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云 邱清華
(北部灣大學 廣西欽州 535011)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人才培養的重要和艱辛,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而教育離不開學校,特別是高校在人才培養和教育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人才培養是高校所肩負的三大職責中最為核心的職責,而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又取決于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學這一重要環節。教學環節又根基于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基礎夯實于課程建設,故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大重要工作。因為每個專業的建設是基于相關課程的建設基礎上,而學科建設又是基于相關各專業的建設成果之上,可見課程建設就像是建造房屋,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基礎夯實工作環節,應該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視。
為此,國家和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及高校本身拿出相應的資金資助高校的課程建設,這個工作已實施半個多世紀。在這個漫長的時段產生了很多優秀的課程建設成果,這種優秀的課程建設成果,用另外一個名詞表達就是“精品課程”。而我國開設“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事情,“精品課程”建設進行有十余載,取得了輝煌成績,但同時也出現過一些問題。為此,我國目前將“精品課程”建設改變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源于精品課程的建設,其實在很大程度就是精品課程的建設,所不同的是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成果公開化和網絡共享化而已,當然較原有的精品課程建設要求有所提高,表現在質量要求有所提高,另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要求和操作有所提高。
我國精品課程的建設項目的實踐和研究有很多年,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有等級之分,有校級、省級和國家級,下一級別的精品課程建設是上一級別的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和條件[1-2]。校級精品課程一般經費在數千不等,它是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申報培育和基礎;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一般經費是10 萬元,只有在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做好,才有可能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精品課程的建設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在我國經歷多年,確實改革了一些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升了教學質量,鍛煉了教師,完善了教師隊伍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效果良好,是加強高校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和抓手。我國很多學者[3-5]都肯定了精品課程的建設成就。但由于眾多原因,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申報和實施過程有所泛濫,不求質量只求數量,對申報者沒有任何門檻和要求,只要是在校教師,都可以申報,脫離了精品二字,我國有學者[6-8]在研究論文中指出了這點。
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脫胎于精品課程的建設,是因為二十一世紀初我國教育部發現精品課程建設的效果不盡人意,耗費大量的資金,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目標。其中最大的不足在于重復建設浪費資金,此外建設成果得不到共享,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各自封閉,建設成果和資源自我封閉,視為己有保密不透露,更不允許他人借用下載。
故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大概始于二十一世紀初,對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研究就更晚,從文獻的查找發現基本始于二十一世紀初葉。 邱林[9]在其碩士論文中對我國醫學類國家精品課程網上資源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指出這些建設資源存在重復性,實用性和使用性不高的客觀現實,提出了希望改正。
任何一個新鮮事物的出現,必然會引起一些躁動和不安及投機取巧行為和現象,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也不例外。在二十一世紀初葉末后,因教育部的重視和推動,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開始得到重視和推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亂象,這個亂象就是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存在泛濫的現象。姜紅[10]指出了這種亂象,并提示有關部門和人員引以重視。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自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內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每年的幾篇到數十篇至上百篇,逐年增加,到2018 年的研究文獻數量幾乎達到前些年的研究文獻的總和。
對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的內容較為龐雜,對其歸納總結分析如下:
我國在線精品課程的建設是在國家和地方及一些高?;ㄙM大量的資金進行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發現建設效果和建設效率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清華大學的申永勝[18]指出精品課程是長期積淀的結果,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是重點,課程內涵建設是核心,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是基礎。但很多精品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并沒有按這個原則和要求去做,存在就課程而課程建設,已拋棄師資隊伍建設或根本不顧及師資隊伍的建設。單純的編寫教材,編寫教材參考書及習題集和試題庫來充當全部的建設目標等問題。如文獻[19]中呂卓人所指出,最大的問題在于精品課程建設資料和資源被很多建設者各自保密封存而得不到資源共享、利于大眾、任人取用、服務于廣大師生,如文獻[20]中施曉秋等所指出和所建議的必須更正。
我國精品課程的建設已經有長久的歷史,就大量的建設事例,也有大量的建設經驗、建設經歷和建設資料。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可以在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和完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克服其缺點,發揚其優點。同時國外特別是一些發達的歐美國家已經有成熟的經驗和豐富的建設經歷供我國借鑒和參考。同時國內計算機科學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一發展提供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載體實現的可能性。如文獻[21]徐苑苑認為云計算的發展為開放課題建設提供了方便,對于計算機學科專業的一些基礎性課程,因計算機技術的軟件和硬件的開發與應用,發展及創新,已經使得一些計算機編程語言進行網上開放教學成為可能。如文獻[22]中袁利永等所指出。各高校之間的聯合、交流與交往及合作和共贏是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基礎和資源共享的前提,陸興鳳在文獻[23]中以高職院校為例探討了各高職院校的合作互利共贏為各高職院校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提供了可能性。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的任務,人才培養在于質量,人才培養質量在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而教學質量的提升在于學科、專業的建設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融合于專業和學科建設中,而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的基礎。故加強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
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是承接原有精品課程建設的使命和意義。此外,它還賦予于更大的使命和意義,就是做到課程建設的資源共享,利益共分,資金節約,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建設意義。如文獻[24]中李俊所提到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意義最大在于用,且大家都能用的意義上。
建設適合一般大多數針對專業的在線開放課程就要達到:1)普遍適用性;2)大(大指涉及的范圍大)而全,少(指的是各個教學內容少)而精,資料俱全;3)品質較好,精華準確經典性;4)性價比高性;5)平臺的完善和健全性等等。
故在建設的過程中就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做好、做強以下一些工作:
1)區分與理順清楚不同的學科、專業被建課程的共性和個性,了解各自的教學大綱;2)甄別和界定這些不同的學科、專業的被建課程的內容和范圍及各自特性;3)思考將這些不同專業和學科的被建課程如何放在一起進行教學的方法與實施方案;4)優選提高被建課程的教學效果的方式與方法;5)根據課程所在的學?,F有的實際條件和環境等對其進行教學實踐的方法與實施方案的共性進行探究;6)優選和打造優秀精英型的被建課程的講授教師及教學團隊;7)設計和比較及優選被建課程的學生實習實訓實施方案;8)優化選擇被建課程的考核考查方法;9)構建在線精品開放被建課程的建設效果的評價指標及體系;等等。
對于該方面的研究不多,只能是從諸多文獻[25-30]中加以概括推斷和演繹得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是目前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主打方面[29],同時也是未來高校教學的改革方向[30]。
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歷史時間不長,對其研究的文獻資料雖不少,但大多是在近三年產生的研究文獻,研究文獻一般主要陳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信息、狀態和過程及效果等。但對于建設的目標和建設方案以及建設感受等等一些細微處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探索,對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平臺的搭建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此外,對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存在重復建設,雷同性太多,建設的效果不是很好,并沒有很好達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真實目標和目的,存在有建設資金的浪費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