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平
(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 江蘇昆山 215300)
隨著現代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發生了覆地翻天的變化,各種新技術、新手段和新方法,如雨后春筍般奔涌而來。信息技術對現代課堂教育的輔助作用也得到了眾多的專家和學者的廣泛認可,并有與之相融合發展的新趨勢?,F代信息技術因其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可視化和動態模擬的顯著特點而深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睞。[1-2]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熟練地將這一工具用于課堂教學中,則無論是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專注力,或是活化課堂的教學氛圍和提高課堂效率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F將筆者的一些看法與讀者分享如下:
現在的數學教育強調的是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教師在課堂中著力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的提高,對于知識的形成過程著墨不多,即使偶有涉及,也只是過眼煙云,很快就被大量的題海戰術占領了,這樣就導致學生認為數學就是一些純粹的理論和枯燥的計算,學好數學就得做大量的練習和重復性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求知愿望逐步喪失,數學課堂的氣氛越來越沉悶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越來越低,而我們的教師則一味地抱怨學生的學習態度差、能力差和基礎差,很少從課堂中找原因,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窘境,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同學掉隊了,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數學了?,F代信息技術就像一道絢麗的彩虹,劃破了原本沉寂的天空,使原本對數學喪失興趣的學生又獲得了新的生機,看到了新的希望,讓學生感覺到了原來數學課堂也會這么精彩,這么有趣,這么生動,離我們的生活原來也這么近??!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中的“Flash”“幾何畫板”“電子白板”“Z+Z智能教育平臺”或者其他的教學軟件,則可以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活動更加形象化、可視化和生活化。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盛況,然后再讓同學們回顧奧運圣火的采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會看到身著白色服裝的奧運圣女,將奧運火炬放在一個凹面鏡中,將反射后的太陽光會聚到奧運火炬上,從而取得了圣火??吹竭@一場景,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驚嘆:“這太神奇了,不可思議!”看到學生的表情以后,教師則不慌不忙地點擊出課前設計好的采集火種的動畫視頻,向同學們展示這一過程,并從動畫播放的過程中,讓學生從中找出兩類線型:相交和平行。這樣設計教學,將信息技術的可視化優勢用于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數學課中的生活味道這么濃,原來數學課也這么有意思。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精于運用的就是各種道具和模型,對于一些具有立體感和動態化的知識,教師常常束手無策。他們只能通過講解和分析的方法,講述其運行機理,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通常會感到困惑,對于部分學生由于不能理解而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興趣越來越低。怎么辦呢?我們不能像以前一樣,把它歸結于學生的悟性差,理解能力不強了。我們要反思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我們也要找出學生難以理解的原因是什么,都是生活的體驗太少嗎?真的是學生的天資愚笨?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導致課堂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但教學的理念不先進,教學的手段不靈活,對教學的方法不做深入的研究,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數學課堂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從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通過實踐應用的活動,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草坪上設計一個半徑是2 米的圓形花壇,讓他們親自動手去實踐,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又如:在教學“比的應用”一課時,教師可以把數學知識和醫生稀釋藥液或者農民除蟲要配的農藥配比等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以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時,通常的教學方法是課前準備一個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在介紹到它們的形狀特征時,教師往往將事先準備好的實物模型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后思考、分析它們的具體特征。這樣設計教學無可厚非,但是演示實驗具有其局限性,學生不能實踐嘗試,且不同方位的同學由于視角不同,所以教學的效果也就不一樣。運用“幾何畫板”中的“立體幾何”中的“正六面體”“任意長方體”和“圓柱體”等諸多的選項功能,不但能讓學生觀察到更多類型的立體幾何圖形,還能夠觀察到它們旋轉、放大和縮小后的形狀和特征,最為重要的是學生可以登臺實踐,讓學生體會到動態化演示后的神奇和美妙。
推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融合,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信息技術只是眾多教學工具中的一種。我們千萬不能被信息技術牽著鼻子走,我們要對兩者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即以數學教學為主,信息技術應用為輔。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正確地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它為我用,而不是我被它用。聽了很多的數學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和優質課等,其中不凡有一節課中涌現出幾十張PPT 的情況,甚至于有的教師是將幻燈片點出來后才能繼續后續教學內容。這樣的課看似充實,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似華麗,實為噱頭,中看不中用。
提倡將傳統教學和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目的是發揮各自的長處,互通有無,努力將數學課堂推向更高的境地。有的教師看到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和巨大魅力后,認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落伍了,我們應該逐步淘汰過去的舊模式。其實有這種過激想法的人是遺忘了傳統教學中也有現代科技所不能代替的部分,傳統教學也有它的優勢,信息技術也有它的不足。例如:有理數的運算、方程以及方程組的求解、課堂教學中的演示環節和提問環節還是傳統的模式比較好,計算機不可代替;但是函數關系和幾何圖形問題的解決確實是信息技術要直觀、方便。
演示課。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其具有的聲、光、點的美妙效果帶入課堂,運用其特有的動畫演示和動態模擬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常規課堂教學工具不能展示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豐富的圖形世界》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制作和搜索的方法,將具有亮麗圖文的圖片呈現給學生:它們可以是商標、建筑、服裝、風景、幾何體、七巧板、卡通人物、家庭用品和優美的數學曲線等。
實踐課。將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融合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比如:教學任意三角形的特征時,常見的教學方法有教師在課前準備多種類型的模型,或者在課堂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做紙工的方法現場展示,要么就是教師在黑板上現場作畫。但是如果運用《幾何畫板》則可以讓學生點擊控制標點,連續地演示出若干個三角形,且人人可以登臺實踐。
網絡課。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向深入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育教學的形式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生知識的獲取不再局限于課堂,網絡課堂和線上教育就是眾多教學模式中的兩顆璀璨明星。網絡課堂由于其具有信息容量大、可存儲性和不受地域限制的優點而深受學生的喜愛;而線上教學由于其具有實時通信和雙向交流的特點,已經發展成了學校教育的后備力量和補充形式。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其優勢有目共睹,但這也僅僅是輔助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在心中一定要有準確的定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運用課堂演示、課堂實踐和借助于網絡的形式將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地推向深入,確保素質教育的形式不變樣、課堂改革的精神不走形。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在快樂中學習,就會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