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新
(浙江省龍泉市農業農村局,浙江 龍泉 323700)
在我國的長久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是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已經逐漸認識到了工作重要性,國家也出臺和制定了一系列改進對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可以有效改善現有環境,是對旱情、蓄水排水效果進行提升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資金成本的控制。因此,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農村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也尤為重要。但是研究發現,當前農村地區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作仍然存在不足,為保證農業生產力的穩定提升,下文就將針對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
基于農村地區對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修建力度有限,因此經常出現水資源浪費問題,這也直接影響了水資源供給能力的提升。部分群眾對于農業領域節水問題的關注程度有限,掌握的內容存在明顯片面性,所以水資源在經濟水平全面發展背景下也受到了極大限制和影響。研究發現,當前很多農民在農業工作中仍然采用傳統灌溉方式,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問題,由于水資源利用率有限,一旦出現水費上漲問題,農民就無法正常繳費,灌溉工作受到影響后,不僅影響了農作物產量,同時對于其質量提升也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當前只有一小部分農民認識到了節水模式的重要性,并且在實際工作中采用低壓灌溉或是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農村地區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主要指的就是人工建設的水壩或是渠塘,但是我國農村很多水利工程都是上個世紀修建的產物,排水和灌溉效果十分有限,加之修建時間比較長,很多設備功能已經逐漸老化,難以滿足現代化社會的灌溉需求,不僅影響了農田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灌溉效果不佳還會造成農作物產量下降,難以實現對農民經濟收益的有效保障。
要想保證農田水利設施發揮更穩定的建設和管理效果,實現建設質量的全面提升,優化現有管理效率,就要加強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責任主體的明確,保證每項工作的開展都有具體的工作機構負責。但是目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然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部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責任主體已經轉變為地方或是農民,但是這些責任主體自身的主任翁意識較為薄弱,缺乏對自身工作職責的正確認知,甚至認為自己只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使用者,基于對設施建設工作的關注程度有限,因此很難在實際工作中發揮積極性優勢。長時間在此種狀態下進行發展,必然會造成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人力資源缺乏,并且資金成本有限,嚴重影響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保護工作的順利推進。
雖然當前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水利設施建設工作的關注程度不斷提升,但是主要針對的領域是大型水利設施,對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作的關注仍然比較有限,特別是資金投入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由于農民群眾對于這項工作的認識較少,所以繳費并不積極,政府部門在此種背景下很難開展相關工作,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關注度不高的情況下,一旦出現資金不足很可能影響農作物的正常耕種。
在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推進過程中,合理的規劃方案和專業的技術手段往往能發揮十分顯著的積極作用,但是縱觀我國農村發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然存在規劃換亂問題,此種背景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也將受到嚴重制約和影響。特別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分布形態存在不均勻的情況,所以在功能上存在巨大沖突,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重建或是多建問題。基于此,基礎設施協同性優勢很難得到穩定發揮,造成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明顯浪費。加上當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中的相關設備仍然存在明顯落后性,如果采用的管理方式有明顯開放性,很可能對農田水利設施功能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穩定提升。
為進一步實現對水利設施建設工作質量的提升,就需要在水利設施環節中著手,積極改進和更換傳統的農田水利設施,在和科學技術的同步發展過程中,增加投入力度,在推進工程建設水平提升背景下,實現對傳統農田水利設施的改進。如果這一環節中出現落后的水利設施就需要及時進行淘汰處理,通過此種方式實現對農田水利建設水平的穩定提升。通過先進農田水利設施的引進,農村地區的水利灌溉水平也將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在農田水利設施工作開展中更需要加強對資金成本的增加,只有保證農業生產質量和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才能有效減少農田水利設施落后現狀。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農業生產環節中必然會需要應用到大量的水資源,但是我國也是當前世界上典型的水資源匱乏國家。基于傳統的漫灌方式造成了大量的水資源浪費問題,因此要想實現對水資源浪費問題的有效解決,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就要積極發揮節約用水的優勢作用,這也是實現我國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對農民節水意識進行提升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書刊、廣播等形式進行宣導,在全面調動農民節約用水積極性的背景下,實現農民生產效益的提升。
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構建起標準的水利設施管理機制,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全面推動水利工程的健康發展。在這一環節中也需要從水利建設工作的源頭著手,有效進行分層管理和研究,在嚴格的制度要求和管理背景下,保證從上到下逐層遞進工作的穩定開展,這也是對農田水利設施工作順利推進的重要手段。此外,還需要在工作中積極為農民傳達水利設施建設的相關信息,在調動農民水利設施維護意識的基礎上,推動農村水利工作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部門也要為農民適當提供幫助和服務,對農民的灌溉工作提供資金或是技術補貼,在水利設施建設管理制度的全面提升背景下,實現水利設施建設工作的穩定發展。
在農田水利設施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水利建設人員的作用尤為關鍵,因此更需要加強對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培訓,政府部門更需要積極引進技術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其進行專業指導和培訓。利用人才選拔或是培訓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在技術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背景下,才能確保農田水利設施的科學和合理發展,在農田灌溉水平的全面提升過程中,還要加強對農村地區農田水利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農田工作的高效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世界上典型的農業大國,農田建設工作的開展將直接影響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是我國農業發展中最關鍵的組成環節之一。要想確保我國農村小型農業的健康和穩定發展,就更需要加強對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工作的關注。研究發現,當前我國水利設施建設領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政府部門在工作中更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對于現在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和解決,在制定健全的農田建設措施基礎上,推進我國農業工作的健全發展,確保農民經濟效益得到穩定提升,避免出現糧食供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