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工坤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三職業(yè)高級中學 江蘇張家港 215600)
張家港沙上是指現(xiàn)張家港鹿苑,楊舍,晨陽一線以北長江新沖積平原。在宋元年間以來,除部分江南本地人外,來自長江以北的崇明、海門等地外地人紛紛來到這里開始了生息繁衍,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形成了沙上文化。本人談談自己在中職(技)英語課內(nèi)外對學生進行 “沙上”文化教育教學。
張家港“沙上”指張家港鹿苑,楊舍,晨陽,南沙一線以北長江新沖積平原。早在宋元年間,除了部分江南原籍的本地人外,多數(shù)來自如皋、通州、海門等地外地人來這里開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息繁衍。他們是最早的“沙上人”,沙上文化也孕育而生,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形成了沙上文化。時至今日,由于年代久遠,一些沙上文化逐漸消失。但沙上的地域成陸的自然變遷,沙上人奮斗的歷程,尤其是沙上人“聰慧、勤奮、儉樸、善良、執(zhí)著”的人文精神,是寶貴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傳承和弘揚“沙上”文化是我們教師和學生的任務。
我結合學校、學生,教材和當?shù)靥攸c,發(fā)掘英語教學內(nèi)容,把傳統(tǒng)的沙上文化融入平時英語課中。
中職(技)學生多數(shù)是中考的落榜者,他們的思想覺悟不高和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在英語課中結合教學內(nèi)容,不失時機地滲透“沙上”文化,對學生進行品德育。如上完中技英語Lesson 2 Our village 后,接著遷移知識,是進行“沙上”文化教育的好時機,讓學生欣賞一下張家港本地農(nóng)村村莊是什么樣子?播放我市農(nóng)村村莊的影像,再結合畫面進行講解。學生看到自己的村莊布局整齊劃一,一排排整齊的房子,一條條筆直的大小道路。門后是筆直的小河,房屋前后是方方正正的稻田,這叫作“圩”,“埭”,這樣的村莊布局給人端莊,穩(wěn)重,和美的感覺。我講解結束,就趁熱打鐵地說:“看看同學做的作業(yè),有的作業(yè)馬虎潦草,連序號都沒有。”還拿出書寫得極差的作業(yè),給學生看(當然沒點名)。學生立即安靜。我們也要像村莊“埭”那樣,把作業(yè)寫得端正,認真書寫。我把書寫認真的作業(yè)進行展示,并點名表揚,還把書寫認真的作業(yè)放在班級學習園地內(nèi)進行展示,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認真做作業(yè)。一段時間后,班上學生書寫作業(yè)特別好,原來那幾個“混混”的態(tài)度也改正了,作業(yè)都能按時完成。這就是把沙上文化精神遷移到作業(yè)上。接著,我在課堂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繼續(xù)滲透“沙上”文化進行思品教育,慢慢地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了,積極打掃衛(wèi)生,能自覺排隊吃飯,尤其是疫情期間同學們進出校門測體溫,佩戴口罩做得特別好。
英語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因材施教,當前英語課本內(nèi)容多,由于受到實習假期的影響,根本不能完成全書內(nèi)容的傳授,只能選取部分教學。所以,教師必須研究學生、教材和課堂,提高課堂效率,精挑細選教學內(nèi)容。如中技第一冊,Lesson 6 The Excursion 重點描寫一群孩子進入村子,孩子翻爬籬笆,摘果園里的蘋果,結果被狗發(fā)現(xiàn),孩子各種狼狽逃跑的過程。技能是學習過去進行時。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教,對于中技學生來說是白白浪費了時間。此時我采用多媒體教學,背景是農(nóng)村,果園,蘋果樹,狗等,這些素材在網(wǎng)上容易找到的。這還是滲透“沙上”文化教學的好時機啊!在我課前到常陰沙農(nóng)場農(nóng)業(yè)示范園,用手機錄像長江,江堤兩岸美麗風景,再錄像示范園果園整體和局部果樹,把視頻用于多媒體教學,既展示本地沙上農(nóng)村田園風光,又有書上內(nèi)容一致的果園,籬笆,樹,小木橋等場景,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喚起了學習書本知識,課文學習效果較好,又滲透了本地的沙上文化,可謂一舉多得。技能是學習“過去進行時時態(tài)”,多媒體把畫面,如“狗吠,孩子爬樹,狗追,孩子跑,跳入水中”從動態(tài)來描述,學生較能很好掌握過去進行時的結構和其定義。
我們在課上不失時機地進行“沙上”文化滲透,而且在課堂外,利用“沙上”文化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教學的鞏固和提升。
我?guī)ьI部分學生到本市博物館,錦豐沙上文化館去參觀,讓學生親眼見證沙上人曾用的獨輪車,木制紡紗機,田犁等,通過閱讀,講解員的講解,展廳里視頻播放,學生從沙上人的衣、食、住、行、語言等方面了解先輩的生活習俗。還學會了“沙上”文化,與本地 “河陽山歌”文化的區(qū)別。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習后,學生們能把張家港市內(nèi)有哪些風景點,文化特色,美食等等,說得像導游一樣。我布置小任務:假如一位外國人來張家港旅游,你怎樣與這位游客交流?有的同學說,“我們基礎差,說不出完整句子”。我說“其實,你們都想錯了,我們沒必要那樣,我們只要學會交流,借用眼神,手勢,地圖,知道一些單詞,詞組也可以”。學生明白了,我就做了示范,下載了張家港地圖,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的“沙上”文化的有關英語。如“沙上文化 culture on the sand area in Zhangjiagang.張家港博物館,Zhangjiagang Museum. 香山風景區(qū) XiangShan Scenic Area. 長江江堤banks of Changjiang River 等等。我們?nèi)蝿帐峭瓿傻貓D上一些風景名勝以及鎮(zhèn)名等簡單翻譯即可。學生興趣盎然,紛紛用手機下載張家港地圖,不會的找百度,學生一邊對照地圖,一邊做筆記,不亦樂乎地忙起來。我一一進行批改,學生利用導游圖學英語,鞏固所見所聞“沙上”文化確實是一個好方法。
我校每周有兩節(jié)社團課,我就組建了“沙上英語社團”。活動之一,就是英語“沙上文化”小短文訓練。讓學生感受成為一名沙上人,一個可以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人,為以后沙上文化發(fā)展提前做準備。如 My Village,模仿課文,再寫自己村莊,要求在100 詞內(nèi)。學生寫好后,大家互批,經(jīng)老師修改后,在社團人員圍城一圈進行演講,視頻上傳到班級群,供大家學習。其實這過程就是 “沙上文化”英文演講,提升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激情和樂趣。我還在社團活動室墻上張貼“沙上”先輩們用的生活物品,勞動工具。并用英語單詞描繪照片,再付上相應物品的英語小介紹,如圖片《老式木制紡紗機》,照片下寫上“Old Style Wooden Spinning Machine”,Before 1980s,people in this area used it from dry cotton to make yarns.學生對著照片,結合英語,能理解英文介紹。
我校學生經(jīng)常參加各種校外活動,如市級志愿者活動,各種體育拉拉隊,禮儀隊,等等。為此,我配合學校舞蹈音樂老師,針對沙上民俗特色,各類民俗,插入相應的英文音樂,學生在活動中載歌載舞,唱跳“沙上”有關舞蹈和歌曲,學生既能享受英文歌曲的魅力,熏陶了沙上文化,提升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宣傳了“沙上”文化。另外,我還組織英語“沙上”美食節(jié)活動,在學校食堂里包餃子,團團子,吃螃蟹等,在活動中同學盡量使用英語,如“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 like --,I don’t like--,”哪怕只說一個單詞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在活動前學單詞,學句子。如果學生超過1 分鐘說不出幾個單詞,就罰洗筷碗,真是妙趣橫生。這樣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感受到了沙上文化,為以后的“沙上文化”的推廣作出重要的一步。
我校中職(技)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本地人,是標準的沙上人家的繼承者,他們畢業(yè)后多數(shù)就在本地工作,是建設沙上家園的主力軍,所以在英語課內(nèi)外中對學生進行“沙上人”物質(zhì)和精神教育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