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婷婷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2)
近年來,“課程思政”是高校被提及的高頻詞匯。目前在高校,各個專業課的課堂上基本都有意識地有所涉及。但輔導員作為高校面對學生的一線工作者,作為高校大學生人生導師,更應在學生的“思政化培養”上下功夫,真正發揮輔導員的德育功效。
作為高職院校,重在培養德技并修的現代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然而,在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文化基礎較差,且人生目標比較模糊,政治信仰上存在迷茫與矛盾,思想品行與法制觀念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疑惑。面對個性迥異的高職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思政教育尤為重要。將課程思政滲入到專業課學習,深入到職業技能的培養以及日常的德智教育中,能夠有效地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人生目標,培養良好習慣,為高職學生的精彩人生護航。
所謂“課程思政”是將思政教育與德育熏陶貫穿到高校的每一門課程中,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和服務的一線工作者,雖然涉及課程教學比較狹窄,但思政育人和德育的空間卻比專業課教師更加廣泛,更加靈活和更好開展。
在“課程思政”大視域下,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需挖掘的是專業課程的相關思政資源,而作為輔導員,更應關注自己在育人方面的思政資源。如何將學生管理與服務以及育人過程中的思政元素活泛起來,是輔導員亟需考慮的問題。
“建黨100周年”“八一建軍節”“汶川地震紀念日”等重要事件節點,都是高職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的絕佳時機。鼓勵學生自己搜索相關重要節慶日信息、自主開展相關活動,將思政育人的功效貫穿到學生工作的點點滴滴,讓學生在典型教育中切實加深家國情懷,加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高職院校重在培養專業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其中。高職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和教育中,需牢牢地抓住職業教育這一主線,通過主題班會、企業實習、社會體驗等方式,帶領學生深入職業最前線,開展工匠精神教育,將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種在學生的心里,為學生漫長的職業生涯路打牢基礎。
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已成為高職學生日常社交和瀏覽的重要平臺,高職輔導員可順勢而為,通過制作短視頻、撰寫博文等方式將職業精神的培育、優秀文化的傳承、做人做事的道理、社會熱點的探討等思政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平臺上接受潤物無聲的思政教育。
黨團建設,是高職院校輔導員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抓手。“學黨史、知黨情”,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史,了解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的歷程;“致敬先烈、學習先輩”讓學生學習老一輩人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學習先輩們勤儉苦干的革命精神。在一系列的黨團教育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將思政育人深入貫徹,讓學生在黨員發展、團支部活動中接受黨團知識教育,將思政育人的理念深入學生內心。
在“大國工匠”高職人才培養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不僅僅是培養學生掌握一門精湛的技術和了解行業知識,更要在學生管理與服務的方方面面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憲法和法治、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等融入其中,貫穿于育人的各個階段。輔導員在育人工作中,責任重大,只有守好點、延展線、拓寬面、深化度,將各類思政資源充分利用,從而達到思政育人的最優效果。
在高職院校,輔導員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在育人工作中,輔導員要時刻牢記“思政育人”的大方針,構建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定的理想信念、肯干肯拼的職業精神等多種元素相互融合的一體化育人平臺,凝結成實現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法制人、以行導人的育人系統工程,使思想政治教育至柔至剛、潤物無聲的精神力量融通到面對學生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每個環節,貫穿到學生的每一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