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永云
(彌勒市竹園國有林場,云南 彌勒 652304)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人們大量開墾林地、濕地、砍伐樹木,使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林業發展處于重要位置,積極發展現代林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措施。現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平衡關系,在最大化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經濟價值,對保護生態多樣性,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森林有著相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蘊藏著巨大的能源。森林能為人們提供大量的木材和珍貴植物,能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生態文明工程建設不僅能解決現有的生態環境問題,還能強化人們環保意識,為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一份力量。通過現代林業發展,能夠緩解我國生態環境污染的壓力,修復因生態環境破壞而產生的荒漠化,縮小水土流失面積。同時,還能夠提升森林面積和成熟度,凈化土壤、涵養水質,為人類提供清新的空氣和干凈的水源,控制生態環境惡化速率,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逐漸從原始注重產品的價格轉變到開始關注產品安全和質量問題。而現代林業發展以新技術為支撐,提高了農產品產量,使得產品質量更加可靠、安全,給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從而滿足消費者對生態產品的需求,最終提高消費者生活質量。
生態林業是指基于經濟學與自然學的指導思想下,建立能夠創造經濟效益,滿足人們物質需求,且能夠建立完整的生態循環,改善人居環境的林業理念。生態環境包括了多種生態系統,且復雜多樣,部分需要長時間的自然積淀才能形成。雖然林業只是生態環境中的一個小小的分支,但是森林的生物多樣性的豐富,蘊含的巨大價值,讓其在生態環境的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初期對原材料的需求,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部分地區出現了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同時在經濟發展的刺激下,現代林業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從國民經濟總體上看,林業發展還存在不足之處,缺乏新型產業的支持,使得現代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無法得到全面發揮。究其原因:(1)我國當前在林業方面的政策方針指導性不強,林業制度改革缺乏力度,制約了林業的發展。(2)林業資源所在地經濟一般處于較低水平,因此,當地發展林業資源是出于發展經濟的目的,這就對林業資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費或是破壞。(3)在對林業資源的保護上,人們認識不夠,使得亂砍濫伐成為普遍現象。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帶動經濟發展,但從長期來看,為林業的發展埋下了安全隱患。當前,生態環境已經隨著林木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和生態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得到極大的改善,生態效益也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得到極大的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大推進了全國各地生態環境的建設,使得全國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當前政府部門可以簡化林業管理的相關手續,放寬路徑,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當中來。林業部門應該加強保護當地林區,嚴格控制開發。可以將其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在種植時選擇經濟效益較高的植物,提高整個林區的經濟效益,做到真正的“以林養林”。還可以吸引企業投資,加大對林區的科技投入,甚至可以擴大林區范圍,提高整片林區的環境利用率和經濟效益。隨著生態文明的發展,我國政府逐漸加大了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力度,使得森林面積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同時,林業資源質量也有大幅度好轉,這促進了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先要充分發揮林業對生態建設的作用,做好林地資源保護工作。嚴格要求建設用地對資源的保護,工程建設必須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對于私自毀壞用地的絕不姑息。
林業發展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大工程,任何事情的發展都必須依靠資金上的大力支持,林業也不例外。所以,政府應針對林業制定專項的政府投資基金,作為支撐林業長遠發展的保障,從而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保障林業發展政策措施得到落實,從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建立配套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其次,結合不同階段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資金額度。最后,將投入林業的資金納入到政府的財政預算中,從而保證投入資金的長久性。
3.3.1 重視林業科技發展
任何產業的現代化都無法脫離科學的發展,現代林業主要就是依托科學技術和裝備為基礎,再以科學的管理發展現代林業。只有加大在林業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才能夠切實地提高林業的發展速度,加快完善生態林業的腳步。無論是農牧業、漁業,還是林業的發展,現如今都不僅僅是單純的播種、養殖、繁衍或收獲那樣簡單。當前林業技術人員應當把如何科學的種植,減小生長周期,提高植物效率,提高土壤利用率做為研究方向,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植物自身的作用。為了實現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重點研究林業生物產業、生物能源等關鍵技術,不斷提高林業科技水平,為林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為現代林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3.3.2 加快林業科技成果應用
通過建立各級林業技術推廣體系,不斷完善推廣機構建設水平和服務體系,更好地促進林業科技成果的轉換,引導現代林業發展。
3.3.3 推進林業監督體系建設
不斷提高林業監理標準化水平,加強林業質量檢驗中心和實驗室建設,對現代林業發展能夠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是各個領域發展不可缺少的內容。在日益嚴峻的環境下,現代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科技創新。只有創新林業發展模式,提升林業產業化水平,改變林業發展模式,才能實現林業建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在林業基礎條件好和林業技術強的地方,可以動員當地相關部門和企業建立林業標準化示范區。而且要將林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相結合,為示范區做好相關規劃、樹立目標等提前準備。示范區的建立還要兼顧到生態環境保護、營林造林工程以及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工程的工作,通過科學的規劃,實現林業發展的快速化與標準化。
綜上所述,林業是我國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破壞最為嚴重的部分之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加強,各界不斷加大對林業發展與保護的投入。建設現代林業是林業發展的最終方向,能夠輔助生態環境的快速恢復,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建立先行條件。采取利用先進的科技,對林業進行科技改造,加快其建造速度與質量;國家出臺更多的利好政策,鼓勵林業經營者;加大對林業破壞的打擊力度等措施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由于現代林業與生態文明發展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必須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標準開展林業相關工作,既能解決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又能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只要能夠緩解林業資源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矛盾,把生態建設推向正軌,我國的林業產業和生態文明建設一定會向著和諧可持續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