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勤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盧陽動物防疫站,湖南 郴州 424100)
目前,牛養殖牛的規模不斷擴大,疫病的蔓延速度也隨之加快,在這樣的背景下,抓好防疫保健事宜的關鍵性愈發顯而易見,下面筆者主要基于牛養殖實際,就防疫保健要點淺談幾點看法:
要想切實確保牛養殖防疫成效,一定要配備一套同牛場養殖實際相匹配的防疫制度,具體來看:一是要科學選址,牛場的選址應同人員嘈雜的居民區以及交通要塞保持適當距離,場內還要配備專門的消毒池,出入牛場的人員皆應做好消毒處理;儲糞池則應建造在同圈舍兩百米距離之外的位置,以防牛排泄物霉變、發酵之后生出大量微生物、細菌危害牛的健康,減少疫病風險。二是要防范病原體的擴散,養殖人員在平時的飼養監管中,必須穿戴無毒無菌服飾,針對一些染上傳染病的養殖人員,要嚴格限制其進入牛場內,以免人畜交叉感染。三是要嚴令禁止將畜類和禽類混合養殖,牛場內不能同時養殖其他禽類動物,并設置好隔離帶,將辦公區和養殖區隔離開來,在圈舍旁邊設置消毒池,相關人員進入圈舍之前要穿戴好專門的鞋帽。四是要秉持自繁自養原則,以此規避外地引種引發的疫病風險,如若必須引種,務必要選擇非疫區的種牛,且要經由檢疫部門的嚴格檢疫后方可購買,引進的牛只要先隔離觀察,確定其健康狀態后方可混養。
按部就班地抓好各類疫苗的接種事宜是防范牛疫病的重要途徑,養殖人員必須在限定期限內按時給適齡牛接種各類常規疫苗,立足于牛場養殖實際,商討最具實效性和可行性的免疫規劃:不僅要選擇那些經過相關部門認可的正規疫苗,還要確保接種操作的嚴謹性,在接種時間、用量、注意事項上嚴格抓好,以防接種操作不當引發牛的應激行為。著重強化對牛瘟、氣喘病、鏈球菌病等重大傳染性疫病的接種事宜,同時立足于牛場養殖現狀及同本地疫病流行趨勢給以病牛最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一旦發現牛群中存在疫病癥狀,有關人員還應及時將疫病類別、蔓延狀況、臨床表現向防疫部門報備,以便于病牛的診斷檢測和病原的有效隔離,避免牛場中其他的健康牛只也感染上疫病。同時,為避免接種混亂問題,牛場最好設置專門的接種檔案,對每一頭牛、每一種疫苗的接種都詳細記錄在案,以便于后續翻閱查看,在接種完之后,也不要放松警惕,而要保持對抗體的監測,以保證最佳免疫效果。除了要抓好基本的免疫接種外,也需按時從牛群中抽取血清認真檢查,以便于把握好牛群中微生物、病菌的衍生狀況,一旦結果為陽性,必須立即將其隔離開來。
首先是消毒工作,牛日常活動的圈舍是大部分病原體的衍生場地,要想保證疫病預防成效,第一步便要自源頭切入,就圈舍環境進行徹底消殺,扼制各類病菌的產生,為牛創設一個兼具潔凈性和衛生性的生存環境。通常來看,常用到的消殺手段主要是按時清理、更換飼料以及噴灑消毒液,其中消毒液的使用最為有效,除了日常堅持常規化消毒,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還要開展大規模的充分消毒。還要安排專門的獸醫人員做好監督,消毒液一定要現配現用,在消毒液的選取上要格外細心,以免抗體的產生,消毒過程中必須保證充分、徹底,不放過每一個死角。對于日常養殖中產生的糞便、廢渣等養殖廢物也必須嚴格處理,將糞便及時堆積發酵,消滅其中的致病原,圈舍中的飼槽、飲水設備等也要按時清理,以防病菌侵入牛體內。其次是驅蟲工作,牛體內外寄生蟲繁多,驅蟲成效的高低影響牛疫病的預防成效,一般而言,每年要進行兩次全面驅蟲,時間選在二到三月、八到九月期間,另外便是平時的階段性驅蟲,如產前的母牛驅蟲、產后的犢牛驅蟲等等,驅蟲時間一般選在下午或晚上。
注重對飼料飼草的儲備,飼料品種單一、飼草質量不佳、日糧搭配不科學等皆是致使牛體質不佳、抗疫能力弱的主因所在,在牛保健工作中,必須確保飼料、飼草的充足性和營養性,強化牛的體質。同時也要注意,日糧的存儲應隨季節有所調整,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日糧儲備要適量增加,以防范由于冬期延長而導致日糧不足問題,育肥肉牛在飼養過程中需按二比三的比例合理搭配精、粗糧,以強化育肥效果。飼喂講究“三定”,一是定時,即一日喂食兩次,要保持在固定的時間,讓牛可以逐步形成優良的飲食習慣;二是定量,即喂食量要固定,控制每次投喂的食物數量,在具體的投喂量上基于牛的長勢特征、實際訴求決定最科學的用量;三是定質,即精選優質飼料,讓牛吃上營養價值高的飼料,以防范由于投喂失誤而導致的腸胃疾病,讓牛茁壯成長。另外,處于開放環境下的牛場還要適時開展放牧工作,不僅讓牛獲得更豐裕的養料,吃上充足多樣的牧草,也讓牛有更多的活動空間,一來加大運動量強健體魄,二來助力食物的消化。放牧時注意適度性,避免由于盲目放牧引發的環境問題,若是放牧不能有效適應牛群的營養訴求,便要嚴格依循牛群實況和補給要求及時為它們補充更多飼料,以確保牛群的營養供給。
縱觀現下的牛養殖現狀,發現很多牛場在日常養殖中重治而輕防,過于依賴于藥物和疫苗,加之對于牛場的日常飼養管理也不夠細致,導致牛場的疫病防治工作受到不良影響。要明確一點,在牛養殖過程中,決定防疫成效的一大因素便是牛場的日常飼養管理和牛場的內部環境,若是養殖環境太過臟亂,沒有進行完善的飼養管理無疑戶極大疫病擴散的可能性。免疫接種和藥物防治確實可以起到較好的防疫效果,然而此舉并非萬能通用的防疫保健手段,有的疫苗并不能發揮充足的防疫保護功效。另外,在當前各類牛疫病中,有百分之三十的疫病是因為病毒性因素產生的,但是現階段國內對于病毒性牛疫病還沒有研制出真正高效的防治藥品,整體防治原則依然是以預防為主。比如說,在牛日常食用的日糧和飲用水中添加一些病毒病原敏感的藥物提高預防效果,減少疫病出現的概率等等,但也要明確一點:運用這些保健產品作為預防手段即便可以收獲一些預防成效,也存在不小的弊端,最明顯的一點便是容易導致藥劑的殘余問題,牛肉制品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很容易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為此,在牛養殖過程中,對于各類保健品的應用一定要依循劑量要求和使用條件科學準確地添加,杜絕違禁類保健品的使用,在保證綠色養殖、安全生產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牛疫病的發病幾率。
要確保圈舍環境的潔凈性、干燥性、保暖性,為牛創設衛生舒適的生存環境,首先要保持適宜牛生活的溫、濕度,通風措施和保溫措施必須認真做好,控制好圈舍中的氨氣濃度,可以以是否刺眼為標準。在冬季主要做好保溫措施,舍內溫度不能低于零下五度,注意防范穿堂風和賊風,在夏季主要做好防暑措施,可以在每日清晨給牛喂服濃度為0.9%的淡鹽水,以避免牛群中出現中暑問題。圈舍內濕度應當低于65%,冬季時還要在地面鋪上墊料,將地面的積尿及時清理干凈,供水時間最好選在中午,水的溫度要在二十度左右,讓牛在冬季喝上溫水。總之要依循時令變化規律,采取對應的維護措施,還要注重控制好養殖密度,以免圈舍內太過擁擠,讓牛只可以舒舒服服地進行日常活動,也避免更多的交叉感染問題。另外,還要重視牛中毒問題,通常來看,牛中毒的主要來源在于日常食用的飼料和飲水,所以一定要確保飼料、飲水的衛生性,明確飼料的來源,避免其遭受農藥污染,特別是青飼料。那些已經被噴施過農藥的青草不能充當牛的飼料,自田地中流出的水也容易被化肥、農藥侵蝕,因此在放牧途中也要嚴加注意,盡量不要讓牛飲用,做好飼料的存貯,出現霉變的飼料,切忌不要貪圖便宜讓牛食用。
總而言之,各種常見疫病是影響牛體健康和生長速度的一大因素,必須及時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方能保證牛的正常養殖,養殖人員在日常養殖管理中應當緊抓防疫保健要點,將各項防疫保健措施貫徹到實處,方能保證牛的高效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