的水平得到提高。地方高校能夠順利地實現轉型,就必須首先從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入手,目前最先應該著手打破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教師的授課傳統,改變授課形式,嘗試創新應用新型授課方式。
理論課在講授理論時應該和專業結合,例如,對于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應該立足專業,舉一些該專業相關例題,能體現教學效果,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實驗課主要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多給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機會。任課教師充分理解和認識目前互聯網的新時代教育教學中面臨的新任務、新問題,在地方院校轉型的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巨大變化。對于轉型發展中的高校,培養的是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根據現代社會需求更新教學理念,大力推動教學改革,重新建立符合地方需求、時代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
理論教學方面,加強教學平臺建設[4],或者和有實力的教學平臺合作[5],建設適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課程,并且鼓勵使用智慧教室,利用智慧教室進行線下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課上互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參加到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電容器時可把實驗室的真實電容器帶到教室,放在智慧展臺中讓所有學生都能清楚看到電容器構造,比單純講解理論更形象,更生動,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應用。
實驗教學方面,淘汰老化的儀器設備,更新陳舊的實驗項目,實踐類課是依托為實驗室的硬件條件開展的,實驗室硬件條件會直接影響授課效果及人才培養的效果。在地方院校學校轉型發展中校企合作方向的招生人數越來越多,辦學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基礎大學物理實驗課不僅要承擔物理學本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還要對理工科的全日制本科生開展教學,因此實驗室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已經不能滿足現狀需求,大學物理實驗室亟待擴建,實驗設備急需更新。為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要投入大量綜合設計型實驗,舊的實驗室條件遠遠滿足不了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需要。因此必須加強實驗室投入與建設,改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條件。可以加大設計性實驗比例,撥出適當經費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作為課程教學一部分,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創造能力,還可以與教學研發結合,教師帶著學生搞科研,一舉兩得。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教學,課前布置線上預習作業,課后進行復習指導、問題答疑,加強了學生與任課教師的溝通交流。互聯網的共享和即時性,實現了信息的透明、資源共享,對于組織教學、教學管理、學習方法、教學模式,更方便、更高效地實現了創新發展。
理論教學方面改革體現課程創新性,采用慕課,微課與傳統教學結合,是實現金課建設的有效途徑,大學物理課程資源豐富。利用慕課微課資源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穿插翻轉課堂教學,是符合時代需求,學生發展新特點的有效手段。以教學平臺為主要載體,融合其他網絡平臺優秀資源,進行線上線下教學,部分有條件的專業實現利用慕課、翻轉課堂、雨課堂、課堂派等先進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體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性。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高校的管理也將逐步向智慧化轉變,MOOC 與翻轉課堂成為“互聯網+”環境下高校物理教改的特點。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驗教學,將不再受傳統教育場所的限制,打破傳統教材的束縛,教師將在新的平臺,重新設計學生的學習環境,指導學生利用更加高效的方法進行學習。更新教學模式,讓教學方法更加個性、課堂形態將更加多樣。
當代大學生,信息技術掌握很快,而且也很樂于接受新事物,在混合式教學中不僅僅體現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還體現在理論與實踐的混合式教學,理論課可以在實驗室上課,更能體現教學的創新性,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科學研究精神培養有更大的益處。例如弗蘭克-赫茲實驗部分的內容,在理論課中有,同時實驗課也有,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課前把錄好的教學視頻發放給學生預習,在線下正式上課時把學生帶到實驗室,在真實實驗儀器前面講解,比用多媒體演示實驗儀器,講解理論內容后,在大學物理實驗中在講解實驗內容更真實,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應用,學到的知識也更扎實,理論與實踐混合,線上與線下混合,充分利用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大學物理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鍛煉科學的思維方式,這正是大學物理課程最主要的課程目標之一。
理論教學方面,由于大學物理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多專業的課程,因此教學內容不能一刀切,從教學內容建設方面應該更關注專業性,高階性。更新各專業教學大綱,豐富教學內容,加入體現專業性、高階性的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選取適合于不同專業需要的大學物理內容,是符合目標導向人才培養需求的。
實驗教學方面,結合專業特點,開發特色項目。由于專業不同,各個專業對于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需求也有所不同。根據專業需求調整實驗大綱及實驗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授課計劃,探索大學物理及實驗課程發展的方向。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體系中,嘗試不同的教學內容,包括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等不同的教學層次,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培養目標有利于實施思政教育,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教育學生,使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在教學內容中加入科學前沿問題,重點加入我國科學家對前沿領域的貢獻,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激勵學生努力探索,更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勵學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的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物理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科研創新能力。為了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課程設計中從嘗試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
1.加強教師自身學習,強化教學隊伍的思想政治素養
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清晰的認識,大學物理及實驗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對人文社科知識及相關教學方法的學習與更新,從自身提高人文素質,主動學習社科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尤其是方針政策及國際形勢要有充分的理解及了解,以提升自身德育滲透的教學設計能力。在課程教學隊伍中吸納從事思政專業教師,對于課程思政建設給予指導,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作為國家政策風向標。大學物理雖然是基礎課,課程內容很多都是經典多年不變的理論原理,但是這些原理的應用和科技創新卻是時刻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的,也反映了當代的政治經濟形態,因此思政教學的內容卻是與時俱進的,這就要求任課教師經常學習,與思政教師不斷溝通,提高自身素質,只有任課教師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完成課程思政教學,不僅教書還要育人。
2.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
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有互動才能教學相長,課程思政教學中,教師必須了解與分析學生學情,這樣才有助于教師在大學物理課堂上的思政教育。與班主任、輔導員教師多交流溝通,多方面了解學生思想表現及思想困惑,直接與學生進行談心、溝通,拉近師生距離,學會從學生身上獲取思政教育元素及線索。通過這些工作,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將更有針對性,思政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從而提高大學物理的課程教學效果。
3.合理設計教學方法
思政教學中的素材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學情的需要適度、適時的運用選取典型的素材,實現有機和諧地教學。
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的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與時俱進的過程,伴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人才培養模式及要求的不斷變化,教學也要隨之改革。提升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的課堂教學效果,是一項利于教學利于人才培養的大事,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