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峰
(云南省紅河州紅河縣浪堤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紅河 654408)
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而言,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十分關鍵,將科學技術與農業種植緊密相連以達到農業健康持續發展,這是科教興農的重要實踐措施,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使農業技術在產量、品質中發揮最大作用。在基層農業推廣中,技術人員在政府與農民之間起到重要的連結作用,是有效實施技術推廣的紐帶與橋梁,農業推廣技術人員掌握第一手技術資料,可以作為國家政府在這一領域的發言人。振興農村農業發展,最主要就是靠科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技術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過去的農業耕種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化建設,必須利用科學技術開拓創新,但是,目前在農村基層中,農業技術的推廣依然有許多矛盾需要解決。
在一些地方政府,領導普遍認為農民的意見不能算作意見,因而忽視了農民的訴求,另一方面,對于農村基層的農業技術推廣缺乏支持與肯定,這就導致推廣工作無法穩定開展。許多投身農村基層農技推廣的技術人員反映,服務經費嚴重不足,甚至不足以維持基本的工作進程,這樣下來就會導致工作難度增大,無法持續推進工作項目,據調查,技術推廣的服務經費不足農業產值的2%,由于地方政府領導的不夠重視,財政部門只能下發有限的預算。
當前我國農業的普及程度還遠遠不足,農業是國家的根基,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關乎著人民大眾的吃飯問題。然而由于當前對農業的推廣以及普及的程度不同,導致沒有接觸過了解過農業的人民群眾對農業存在著嚴重的思維誤解。首先人們普遍認為農業科技的研發以及普及推廣會耗費大量的人力成本和金錢成本,并且不會立竿見影地短期內獲得回報,而且農業科技研發起來十分的困難,對經濟發展起到的影響力十分薄弱。所以選擇性的忽視對農業的建設和推廣。其次,有些人認為農產品的供給可以通過從國外進口獲得,因為短期內沒有必要對農業加大力度發展。另外,很多人覺得當前我國農作物產量很高,因此不需要再在農業上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源勞動成本和農業科研經費。最后是有些人過分專精于農業技術的研究,推廣以及普及,反而忽視了農業是為了解決人民大眾吃飽飯的最基本作用,過分注重科研的同時忽略了農業的社會公益性。
根據相關人員反映,現存的農業管理機制的考核標準、獎懲機制不夠完善,對于服務的標準也沒有明確規定,這樣就很難保證服務質量。對于農村農業技術推廣的考核標準應該有明確規定,而非隨意設置,這樣就會造成服務對象對于技術推廣服務往往是負面評價。技術人員面臨的阻力多,這就會導致服務熱情往往不高,工作時沒有較高的積極性。在農村基層農業農業局做出判斷之后技術推廣工作中,網絡的使用率偏低,在某些村落中,采取一個技術人員服務三個村的形式,每種進行病蟲害的檢查,做出合理分析后匯報給上級部門,依據情況返回各個基層之后通過廣播的形式傳達個農民,這樣的工作流程十分復雜,難以滿足需求。
為了更好的在基層推廣農業技術,需要做到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度,規劃好人員責任,分配好工作任務,在此基礎上形成高效地考核標準和獎懲機制,例如,可以將業績、實驗進度、 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納入考核內,將考核結果與員工待遇、工資晉升相關聯,鼓勵技術人員大膽創新,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另外,還需要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制定出專業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培養出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另外還需要積極鼓勵科研單位、農業試驗室、農業經濟組織等參與農村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為項目的進行注入更多活力元素以及借鑒經驗,加強農民與此類人員的接觸,從中學習到實用的操作技能。政府也應該大力支持農業部門的意見反饋,采取得當措施進行支持,重視地方生產中產生的問題,對于問題及時派遣專家進行研究,致力于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困難。
由于內外因素,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尚不能完整進行,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基于此,加大幫扶基層農民與現代化接軌,學習技能知識,在開展推廣之前,應該派遣技術人員有針對性地對當地進行考察,根據地理條件指定合理的項目計劃,因地制宜的完善推廣模式。另外,需要重視農民的意見反饋,需要明確的是,農民才是農業的基礎,只有真正地下基層、走進農民生活才能了解最真實的愿望訴求。技術服務人員應該經常與當地居民進行溝通交流,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進行產品實驗,保證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滿足農民群眾的訴求,真正從農民角度出發。
農業是國家的重中之重,農業的發展直接關乎著糧食的供給,極大地影響著民生。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在逐漸進步,農業產業繼續進行結構調整以及技術革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將科技的作用落實在農業上可以極大的促進農作物生產水平的提高,具體可以表現為播種機器自動化,以及灑水機器自動化以及對農作物產地采用GPS 衛星定位進行監控。這些都可以作為農業科技園區作為示范,觀察效果便于日后的大面積應用以及推廣。在科技實驗田中,農村技術推廣單位可以承擔技術指導,由農藝師作為科技園區的技術顧問,再由當地發展起來的種植大戶,合作社以及各種組織協會進行示范,為其他的種植人員進行新的農作物品種和新的科技產品進行示范,為農業科技園區的推廣和普及起到引領和推動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帶領普通農民耕作者來到農業科技園區進行參觀瀏覽,并與科技園區的工作者進行技術交流,讓技術直觀的呈現在人們大眾的眼前,并通過聊天將技術傳播到人民大眾中來,讓沒有接觸過高新科技應用在農業上的農戶直觀清晰的感受到農業試驗地依靠高新技術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以上做法極大地推動了高新技術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
現如今的時代是信息化面向全民的時代,是多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是互聯網迅速普及的時代,因此將互聯網技術應用農業發展,將農業與互聯網有機結合是當下發展農業并進行技術革新的主要目標和手段。網絡可以拉近全國人民的距離,并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獲得信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因此農業實驗田以及最新的農業技術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地傳播。相關部門可以在網絡上發布農作物遭受害蟲侵襲的最新情況預報,還可以在互聯網發布介紹新型農業機器的文章。如今互聯網已經廣泛應用手機,手機是當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們可以通過手機接收農業信息。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實驗田的農戶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聊天群,QQ 聊天,微博以及知乎等手機平臺實時發布田地最新報告,農業機器最新產品以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以極大的推動示范田的普及,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
我國是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直接關乎著人民的生存,人民的食物無一例外都是來自田地里產出的農作物在工廠進行加工后得來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就是農業,因此保障農業就是保證國家的經濟結構穩定,經濟發展穩定。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傳統的農業技術已經不再滿足當代人對農業產物的需求,因此對農業產業的革新是當下的首要目標。農業技術的目標是朝著無人自動化的領域發展,只有實現了農業產業的技術更新,才能充分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基本建設。因此社會應鼓勵農業的發展以及推廣,應大力扶持農業發展,為我國農業的科研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研發的同時加大推廣并給予我國農民充分的待遇和保障。